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张永健教授根据多年研习法经济学的经验,专门为法科学生撰写的一本讲述方法论的入门图书。该书通过二十讲的形式,从 何为法经济学 谈起,按照 入门 进阶 的篇章安排,系统阐述了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法教义学的作用和局限性也进行了阐述。本书用讲义的形式,力求内容生动,篇幅适中,并且加入了超过30则法经济分析小故事,以小喻大,由作者的学习历程,阐明在学术路上攀登高峰的态度与方法,从而给读者带来轻松且立体的学习体验。
《法学译丛:法学方法论》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 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 台湾学者陈爱娥女士所译的这版为节略后的学生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著者宏大的叙述中辨析源流,迅速获得德国法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印象和梗概。 正如第五版的 法学方法论 ,六版也是以节略的 学生版 来发行的。节略的部分是论及历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处理十九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结束之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及方法论。缩简后的陈述始于介绍本世纪初的利益法学及评价法学。该章及继其之后的体系性部分,则未加变更的进入学生版中。 德国法学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论上的进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于19世纪的学术上,例如萨维尼,耶林及其
全书包含十五篇翻译自英文的法律实证研究经典论文,均发表于美国顶尖期刊。这是中文世界第一本认真编译外文法律实证研究经典文献的读本,适合对法律实证研究有兴趣的学子、法学者、实务家、社会科学家,依照兴趣各取所需。全书分五编,各编前均有编者撰写的导读,铺垫选读论文的具体贡献与知识背景。 本书内容由十二位兼有法学与社会科学训练、且有留学背景的年轻学者翻译,再经过与两位留学美、加的副主编多轮沟通修订,六位年轻学者校对,几位主编最后审阅、校订。译者与编者添加脚注用以说明国内读者不熟悉的制度情境和对统计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以及与原文作者商议后修订的文稿。本书帮助读者跨越语言藩篱、制度隔阂、统计门槛,进入法律实证研究的最高殿堂。 本书是以最严谨的编译态度,耗时近十年,方呈现于读者诸君面前的法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 周末刑法讨论会 的内容实录合集。 《刑法的私塾(之二)(套装共2册)》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部《刑法的私塾》收录的是2010年-2013年的案例,《刑法的私塾》(之二)收录的是2013年下半年-2016年底的新案例,包括刑法修正案九之后出现的新案例。
侦查工作是需要思维的,侦查思维是一个包括很多方面的案情信息处理过程,而推理是其*主要的方面和*重要的过程。本书作者结合自身教学与实践的经验,从侦查逻辑与侦查工作的紧密联系出发,整合国内外侦查推理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侦查思维中的各种推理方法,同时对大量鲜活而典型的刑侦案例加以提炼和归纳,明晰展现了实践中侦查推理的过程与要点,使读者能够快速地掌握侦查推理方法和思维策略。
自人类建立法律以来, 性 一直是法律力图规制的内容,婚姻、避孕、堕胎、淫秽、同性性行为等议题在不同时代都曾引起激烈的斗争。《性与宪法》以古代性观念、性风俗为起点,又从美国建国之初的立宪理念,讲到 19 21世纪美国性道德和性观念的演化,再到美国Z高法院在格列斯伍德诉康涅狄格州案(避孕)、罗伊诉韦德案(堕胎)、奥贝格费尔诉侯吉斯案(同性婚姻)等一系列涉性判决中扣人心弦的观点以及判决背后生动的时代背景,史诗般地讲述了「性」与「法律」相互碰撞的精彩历程。
本书为著名青年学者、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何荣功教授的学术专著。本书是一本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专著,面向司法实践,以解决实务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形式与实质、行为与被害、原则与例外、扩张与限制、主观与客观等八对理论概念的深入研究,结合大量案例,鲜活地展示案件办理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争议焦点,重点阐述刑法适用应秉持的基本立场与方法论。 本书主要特点有三:语言通俗,强调可读性;面向实务问题,突出实用性;重视对问题的理论提炼,彰显方法论。本书针对学术及实务中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面向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和律师,也适用于研究生学习。
  彼得?海教授拥有美国和德国法学院的教育和研究背景,数十年奔走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之间讲学,熟稔两大法系的制度和法理。他深谙大陆法系读者之需,从宏阔的视野提炼复杂如迷宫般的美国法,去繁举要,荟萃精义。 美国法的历史脉络和现行规则,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联邦法与州法、州法之间以及欧美制度的差异及其缘由,美国法律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学界的争议等斑斓纷呈的多个方面被作者巧妙地融为一体。 《美国法概论(第四版)》新版有了大幅度的变化:所有的“参考书目”均已更新,数百个脚注俱经修改,正文内容变化也颇为显著。借助《美国法概论(第四版)》的妥适引导,读者可以快速把握美国某个法律领域的制度架构。作者还善于扬己之长并关注商业法律实务之需,侧重于民商法和民事诉讼法,同时也未忽略必要的公法等。这一
nbsp nbsp法律旨在定分止争。公司财务运作是一项商业交易。即使引发纠纷、形成争议,往往只是利益分配不均,得失间轻重失衡,并非杀人放火那样有黑白分明的价值判断。在特定交易场景下,利益安排与分配总是受到各种具体因素的影响。法律是其中*强大的影响因子;有时候,法律又是干扰这个过程的因素,其介入甚至激发了更多争议。 《公司财务的法律规制 路径探寻》跳出了 追究公司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 的思维定式,从历史角度探究公司财务运作背后的商业逻辑、会计描述与法律定性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落实到公司法、证券监管、会计准则、税法等现实路径上,观察在过去二十年间本土具代表性的公司财务运作争议,揭示其中各种规制策略的交互呈现。这是商(组织)法*幽深的技术角落,宜静心潜究,以察内中乾坤。
本书是 纠纷预防与诉源治理:公证理论与实务系列丛书 之二,是首届中国公证改革发展高端专题研讨会的成果荟萃。全书聚焦中国公证现代化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前沿问题,汇集全国公证理论与实务专家的共同智慧,深入探讨公证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中国方案。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 公证体制改革的理论检视 分别从合作制公证机构性质、事业体制公证机构机制创新、公证模式与公证制度定位等视角对公证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进行检视与反思。第二编 公证制度规范的优化革新 着力探讨公证执业区域、公证书效力、公证核实权等具体公证制度的运行困境与优化对策。第三编 公证业务创新的实践探索 重点关注物业管理公证、遗嘱公证、信托公证、意定监护协议公证等公证业务,积极总结公证实践探索的有益经验,并加强理论指引。第四编 在线公证模式的发
《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第二卷):比较法的视角》是"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项目的第二部分,《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卷):德语国家的视角》从德语国家的法律视角展开讨论,《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第二卷):比较法的视角》则从七个代表性的法律制度的角度回应*卷提出的问题,并给出比较结论。在选择这七个法律制度时,作者谨慎地确保它们对欧洲法律传统的代表性。 此处对于两卷本有必要补充介绍: 《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两卷本)讨论的是"损害赔偿法(Schadensersatzrecht)"问题,其范围要比通常所理解的侵权法更加广泛,还包括违约赔偿及其他法定赔偿制度在内;它同时还涉及了消灭时效的内容,从而也超出了损害赔偿法本身。"基本问题"的提出以德国法族(德国、奥地利、瑞士)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其侵权法)为基础(*卷),但明显具有《奥地
本书作者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着眼于体系论对客观处罚条件和一身处罚阻却事由进行了探讨。本书对德日客观处罚条件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可以说是相关研究的集大成制作。刑法理论界认为,客观处罚条件是犯罪论体系的试金石。鉴于此,本书对我国犯罪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以“决疑术”这门古老的技艺为考察对象,旨在探寻一种摆脱道德困境的道德推理模式。全书主要分为六部分,全面介绍了决疑术的背景、先驱、全盛时期的发展与成熟、典型案例、面临的危机以及未来的发展。作者通过对具体道德困境的分析,指出道德困境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普遍原则或一般规则的盲目依赖。能够为人类行为提供可靠依据的,除了一般性理论,还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对决疑术方法的探索成为摆脱道德困境的一种可能。
本书以侯志涛律师提出的办理民事执行案件的“一个中心”——以法律为中心,“两个基本思路”—— 立体化网络查找,线下现场查看走访和调查取证,“四个操作指引”——扩大执行主体、查找财产线索、采取执行措施、提起执行程序等为基础,将办理民事执行案件的操作流程进行划分,以常规动作开篇,以四个操作指引接力,分为五个部分展开,分别为常规动作、执行主体、执行财产、执行措施、执行程序,详细、实操地阐述民事执行案件办理的365个动作,并列出动作背景、动作步骤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或规范指引,以期对同行律师、法务工作者、当事人、法科学生等有所裨益。
本书对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滥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1)标准制定组织知识产权政策维度:就FRAND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的约束进行分析,明晰FRAND承诺与标准必要专利禁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2)司法裁量维度:就与标准必要专利禁令相关的诉讼类型划分为禁令之诉、FRAND许可费纠纷之诉、反垄断民事诉讼三个层面,就司法审理标准必要专利禁令相关案件所面临的法律难题进行系统的阐释和论证。(3)竞争执法维度:就反垄断法在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滥用领域的适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滥用的垄断行为类型及判定标准。(4)综合规制维度:对FRAND原则体系、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滥用反垄断规制体系、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滥用司法规制体系、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滥用的协调规制体系等加以系统的构建。
本书内容如下:编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检视 ,主要从社会契约和数字正义理论、 国家与社会 、西方女性主义、文化传统等多个理论视角对当前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审视,第二编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考察 立足于本土实践,对多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运作进行了深入考察,第三编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保障 对调解前置程序、先行调解信息化机制、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等具体的制度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第四编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 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进行了关注,旨在指明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方向,并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
托克维尔不仅对美国的 新民主 和法国的 旧制度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还对作为他 第二故乡 之英国的政法制度予以了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对其率先制定的 济贫法 展开了全面的思考。从《论济贫法》一文对 济贫法 及其背后 贫困问题 产生原因的分析,到《再论济贫法》一文对如何** 济贫法 进而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托克维尔不仅对于这一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纪难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设想,而且也为当今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启示。
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将婚姻家庭编纳入其中,不仅开启了婚姻家庭立法的新篇章,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婚姻家庭制度具有较强的伦理色彩,因而常常被视为一国的固有法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化特征。夫妻团体构成现代婚姻家庭的轴心,是观察和分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重要概念和视角。《夫妻团体法:法理与规范》以 夫妻团体法:法理与规范 为题,以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制定与实施为背景,针对夫妻团体的法理与规范,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就夫妻团体的价值变迁、夫妻团体中的意思自治、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分、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区分及其清偿、夫妻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配条款、夫妻身份权的性质及其效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分析。
前沿性:本书深入研究了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将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法治中国建设紧密联系,把 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合规建设的新要求融入其中,体现了合规管理建设的与时俱进。 专业性:本书结合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独特优势,专门就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涉及的合规人员、合规组织、合规制度、合规技术等系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推进“因企制宜,因企施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实用性:本书聚焦当前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且编者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国有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对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书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号:22SKGH027)。本书以麦考密克意义上的制度法理论为题,致力于勾勒其理论发展脉络并解释其演变的内在因由。在从 作为制度性事实的法律 到 作为制度性规范秩序的法律 的前后演变中,经由制度性事实的重释可以发现,非正式言语行为和惯习的共同作用使得前期制度法理论必须进一步推进,并最终在 斯密式定言命令 的实践理性阐释中得到理论基础的夯实和定型,由此获得的理论形态很难被定义为规范性法律实证主义或后实证主义,而应是本书所称的 制度性法律实证主义 。
本书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来透视一个基层群团组织的转型。全书一方面从失能的法团视角来分析作为群团组织的妇联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探索它如何重新自我赋能和激发活力;另一方面也从第三部门的视角来看基层妇联如何鼓励和支持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描述它如何开展能力建设和公益创投,分析了它如何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形成女性社会组织的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