《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是深受北京大学学生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讲义。这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既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理论,也给出了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完整框架。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国的债务问题、中国的金融乱象等鲜活经济现象在统一框架下得到了深度解释。 这本书以本科生能接受数学水平介绍了均衡宏观经济学,可以与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无缝衔接,因而是同学们进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便捷进路。这本书也紧跟中国经济实践,对重要现实问题给出了解释,从而可以帮助实务工作者形成对中国经济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为中国经济的研究者提供灵感。
本书是华泰证券的研究分析报告,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九章概述了近两年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这九章分别是需求侧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供给侧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物价,货币政策,金融稳定,财政政策,利率为轴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美元周期、人民币汇率与大国博弈,国际比较系列研究。本书内容翔实,辅以多张图表,形象地说明了各指标的走势,比较直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本书内容翔实,辅以多张图表,形象地说明了各指标的走势,比较直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金融海啸与我何干》、《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作者韩秀云的又一部经济知识普及作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身处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宏观经济知识,看不懂汇率、利率、税率的变化,不知道GDP、消费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就无法投资理财,无法选择职业,无法经营好企业,甚至无法调控好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认为,每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必须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知识,了解一些经济规律,学会一些经济指标,进而可以自主判断出股市、商品市场、汇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顺应经济的大势,减少风险,保护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本书共23章,结合中国的国情、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的生活,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生动浅显地展示给读者。作者旨在通过这本书,为读者打开通向宏观经济知识的一扇窗户,学习
本书是配套于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七版)的学习手册,每一章包括学习精要、习题解析、补充训练三个部分。学习精要部分对本章知识点做出精要提炼,习题解析部分提供本章课后习题的答案及详细解释,补充训练针对课后习题未能覆盖到或者覆盖密度不足的重难点,提供一些补充练习题。 本书适合经济学本科生及考研考生复习使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支柱。在学习和教授过程中,由于有比较严密的数学推理和基本模型,微观经济学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般的教授风格和逻辑体系。但是,什么是宏观经济学?是报纸杂志上报道的一系列数据,还是学术报告中鲜活的案例?如何教授宏观经济学?我们需要牺牲真正的经济学内容而一味换取和追求轻松的表达方式吗?是否会在过分紧密联系流行话题的同时忽略了学术上令人深思的挑战? 罗伯特 J.巴罗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正确阐述经济思想和经济现状的基础上,还提供给读者大多数宏观经济学教材所缺的一种统一的方法一一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作者用较为简单的数学推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模型,并在每章结尾处配备问题与练习、术语解释等辅助内容。以方便学生使用。
这是一部由当代经济学大师级人物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沿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词简洁但非常有穿透力,寥寥数语即将经济学原理说得精髓尽现。本书新颖的结构安排和寓原理于真实世界分析的叙述方式,把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如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开放经济等说得通透明白,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中理清思路和方向。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增加了更多的 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 案例,适合初涉经济学的读者使用,也适合学习过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想了解其中细微之处的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在《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上述《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的“简写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较少课时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作者在编写这本《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时力求做到:*,既涵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尽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和把握原理;第二,以文字表述为主,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删去一些章节和所有章后“结束语”,以减少篇幅, 简明扼要;第四,每一章仍旧设立一些重要的复习与思考题,以便于读者复习和消化。(本书习题全部取自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可见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本书涉及宏观经济学核心问题 增长和波动的主要理论。全部内容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展开,总体框架分为四篇,前三篇是波动理论,第四篇是增长理论。在参考国外十几部高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体系清晰、条理分明、重点要点突出,吸收了本学科的新成果,并对前沿予以评价,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接轨,具有系统性、前沿性的特点。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可以免费提供给任课教师使用。如需要,欢迎填写书后的 教师反馈及课件申请表 索取。
本书是2010 年出版的Macroeconomics 19版的中译本。它几乎凝结了萨缪尔森先生*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 全书共四编17章:包括基本概念、现代混合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活动的衡量、消费与投资、资本、利息与利润、货币与金融体系等。在保持 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开放的宏观经济等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言的理论与实践、汇率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以及现代混合经济做了全新论述。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及教师,MPA、MBA、IMBA、EMBA学员及教师,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理论研究者,以及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所有的分析工具,都隐含地假设过去的规律会重复。然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因此,对于事件场景和边界条件的认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好在,很多时候,把场景和边界界定清楚之后,事情的症结就已经找到了。事情演化的方向,常常也已经清楚了。 这或许就是徐远教授能够屡次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做出异于常人的把握和预测的原因。他用自己理解和总结的经济分析工具,深入浅出地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分析宏观经济的具体问题,其结论不断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在治学道路上的挣扎和思考,是他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对于经济学大师思想的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些学习心得和理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工具。
大多数关注政府行为的政策意义的经济学书籍,会在考察它们是否对所讨论的问题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分析那些意义。而这些分析几乎很少会考虑到实践意义,以及对业务经理、金融分析师和普通投资者而言很重要的策略。 在本书中,作者尝试对上述问题做更深入的分析。作者尽力阐述刺激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如何影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表现的。除此之外,本书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向读者展示如何跟踪政府政策的重要影响是怎样在经济中传导的,继而揭示对从投资组合经理、金融分析师到企业战略家、政府官员这样的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帮助的投资意义。
全书包括古典国民收入理论,货币、价格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的古典主义理论,开放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等内容。第二版更新了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新进展,更新了案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