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新时代党建史通俗读物。 改革开放4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4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发展壮大的40年。 本书把细节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的回顾,展现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全貌。
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 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延安整风、七大、三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九……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 我们将看到杨尚昆、胡乔木、胡绳、薄一波、邓力群等先生为党史书写提出的各自观点性的意见。我们也将知道,原来我们往日所熟习的党史观点是这样成形的,具体而微。 “他们讲话时,大多只有四五个人在场,并不是准备发表的。由于长期的职业习惯和训练,我对他们的讲话始终作了详细的记录。”——金冲及 名人推荐:
本书内容严谨,叙述生动,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以1911年至1921年这段激荡变幻的历史为背景,以*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中国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以及在纷繁芜杂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并扬帆起航的一系列过程。作者权威专业,史实精准,文字大气,适合党员干部、青年学生阅读。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建党历程,此书将 中国共产党*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个决议 中国共产党*次代表大会 一大出席者人物小传 和 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事记 等珍贵史料制作成精美彩插。
中国共产党从起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深度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的,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本书作者叶永烈以“地利优势”,在上海作了长时间细致的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文字,创新的“T”字型叙事结构,娓娓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与辉煌……
从拨乱反正到开办特区 从恢复高考到联产承包 从思想解放到一国两制 从知青回城到对外开放 全景呈现1976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艺术刻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群像,展现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勇气与智慧。
《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是现当代中国史研究专家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三十多年的总结之一。内容涉及、、陈云、张闻天、、胡乔木在历史时期某个侧面;如、洛甫(张闻天)合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初格局,如何纳谏、如何评价;与1975年的整顿,如何第三次复出,在历史转折中如何坚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始末;陈云在历史转折中的独特贡献,陈云有口皆碑的几个高招,三代领导人如何赞陈云,陈云名言解读;长征中、西安事变中、庐山风云中、动乱年代中的张闻天,张闻天在中共党目前的十大贡献;领导粉碎“四人帮”始末,如何评价等等。本书内容丰富独到,史实清晰真切,文笔老辣流畅,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顾,不愧为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力作。
本书着眼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宏阔历史,结合三个历史决议所作出的重要结论,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事件和重要经验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三个“历史决议”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找到准确答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刻揭示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科学逻辑,是一部从学术角度入手、帮助广大知识阶层系统理解党史重大结论的通俗理论精品。
《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从作者李海文从事党史研究30余年来写的数百文章中,精编28篇(含附录)而成。时间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涉及人物:、周恩来、、彭真、张浩、师哲、江青、聂元梓……涉及事件:反王明斗争、解决问题、国共第二次合作密谈、出兵朝鲜、越南停战谈判、“”第一张大字报、农村包产到户……
《 中间地带 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是我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少数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这本书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1937年12月攻占南京后,日军主力即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战略要地徐州,以此为中心中日两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会战前期,经过临沂、滕县等异常惨烈的保卫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终于在台儿庄地区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闻名中外的 台儿庄大捷 。 会战后期,日军调集大量部队,企图以大迂回的战术在徐州地区围歼中国野战军的主力。中国军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便进行持久抗战,采取有序逐次撤退的方式,所有部队都完整地跳出了日军的大包围圈,主力未受损失,遂结束了本次会战,为不久将展开的武汉会战奠定了战力的基础。 本书在利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系统而详实地讲述了徐州会战的主要过程。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艰辛奋斗和曲折探索为脉络,将其间发生的最重大、拥有决定意义的历史事件作为重点,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全书用生动的语言,分13章记叙了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再到扬帆起航、发展壮大等恢宏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倒了北洋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本书系一部有关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生动教材,可供普通读者了解中共党史、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学习参考。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延安精神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品格与气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气神的体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光辉绚丽的篇章。《永远的延安精神》既讲历史,又讲理论,通俗易懂地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探索延安精神之源、诠释延安精神之魂。并结合时代特点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底色。
《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秘诀》由蒋建农等著
《毛泽东传》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毛泽东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周恩来传》迪克·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者依照现代史学研究中强调的宏观分析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观点,对1937年以后,国共斗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进行了宏观论述,揭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终走向决战的社会深层次原因。 书中对历史事件中的一些戏剧性情节的描写,生动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浴血厮杀,并非像近年来某些人荒谬地认为的那样是 历史的误会 ,而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所不可避免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共之争,实质上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革命与反革命的博斗。 本书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及科学严谨的阐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收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上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图片约300幅,记述重要历史场景、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60余篇,以写实的笔法,生动再现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制定人民军队必须遵奉的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后经过充实,完善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等一系列真实深刻的历史事件。用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故事,诠释井冈山精神;用一段段经历、一个个丰碑,展现共产党人的情怀。
《信仰之路》选取主要发生在上海的100个党史故事,涵盖建党、大革命、全民族抗战、上海解放、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重要时期,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读者于故事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信仰之路》故事素材主要源自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上海通志》、上海通志馆编纂的《上海六千年》《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以及上海通志馆主办的《上海滩》杂志等,同时参考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书籍。根据惯例,故事中不再注明出处。 书中配有二维码,扫描即可收听沪语音频或观看普通话系列微视频。
本书围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建设“三懂三会三过硬”党支部书记队伍要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三基本”建设为主线,以党支部书记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为重点,围绕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方法引导,系统论述了基本概念、重要意义、工作内容及方法,并依据条例、细则、意见等对党支部书记各项工作的目标、程序、步骤、要领、关键等作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设定,回答了党支部书记“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标准”等问题,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是指导帮助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建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参考书。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策专家的大家小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书怀揣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梦想启航年代的宏大历史述事,用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流畅的文字,让珍贵的展陈文物说话,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开启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之旅,有助他们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内涵的认识,彻底坚定将这段红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发展好的信心和决心。 全书无论从文图语言还是思想教育方面,都轻轻地放下身姿,一切只为适应孩子的视角和阅读需要,巧妙地避免了宏大叙事惯有的过度华丽感、仪式感、冗杂感,于春风化雨中将宏大主题故事碎碎念念地播撒进青少年眼底、心中。
党的历史是党性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也是优选的营养剂和清醒剂。本书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个方面,精心遴选了69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清廉故事,从而使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一名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本选题由作者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理论学刊》《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已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精选分类而成。主要是对中共党史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梳理,对之前研究不到位或者忽略问题进行挖掘。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新观点、新材料和辨析为主,学术性特点比较明显。所选篇目,如《*“*后决定权”问题评析》《论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发展非工农成分先进分子入党的思想》等都是经过审读手续并公开发表的,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产生过一定学术和社会影响。
抗战期间,共产党敌后战场与日军共发生战斗不计其数,英雄人物风起云涌。本书选择了其中*特色和有影响力的15个人物和团体以及14次战斗,反映了当时共产党敌后战场实况、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以及国共两党在战场上的密切合作等。这些英雄人物与战役,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族入侵时的决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