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产权被广泛视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构成,那些被斥为知识产权成果的窃取者也被指控破坏工业创新、艺术创造力以及信息本身的可获得性。这些主张是否正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否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崭新时代?克里斯托弗 梅和苏珊 K.塞尔回溯了围绕知识创造财产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图谋的历史。 从希腊诗歌中的古代商业,到当今关于网络盗版以及最贫穷国家艾滋病相关药物供应的争议,梅和塞尔将知识产权法视为一个持续历程,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概念循着这一历程得以制度化;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引发新的争端、政策转变以及更新的争端。以这一历程为背景,他们进一步检思后TRIPs时代。他们对技术进步、法律革新以及关于知识生产特征之哲学证成的考述表明,知识产权法的未来将如同过去一样充满争议。
本书揭示了美国工业崛起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作者多伦 S. 本 - 阿塔尔教授探讨了早期美国窃取欧洲机械和科学创新及推动本土工业化的过程,揭示了美国建国初期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矛盾:一方面大肆盗取他国技术,另一方面却在国内建立了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作者通过翔实的历史叙述,反思了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激励的关系。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地理标志管理领域内的各项核心问题,其内容覆盖我国地理标志制度的发展历程、规范体系、实际应用、管理机制、申请流程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相关知识。系统阐述了地理标志从申请、管理到维权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实务操作,为申请人、权利持有人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用指南,有力促进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与高效运营。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推动地理标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与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积极力量。本书适合地理标志的申请人、持有人及业界同人阅读。
本书从专利律师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发明,并将其提炼成专利权利要求的方法。本书指出,发明是一种技术思路而非具体的产品,在分析发明时,采用 问题-解决方案 的描述来确定发明构思以及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基于 问题-解决方案 ,*化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侵权判定等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布局多样化的权利要求;通过 问题-解决方案 指导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由此构建保护范围宽、且具有防御能力的权利要求。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与传统的 三大类 司法鉴定(法医鉴定、物证鉴定、声像资料鉴定)有很大的区别。究其原因,知识产权属于 无形资产 ,具有特殊性。目前,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门槛比较高,但是需要鉴定的案件数量却不多。为此,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导致对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为此,本书从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概念入手,探讨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程序,并重点对专利的司法鉴定、商标的司法鉴定、著作权的司法鉴定、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后,以附录的形式展示了*的研究成果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规范。
为了更好地利用优秀的审查资源,加强了类案指导,专利复审委委员会编写了本书。本书以解决专利审查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从近十年来做出的复审、无效审查决定中遴选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要点,归纳总结相关审查标准要以,以案说法,帮助审查员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
本书通过分析8个已授权的材料类与机械类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案例,详细介绍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及审查答复的注意事项,指出如何才能撰写一份清楚完整的专利说明书;结合审查意见和对比文件,介绍了遇到公开不充分、缺乏创造性等问题时如何才能有效答复,以实现专利授权。全书共4章,主要内容包括发明专利的相关概念及申请策略,发明创造性判断的依据及审查答复策略,材料类发明专利申请、答复案例与相关技巧,机械类发明专利申请、答复案例与相关技巧。本书对提升科研工作者和专利代理人的专利撰写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获得相关知识产权的授权。
本书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3)》相比,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等同侵权的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侵权抗辩方面增加和调整了很多规则。其中,外观设计专利部分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方面的内容,专利侵权抗辩部分增加了 不停止侵权抗辩 内容,包括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不停止侵权抗辩。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核心现象,也是分配财富和权利的重要杠杆。本书通过对知识产权领域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版权和专利的起源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知识产权这一现代私有财产概念的观念起源,对19世纪美国知识产权概念的出现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书通过将法律概念的发展置于社会背景中,重现了知识产权这一观念的变革过程。本书作者认为,我们拥有 思想 这一现代观念,是在18世纪占有主义、19世纪自由主义的力量和意识形态影响下产生的。 本书是研究19世纪美国版权和专利理论转变的一项出色成果,在文学领域、历史学领域以及传播和媒体学领域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美国法学领域的关注。美国加州大学马克 罗斯(Mark Rose)教授称其为 经典之作 ,英国剑桥大学的莱昂内尔 本特利(Lionel Bently)教授评价其为第一部深刻论述美国现
本书对专利创造性的理解、判断方法和标准,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创造性相关的处理方法、思维策略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解析,给出思维导图并结合精选案例,将各种实战技巧运用到案例中,全书共收录100个案例,涵盖医药生物、通信、机械、化工、商业模式等领域,每个案例由案由简要、权利要求、相关说明书、对比文件、审查意见、答辩思路和答复意见组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运用创造性答复的技巧,可作为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实务操作指南。
本书针对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予以系统回应,对人工智能算法、数据、生成物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著作权自动化 通知 删除 规则、人工智能技术下商标制度、深度仿冒技术下表演者权制度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下所产生的实践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回应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和专利权挑战,回应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实践提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紧密围绕电学领域专利申请的特点,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介绍该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要点和难点。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重点介绍电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关键环节与常见问题;第二部分针对参加全国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应试者,通过对往年试题分析及仿真练习使读者掌握应试的知识要点及必要的应试技巧;第三部分结合电学领域审查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角度提出建议,帮助读者解除工作中的困扰。 读者对象:专利申请人、专利代理人及参加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应试者、专利审查员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
《知识财产法哲学》主要的哲学分析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知识财产法的目的是在我所称的 抽象物 上创设权利。这些抽象物是具有诸如科学知识、文字信息或技术等一般社会定义形式的无形物。关于以诸如知识形式存在的抽象物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它们是不能由于使用而被耗尽的。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通过使用而获得增长。例如,对一个证明予以验证的数学家越多,越有可能找到其他更精妙的证明。阅读和解释一部作品的人越多,有关该作品的知识就越多。知识遵循的是所谓的不断丰富的规律,而不是逐渐耗尽的规律。
本教材共分为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等几大部分介绍知识产权法相关知识。著作权制度主要从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内容与利用、著作权主体和著作权的归属、邻接权、对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侵权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专利权制度主要从专利法律制度概述、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主体、专利申请、审查与授权的实质条件、专利权的内容、利用、消灭与保护期、对专利权的限制、专利侵权、假冒专利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商标制度主要从商标法律制度述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权的内容、利用与消灭、商标侵权及其法律责任、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等方面展开。本教材旨在提高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强化运用知识产权法学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书分别从战略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及研发管理、生产及供应链管理、法务与知识产权管理等七个方面,分阶段分步骤讲解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所列方法可学可复制可操作,具有很好的实操性,是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工作指南。
本书着眼于欧洲和美国发明专利审查制度的解析,从发明专利的适格性、申请文件的撰写、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申请流程等多个角度,通过和我国专利审查制度相互对照来对相关法条、指南规定进行释义,重点针对每个前述法条,通过对典型的欧洲上诉委员会的判例,美国MPEP中的参见案例、以及司法案例的深入解读,通过梳理案件背景、争议焦点、判决的考虑因素来解读欧美相关法律条款的内在逻辑,具象化对于相关条款规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