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元、蒋新苗编写的《世贸组织规则研究--理论与案例(第2版)》共分为十二章:**章为 世界贸易体制概述 ,主要讨论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第二章探讨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的问题,其中重点论述了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这两种新的发展现象及中国针对区域一体化应采取的对策;第三章为 关税与海关法 *惠国原则 ,第四章为 数量限制与等同于数量限制的措施 ;第五章专论 国民待遇 原则;第六章为 一般例外 ;第七章与第八章分别讨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 和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第九章为 服务贸易 ;第十及第十一章分别为 反倾销与反补贴 和 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为 争端解决机制 。全书在讨论WTO的相关原则与制度时,所援引的20个WTO 争端解决案例,都是甚具典型意义的。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以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仲裁的效率和公平的冲突与平衡、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平衡、规则的灵活性和可预见性的冲突与平衡,以及仲裁自治和法院干预的冲突与平衡为视角,剖析和论述了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
《论反垄断法多元价值的平衡》通过阿列克西的原则平衡理论,尤其是比例原则,对如何平衡反垄断法上的多元价值进行研究。讨论了反垄断法上的四类平衡,即保护竞争目的与其他立法目的之间的平衡、其他立法目的之间的平衡、不同竞争类型之间的平衡,以及竞争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平衡;比例原则在反垄断法上的应用形态,特别是以之作为垄断行为判断标准的可行性。并且,根据比例原则重新审视了合理原则的构造和成分,重新解读了三类垄断行为的实体判断标准。比例原则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垄断平衡时,表现形态有所差异,唯有确保各种形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方能保证整个反垄断法体系的和谐统一。
本书梳理过去一年 经贸领域(包括投资、贸易、金融、争端解决、 、新议题)的新政策动向、 立法进程、司法实践和智库研究,也会部分涉及重点域外 的涉外经济立法、司法、执法实践。全书内容涵盖 经济法、涉外经济法、对外关系法等领域的主要议题。
本书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法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 化。在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及 投入产出表,测算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在 价值链中的位置,并重点分析了企业绩效的影响后,本书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在 价值链分工中还相对处于较为不利地位,但技术效益的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在 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因此,要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生产 业,鼓励加工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
《国际贸易中的房地产规则》在多学科视野下对原产地规则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书首次对已经持续10余年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原产地规则协定》下非优惠原产地规则谈判的状况及其对WTO其他协定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述。
2008年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逾十数载,关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及其防范的著述汗牛充栋。本书以 金融治理为切入点,在剖析现行 金融治理体制困境及其根源的基础上,尝试从 政治和 法律的视角探寻破解和解决 金融治理困境的可行路径和对策。 本书共分八章。 章主要探讨当前 金融治理存在的诸多困境,包括金融 化与金融监管 化之间冲突的困境、 金融治理主体碎片化困境、 金融治理规则碎片化困境以及 金融治理体制中的不公平困境,进而剖析困境背后之根源,并从宏观视角提出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第二章主要分析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 金融治理的影响,介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新型 货币金融体系,剖析新型 货币金融体系对稳定 货币金融秩序的贡献和局限性。第三章主要研究 金融治理理念,指出现行 金融治理机制代表性和有效性不足的困境。在此基础上
《论反垄断法多元价值的平衡》通过阿列克西的原则平衡理论,尤其是比例原则,对如何平衡反垄断法上的多元价值进行研究。讨论了反垄断法上的四类平衡,即保护竞争目的与其他立法目的之间的平衡、其他立法目的之间的平衡、不同竞争类型之间的平衡,以及竞争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平衡;比例原则在反垄断法上的应用形态,特别是以之作为垄断行为判断标准的可行性。并且,根据比例原则重新审视了合理原则的构造和成分,重新解读了三类垄断行为的实体判断标准。比例原则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垄断平衡时,表现形态有所差异,唯有确保各种形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方能保证整个反垄断法体系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