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师生们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因为它是研究西部农村经济的基本着眼点。为此,师生们历时数月,不畏艰辛,行程万里,足迹遍及西部各省,对西部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进行了实地调研,就几种类型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撰写了调研报告。这对于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其次,师生们重点从流通角度探讨了粮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对西部地区粮食经济的发展也有指导。另外,对与西部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贸、财政、金融、证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助于优化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外部环境。最后,探讨了与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其他问题,包括解决环境建设、资金来源等问题。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科研要先行,只有深入地研究和论证,提出可供选择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才能换来良好的开发效益。当前,已有研究成果陆续问世,由王洪瑞教授和周毅教授等主持完成的《西部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通过众多研究者们孜孜不卷的努力,会对问题研究更加深入,所提出政策发展建议更有价值,以期做出应有的贡献。
西部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聚居着三亿多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对于西部,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曾经在那里生活工作了16个年头,西部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1965年,为响应备战备荒、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所在的部门整体搬迁到西安。从大上海到西部古城,我领略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质朴厚重的民风社情、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感受到了西部民生多艰的一面。那时我常想,我们这代人能为西部做些什么?然而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虽有报效祖国之心,也只能是一种热切的期盼和美好的憧憬。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广泛性、社会性,迫切需要环境科学的研究走向新的平台,加强多学科、跨部门的外协作。中国西部六省区科协和相关大学、科研院所于2002年做出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的首次年会将在西安召开,并于会前出版了这本论文集。论文集收录了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和9个国家研究者的近200篇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山川秀美工程、黄土高原与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沙尘暴沙漠化与荒漠化研究与防治、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6个方面对中国西部环境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和论述。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然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参与了环境的变迁并深受变迁的影响。人以特有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坚持不懈地观察、探索且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