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涵盖了国有企业党务工作的各方面,包含党的建设理论、党组织基本职责、基本制度、党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等,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基层党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另外,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包含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党委基本制度、工作实务,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等内容,提供了科学的、实用性的、与时俱进的指引性规范,并围绕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答疑解惑,有助于基层党组织把党建标准落实到宏观的党的建设进程中去,到微观的支部建设中去,到党员个体的身心中去,到党组织和党员个体发挥党性力量的实践中去。本书对党建工作者特别是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者有很强借鉴参考意义。
中国共产党何以历经百年并引领新时代?靠的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革故鼎新的创新史。 本书主要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道路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回望百年大党的创新历程,展示百年大党的创新品质,彰显百年大党的创新魅力,从而回答世界瞩目的 世纪之问 ,以利坚定 四个自信 、增强 四个意识 、做到 两个维护 ,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强大的政党,始终成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 定海神针 。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编著的内容主要是在杨公银、宋玉辉、莫坷三位老师与其他同事工作实践、协同研究、共同探索的理论和实际成果。3位作者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本书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为党建工作篇,共包含9篇文章;第二篇章为廉洁建设篇,共包含13篇文章;第三篇章为思想教育篇,共包含18篇文章;第四篇章为队伍建设篇,共包含10篇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二章,以大量档案资料为依据,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撕开历史迷雾,向读者勾画了张国焘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大起大落的政治生涯;还原历史真相,揭开了张国焘从风光无限到客死他乡鲜为人知的人生沉浮。本书秉笔直书,既不掩功,也不饰过,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立场、生动的笔墨真实再现了张国焘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
本书为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丛书之一。书中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任务、方式、路径、内容的认识、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发展过程。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四编十二章,分别研究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条回顾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和经验的独特途径,也为今人理解现时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经济政策、经济工作实践以及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逻辑,提供了一个历史和思想的视角。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本书在诠释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沿着百年来党探索民主政治的轨迹,本书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任务、举措和取得的伟大成果。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深度推进的整体要求等五个方面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民主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指明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时间维度是 新时代 ,研究对象为中国共产党员,研究的内容是理想信念建设问题。从题目的设计便能体味出课题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时空之新、命题之新,形势任务紧迫牵引着课题研究的新颖独特且具应用价值。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一是从理论探索的追求中得到本源性价值。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信念的论述入手,探索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二是从历史经验的追问中探求解释性价值。注重从中国共产党对理想信念问题认识发展脉络考察,探索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承载。三是从自身概念的考量中确证独特性价值。注重从理想信念本身概念内涵特征出发,探索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特定内涵和独特属性。四是从当下培育的实践中彰显导向性价值。注重从当前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所存在的
本书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历史坐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婚姻解放的研究价值、历史背景、理论逻辑、制度政策、文化向度、实践历程、经验启示,勾勒了党领导婚姻革命和治理的历史脉络。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党史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深化党的社会治理史研究。梳理党领导婚姻革命的内在逻辑,客观描述姻变革和俗演变的特点,从中国近代宏观历史发无中把挥婚呐变革这一微观现象,展不京深刻理释国情和推动婚状革命的能力,从文化自觉与独给治理鱼厚切入论述了常构建先讲婚姻文化的内在机理,指出婚姻文化演变既是人精神进化的阶段性主冒,又是人实现自身觉悟的重要途径,辨清了婚姻陋俗中文化糟粕的危害,。以人的现代化和现代婚姻家庭文明为落脚点进行当代市视和启示阐发。
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实践的思想观念的历史演进、主要范畴、主要关系等内容。通过研究政治话语,可以透视中国共产党具体执政思想的转变,并且发现这种思想转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走向乃至世界的整体格局。国际事务的交流,更多地反映在话语的交流上。要使世界了解中国,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如何能够准确、完整地阐述和表达中国特色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以更好地向世界呈现中国的社会现状、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政治话语研究,既是帮助中国民众自我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实践过程的历史研究,也是通过理论提炼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研究,更是反思如何科学建构自我话语体系以准确表达自我的话语言说研究。
全书由十九章组成,记述了中共北京党组织的建立及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全书由十九章组成,记述了中共北京党组织的建立及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胸怀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奋力开拓,探索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个百年历史使命。 本书由知名经济史家赵凌云率领研究团队历时多年编撰而成,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史,梳理史实,厘清脉络,提炼思想,总结成就,以十个阶段的划分为基础,系统整理和阐发了各个阶段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发展战略与策略、政策与方针、决策方法、工作组织方法、工作成就、历史经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史料和全面深入的分析,客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中 为了人民的利益 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及其伟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100年
本书集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理论中国化发展的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创新,党内民主集中制法规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构建民主集中制的体制机制,民主集中制实证研究及在新时代的发展等内容,对于促进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科学发展、机制完善、运行有效,具有较强的学术参考价值。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的重要活动基地,党在上海的百年历史也是上海的成长史、发展史。本书按时间脉络梳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上海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百年奋斗历程。用翔实的史料和感人的细节全景式展现上海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回望筚路蓝缕的奠基立业之路,感悟建党百年的岁月峥嵘,在重温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书稿系统记述了1921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及其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东省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并总结了其中多方面的历史经验。
本书系统记述了1921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组织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团结带领吉林省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并总结了其中多方面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内容简介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为寒门英子、奔走革命、新的起点、致力国共合作、伐腐遏逆、开国之初、法官生涯、甘为民仆耻为官、主义遵从马列坚等十六章,结合大量史实资料,详细梳理、真实还原、深情讲述了董必武从一个清末的秀才,成长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奔走革命,致力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创建新中国法制体系,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希望读者可以从董老刻苦求学、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兢兢业业、勤俭克己的伟大人生经历中获得宝
《暗夜里的星星之火》一书,从红色起点出发,追寻红色足迹,点燃红色记忆。该书包含71篇上海革命遗址小故事,内容纵向涵盖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各领域。该书以文学的手法去发掘、整理和写作这些故事,使读者通过文学阅读的途径,深入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亲沐先辈遗泽,获得深度启迪。该书的出版,旨在用文学的力量,全面、深入和具体地发掘和传播上海的红色基因,使人民更加了解中共的奋斗历程,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与传奇。
本书聚焦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 这一重要命题,着力探索了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即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历史建构、本质内涵、核心功能、建设路径和人类价值。理性求索,筚路蓝缕,汇集思想火花。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参与性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特质和显著优势。
本书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4编22章,以翔实、生动、珍贵的史料,全面系统、完整客观地记述了中共陕西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带领陕西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回顾和总结了陕西党组织在创立、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
该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历史的基本著作,书稿分4编16章,记录了1921年中共河南地方党组织创建后,在中共中央和河南省委的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记述了河南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总结了各方面的经验教训。
本书立足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的体制机制,深入梳理党纪国法协同强化党内监督体制机制的思想资源、理论逻辑、历史变迁、制度体系以及运行机理,厘清党纪国法的区别和联系,并按照 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衔接 的纪法协同逻辑,探究以纪法协同强化党内监督体制机制的目标体系及其主要任务,阐明纪法协同建构党内全面监督体制机制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建构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体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