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过程中的水利和土地问题,所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受到全国政协、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的重视。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从国际和国内情况来看,长期使用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等传统宏观调控作用已经不大,必须有重大针对性改革以及发展战略举措,而通过调水改土增加土地资产,增加8亿农村户籍人口收入,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和世界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拥有更好的宏观调控的条件和环境,完全可以通过改革使土地价值化、资产化,通过调水改土增加可利用土地,增加土地资产。 本书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对国外调水经验、国内热议的几种调水设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调水的成本与风险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亲历西部大开发(云南卷)》以 综述 开篇,总述云南15年的建设成就。所征集的各篇,全面地体现建设者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系统地回顾和梳理西部大开发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既为历史留下生动鲜活的**手史料,又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探索实践、突出成果和宝贵经验。文末附 大事记 ,收录了云南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对正文叙述的补充。
本书作为大学本科“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课程教科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对关系为主要内容。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包括前四章,主要从整体上和理论上全面概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对关系。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把发展中国家放到全球大环境中去考察,突出发展中国家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共性。第三,注意综合分析,突出论色彩。 第二部分包括后四章,分别对亚非拉各洲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进行具体的考察,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各洲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本书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的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以中国西部地区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合作机制优化为研究对象,基于 一带一路 建设中国际贸易和跨国生产将进一步深化对更高国际物流绩效的现实需要,具体研究区域优化合作机制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机理,分析西部地区合作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现行机制的运行情况,研究基于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优化合作机制参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影响因素,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地区优化合作机制参建区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探寻借势 一带一路 建设优化西部地区的合作参建机制,加快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具体方案等。
本书阐释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周边国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脉络,以老挝、缅甸、越南等国为研究案例,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西南周边国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现状、影响因素、优势和劣势,系统地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周边使用的路径及建议。本书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首先概述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货币替代理论及很优货币区理论等货币国际使用相关理论;其次梳理了货币跨境使用的动因、影响因素及效应;再次对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跨境使用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数字货币的概念、国际开发及应用经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研究进展及跨境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与应用。第二章介绍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现状,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总体进展、人民币周边跨境使用的历史进程及人民币在中国西南周边国家跨
本书借鉴目前应用*为广泛的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糅合贫困人口脆弱性理论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能力扩展、权利选择和代际公平在内的可持续生计反贫困框架,对西部农村不同地区进行典型调查,测定和评估农村贫困程度,解剖西部地区的致贫原因。从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创新制度安排等视角,提出扩展发展权利、实现代际公平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反贫困路径与政策,为西部扶贫攻坚献计献策。
由谢光德主编的《亲历西部大开发(新疆卷)》以 综述 开篇,总述新疆15年的建设成就。所征集的各篇,全面地体现建设者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系统地回顾和梳理西部大开发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既为历史留下生动鲜活的**手史料,又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探索实践、突出成果和宝贵经验。文末附 大事记 ,收录了新疆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对正文叙述的补充。
由单增卓扎主编的《亲历西部大开发(西藏卷)》以综述开篇,从宏观上勾勒十五年来西藏发展进步的脉络;八个章节从政策、基建、经济、城建、生态、民生、教育、援藏等方面记载西藏发展的点点滴滴;文后编入 大事件 ,收录了2000年至2014年西藏发生的重大事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横向比较来看,西部地区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东、西部差距的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新疆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省区,西部开发十四年来与东部发达省区差距拉大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格局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据此,对西部大开发采取的诸项政策措施进行反思,进一步厘清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的调整方向与实施重点。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后续政策调整提供建议。
西部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聚居着三亿多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对于西部,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曾经在那里生活工作了16个年头,西部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1965年,为响应备战备荒、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所在的部门整体搬迁到西安。从大上海到西部古城,我领略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质朴厚重的民风社情、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感受到了西部民生多艰的一面。那时我常想,我们这代人能为西部做些什么?然而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虽有报效祖国之心,也只能是一种热切的期盼和美好的憧憬。
刘光彦结合30年的相关研究以及20余年的大资金实盘操作经验,著作了《中国股市百战百胜的诀窍》。 《中国股市百战百胜的诀窍》详细介绍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以及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投资理念、投资技巧、投资风险的防范等相关内容,期望对广大的投资者有所裨益。 《中国股市百战百胜的诀窍》适合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从业人员、实体投资人、企业家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使用。
由周敏主编的《亲历西部大开发(陕西卷)》以 综述 开篇,总述陕西15年的建设成就。所征集的各篇,全面地体现建设者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系统地回顾和梳理西部大开发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既为历史留下生动鲜活的**手史料,又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探索实践、突出成果和宝贵经验。文末附 大事记 ,收录了陕西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对正文叙述的补充。
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对西部地区实行一种倾斜和优惠的政策。这种倾斜和优惠政策最初的实施效应是明显的,由于政策持续实施的效应是递减的,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由政策倾斜向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布局转变。 本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前后的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施的政策效应评价和经验总结,推进从政策倾斜到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的必要性和原则,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方案设计,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内外条件和合理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人力政策、立法政策以及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书中所提出的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吸收国
本书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的西部人才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并形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概括地说,该课题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国内人才政策措施评估研究尚不多见的情况下,依据人才学、政策学和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立足西部人才政策措施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实际,构建了区域人才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的框架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学术领域,公共政策的分析与评估研究都很薄弱,这已经成为我国公共行政政策优化的瓶颈之一。因此,该课题评估框架体系的建立,不仅对拓展人事人才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很有帮助,也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研究很有益处。 二是采用了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会议研讨、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实证研究手段,又运用了历史分析、典型解剖、比较研
本书以发展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巴西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对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资金渠道的关系、资金渠道现状以及资金渠道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我国拓展西部资金渠道模式中的政策性资金渠道与商业性资金渠道及二者的创新式嫁接,并创造性地探讨了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对西部资金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