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形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一生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形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史和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研究构成了刘少奇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和深入挖掘相关文献资料,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的结合,以历史、文本和价值为研究主线,深入系统地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形成、版本变化及其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具体地说,本书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第一,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主线来深入研究《
本书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农村基层党建研究团队带领的学生开展相关调查的调研成果,同样立足“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开展相关研究。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才会有坚实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才会有可靠保障。本书对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四百余村进行了“农村基层党建现状”调研活动,发放问卷七千余份,针对当前中国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党组织自身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及与精准扶贫、靠前书记政策、村社共建、精神文化等问题展开调研,结合社会发展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指党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等多种手段,克服与纠正党内不良思想作风,形成与党的性质与宗旨相适应的优良思想作风,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动态过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这是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本书分为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两大部分。其中,前三章为历史考察部分,分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本书的最后两章为历史考察部分。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党内不良思想作风的现实表现及其主要原因。第五章主要探讨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本书对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从中国共产党很核心的思想领导能力出发,提出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基本概念,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剖析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问题意识,厘定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解构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价值导向,重构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建构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