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型党建,是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基本思路,通过“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的党建活动,让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水乳交融,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推动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破解的是基层党建中“两张皮”的顽疾,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带领作用,体现在把关定向、学习提高、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体现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攻坚克难的奋发大干中。本书讲的不是讲“如何做”,而是“如何做好”、如何构建和开展融合型党建。对融合型组织生活的关键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既有“全景图”,展示融合型党建的概念、机制、路径等,也有“路线图”,详细阐述组织生活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方式方法。
《中国历代党争史》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剖析,从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各个王朝的盛衰规律,惊心动魄地展示了制度压抑下人性的挣扎和扭曲。 作者将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纷争进行了汇总,包括思想流派的竞争,地域、门阀之成见,以及最为重要的政治上的斗争。全书最后对于历代党争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强调了国民性的问题。
本书气势恢弘,视野开阔,集史料性、研究性、可读性于一体,向读者展示了胡乔木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才学超群的卓越才能和人格魅力,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决策内幕,尤其是客观真实地分析记录了胡乔木在邓小平时代经历的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引人入胜。全书分为“木卷:书生革命”、“火卷:战争年代”、“土卷:峥嵘岁月”、“金卷:妙笔春秋”和“水卷:黄河青山”五卷,共计56万字,全面客观地记叙了胡乔木革命奋斗和追求真理的人生历程,完整记录了胡乔木自1941年担任*秘书和1975年开始协助邓小平全面整顿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工作50年的台前幕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共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部系统梳理并精彩呈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成功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的专著。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并落脚陕北,虽然通过 切尾巴 战斗摆脱了国民党的尾随部队,但将要面对的,是蒋介石再次纠集并亲任总司令的十几万人的 剿匪 大军;中国共产党虽然在长征途中通过遵义会议扭转了前进方向,也克服了张国焘分裂图谋,但如何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样是回避不了的重大课题 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各种危机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顺应时代潮流,呼应人民期待,终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个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的壮阔历史,也由此展开
本书聚焦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从权力、监督等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析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逻辑、历史沿革、运行机理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基本路径等,全面梳理了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的实践过程和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课题,是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中新社聚焦建党百年主题重点打造的年度特色专栏,秉持“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观照、新闻的呈现”,立足当下,探寻党史纵深和成长细节,求解党建知识和“青春密码”,在建党百年之际生动回应海内外关于世界大党的好奇心,尝试为读者打开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百科全书。本书集纳专栏稿件约120篇,短小精悍、生动可读,经过编辑后,使之更加系统完整,帮助读者在一问一答之中感受那些穿越历史烽烟,走过激流险滩,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百年大党精神气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一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 该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主线,全面回顾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历程,深入总结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翔实记述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思想、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生动展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组织力量。该书史料丰富、视野宏大、文风朴实、生动鲜活,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读物,是学习研究党的组织建设史的基本教材。
本书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线,将与《条例》条文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全面收录、系统梳理,详尽地列于条文之下,挂一牵十。编排上按照发文机关及内容上的内在逻辑性进行排列,条理清晰,内容准确,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查找使用,是理解适用《条例》的工具参考书。
程序是实体的保障,也是行动的指南。纪检监察机关对办案程序的要求极高,但程序性规定相对分散,给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精准高效从事执纪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书包含问题线索管理、问题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处分执行、后半篇文章等六大环节,从简洁明了的思维图解、全面透彻的实务分析、生动详实的案例解读、全面权威的法规索引等视角,一站式、系统化、立体化总结归纳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时,从 入口 到 出口 的80余个程序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帮助纪检监察干部解决日常工作问题。此外,本书还以问答形式,梳理并解答了执纪执法实践中容易产生困惑的30余个问题,提供纪检监察实务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回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诞生到经受考验、从不断制度化到谱写新时代华章的过程。书中展现了很多多党合作的重大历史时刻、解答了很多国内外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述了很多中共领导人与民主党派领导人之间的交往佳话,政治性、系统性、可读性都很强。中央统战部调配精干力量成立编写组,查阅了上百万字的历史文献,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历经两年多时间完成编撰工作。该书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成果,是继2021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发布之后的又一精品力作。本书在华文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现经中国出版集团论证,纳入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会议和在全国各地视察调研时对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该书是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委托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研究》的成果,书中有对于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刻内涵的理解和解读,有各地结合地方实际贯彻指示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做法,有对传承红色基因与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的学理分析,还有对学好二十大精神与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理论探讨,是宣传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读物。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奋斗历程、取得的辉煌篇章为主题,选取41个(组)***走过的重要党史纪念地,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的 红色足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历史图照结合当下图照的方式,讲述红色圣地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兼具历史感、现场感,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从党史纪念角度展现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是为了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本书围绕建党往事,讲述了建党先驱们主动放弃优越条件、历经艰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阐述了创建时只有几十个人的中国共产党从几百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的历史进程,挖掘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源头、组织源头、初心之源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精神风范及其时代价值。
刘建军教授为本书作序。苏区时期(1927—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富含传奇色彩的十年。这十年时间是中国革命史上革命环境和斗争形势为艰难险恶、挫折和曲折为频发的时期。但这十年又是中国共产党高扬理想信念、实践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苏区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是什么?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强化理想信念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当时如何培育?采取了哪些途径、方法、实践?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对当前理想信念培育有何启示?这些问题,成为本书研究回答的课题使命。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视角对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实践展开研究,阐述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的渊源和背景,梳理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的历程,明确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的内容和特征,探究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的途径和机制,总结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经验,阐明其
围绕新时代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这一基本问题展开,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背景条件、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建设路径等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相对完备、相互贯穿的思想体系。
本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增强政治性、时代性、权威性、指导性;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政治引领,充分体现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的要求;结合新入职公务员特点和初任培训功能定位,着眼领进门、打基础,突出新入职公务员必知必会、应知应会重点内容,提供入门参考书、学习路线图。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立体地、全景式地展现了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图景,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详细阐释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方向、科学内涵、方法路径、实践要求等。 全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理阐释与通俗表达相统一,立场鲜明、观点正确,视野开阔、亮点纷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可供广大党员干部和有关理论工作者参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该书辑录了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阐释和解析的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文章,以学者的视野,专家的思维,通俗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从各个角度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定义、内涵、特征和时代要求等。有助于党员、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思想,更好地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实践工作。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开辟人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观、彰显人民主体性、坚持群众路线、建构现代化民主观、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全景式、立体化、多层次科学总结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生动诠释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的真理力量。本书探索创新中国话语,全面解读雄浑壮美的中国故事,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植根学术又关注实践,洞见迭出,娓娓道来,是领悟中国共产党品质智慧,把握中国成功密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毅建功新时代的有益参考。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延安时期(1935-1948)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历史转折期,也是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最为丰富、效果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成熟的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本书通过对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命题和实践过程的深入剖析,总结党的政治建设历史经验,探求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参考。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本书是2018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研究 的最终系列成果之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观点、新判断、新论述为重要依据,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现实迫切需要、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发,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