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旨在介绍一种分析及解决法律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即归入法和关系分析法,这些方法是德国法律职业者在法律学习初始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一种可完全独立于法律条文之外的分析框架和思路。书中采用中国法律和中国案例,以法官亲历式的教学方式,将法律适用方法融入个案裁判过程中,希望能帮助中国的法律适用者建立起一套高效、准确的解决法律案件的思路。
宪法上的财产权是一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属于人权障不可或缺的部分。富于人本关怀和实际绩效的财产权制度设计与安排,是现代民主治国家宪法文本和宪政实践的重要内容。公民私人财产权的保护与保障应是国家民生安排和注意义务的法精神理法道德和法逻辑的起点,也是本文的关怀。
本书有如下特点:“专”。以物权各主要制度为主题。独立成册而又协同一体。在内容上力图限度总结和反映近年来我国物权法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精”。突出重点,在每个“点”的整理中力争容纳限度的信息量,追踪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梳理各版草案的变化,厘清争点、热点、疑难点。力图准确地反映和论述立法、立法解释的内容。对其理论缺陷及适用中的问题。也不回避。“实”。理论联系实际。该书从现实生活中精选出真实的案例,虽然物权法刚刚出台,但该书通过新法梳理旧案,展现物权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读者在研读理论的同时。可参看现实案例,以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书是关于物权表征方式之公信力的专题研究,全书从物权表征方式与公示,公信原则的关系入手,区分特权的静态“表征”与动态“公示”,阐明二者与公信力之间的联系。随后,探讨了公信力承认之基础,以及不同特权变动立法模式之下,公信力的不同体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本书集中笔墨对公信力的具体构造予以展开,详细分析了作为公信力之体现的善意取得制度。最后,探讨了公信力与物权行为无因原则的关系,从立法论的角度,主张以公信力替代无因原则,以建立保护交易安全的弹性框架,并建议采行要因形式主义的特权变动立法模式。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基本主线,准确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新司法解释的基本内容和物权法基本理论。对各章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法律规定、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每编之后设有章后习题,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分析深入浅出,结构新颖完整,语言简洁凝练,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及相关法律职业院校进行《物权法》教学的专业教材。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疑难案件裁判要点与依据(第三版)》围绕房屋买卖这一社会法律热点问题搜集了100例典型案件,进行详细剖析。本次修订该书主要添加与案例相关的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删除已经废止的法律法规依据,为读者提供法律相关知识,增加实用性。如果你是一名法官,读读《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疑难案件裁判要点与依据》,对你在审判同类案件时,如何选择法律,如何适用法律条文,如何借鉴已经生效的同类案件的判决思路,如何制作你所判决案件的法律文书,都会有的帮助。对非法律工作者,依据这本书点评和分析,很容易厘清你在房屋买卖中的思绪。本书不仅对于已经牵扯官司的当事人如何应对诉讼具有手把手的指导功能,而且对于避免房屋财产的权属争议同样具有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