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文集(2024)》约80万字。本书收录了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24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35个,涉及国企改革发展、央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文明文化建设、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国际传播等多个领域。这些获奖的优秀研究成果,集中代表了中央企业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是中央企业不断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各单位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继续探索研究新时代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律,努力形成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1978—2012)上册严谨、平实地反映了1978—1989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生动性于一体,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可信可读,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的正史。本书的编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和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一时期党史研究的优选水准。全书着重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教材。
本书以2023年12月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总则、分则和附则的结构和内容特点为基础,按照条文主旨、条文解读、适用要点、典型案例、条款索引的架构,力求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条文主旨旨在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出具体条文的主要含义,条文解读旨在围绕具体条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理化阐释,适用要点旨在分析具体条文在实践中的适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典型案例旨在结合具体条文选取并呈现官方发布的已经审理完成并形成定论且具有典型性的相关案例,条款索引旨在梳理并列举与具体条文具有直接关联性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本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具体条文所涉及的纪法知识加以学理化阐释,并辅以适用要点和典型案例,既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也有助于相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
本书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依据党的二十大通过的新党章等大量党内法规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同时吸纳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精选出近1000余个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全书分为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和党的若干其他组织的职责任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干部工作,党务公开工作,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统一战线工作,党的宣传、思想政治、群众、政法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廉洁自律规范,党内监督、党的问责工作,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党徽党旗的使用和管理,公文处理工作等17个栏目。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写什么”“怎么写”等1000多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3)》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组织编写,主编为王炳林,副主编冯留建。书稿在认真和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党建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历程做了科学回顾,系统总结了2023年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重要前沿问题、重要学术观点和人才培养等系列重大问题,附录中收录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重要学术成果目录,是一本系统了解2023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前言的资料性读本。?
《永远的丰碑 全国八路军办事处抗战纪事》是*部全面介绍八路军驻全国各地办事处的图书。本书采用文图并茂的形式, 较为翔实地反映了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 (留守处、通讯处、交通站或联络处等),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翔实的文字史料,全面展示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设立在国统区的 八路军办事处 为宣传、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争取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主要贡献,介绍了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书稿的编写特邀党史界、高校教育界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一级学科建设主题,结合个人研究专长,撰写论文,集结成册。集结的论文主要围绕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和体系化建设的基本问题,着力探讨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价值功能等基本问题,为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提供学理阐释。
为了更快更好地学习党史知识,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党史研究专家组成编写团队,整理编写了《党史知识问答》一书,该书精选党史学习的诸多知识点,通过准确的资料、精炼的文字,将党史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该书配有大量的典藏文献插图和配套试题,使党史知识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将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是读者学习党史的普及读物,也是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开展党史教育以及举行党史知识竞赛的参考用书。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不懈奋斗中百炼成钢,锤炼锻造出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通过作风建设这一有力武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锻造一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从而团结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模范回答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 本书聚焦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详细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作风建设的感人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党、作风强党、作风兴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方面精彩的时代答卷。
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上下两篇,38万字,依据历史演进的阶段展开,完整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图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经验教训,拓展和深化了已有研究,并具有填补系统性研究空白的意义。书稿突破了单纯梳理传统文化观研究思路,把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呈现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把阶段性和长期性结合起来,呈现其中的连续和变化,从而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共产党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
本书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自满、守正出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立党为公、严以修身,制度治党、常抓不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七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汇集了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典型性的 100 个故事,以案传道,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保鲜秘方和不竭动力,展现党的实践创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立正确党史观。本书表述精炼准确,讲故事生动活泼,讲道理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本书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史的生动读本,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核心内容,通过文学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抒写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以及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49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深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风貌。全书紧扣历史脉络与时代背景,精选重大事件与典型人物,通过纪实与叙述融合的笔法,将“精神”从宏大叙述中还原为一个个可感可触的人与事,让我们看见精神如何落地生根、如何跨越时空,润物无声地流淌进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全书内容丰富,表达庄重严谨,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感染力。本书既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读本,也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传统、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重要参考,对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
本书是一部通俗的中国共产党荣誉制度发展史,属于红色物质文化史丛书的部。本书严格按照党史分期,划分为革命篇、建设篇、改革篇、新时代篇,篇下为小节,内容丰富。全书以党史为 主线 (大树),以荣誉制度发展史为 明线 (树枝),以红色物质 徽章(树叶)为对应实物,来增加党史的感染力和认可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党史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在一种潜移默化当中,接受一种红色教育和正能量教育。 本书真实记录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走过的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真实写照,是一部丰富生动、记载详尽的历史教科书。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如果气质有颜色,中国共产党的气质一定是红色。百年奋斗波澜壮阔,伟大精神光耀千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共通的精神气质,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故事。本书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独家收藏的珍贵照片,以独特视角深情讲述了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河南历史》第一卷(1921~1949)由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书稿分为党的创立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4编16章,以翔实、生动、珍贵的史料,全面系统、完整客观地记述了中共河南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带领河南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回顾和总结了河南党组织在创立、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展现了河南省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1978—2012)上册严谨、平实地反映了1978—1989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生动性于一体,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可信可读,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的正史。本书的编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和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一时期党史研究的优选水准。全书着重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教材。
《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第二卷(1949 1978)是由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一本党史基本著作。书稿分4编21章,全面记述了从1949年辽宁解放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辽宁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和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本书不仅展示了这一时期的辽宁省所作出的成绩,也客观记叙了期间的失误和挫折,较为客观地总结了辽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本书为第一次出版,纳入二卷集成。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审读,辽宁省委同时出具了同意出版的函。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增强国家力量、提振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党建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面向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路向和要求,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从科学内涵与特征功能、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主要成就与挑战机遇、目标任务与原则要求、重要举措与战略意义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体系化、系统化揭示和阐发,回答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
《铸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延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斗争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一贯性,意义重大。
本书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依据党的二十大通过的新党章等大量党内法规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同时吸纳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精选出近1000余个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全书分为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和党的若干其他组织的职责任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干部工作,党务公开工作,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统一战线工作,党的宣传、思想政治、群众、政法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廉洁自律规范,党内监督、党的问责工作,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党徽党旗的使用和管理,公文处理工作等17个栏目。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写什么”“怎么写”等1000多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
......
本书对第一批46种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将红色画卷与革命精神相结合,对46种精神逐一解读。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概览式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全书以中共党史为主线,以精神谱系为重点,配以红色美术经典作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场景与瞬间。以图文并举的方式生动阐释了精神谱系的内涵和意蕴,达到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完美融合,是一部帮助广大读者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轻型通俗理论类读物。
本书共收录了37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以独特的视野、翔实的故事、生动的笔触记录新中国成立后众多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创作、诞生过程,特别是深入挖掘红色经典与党史的关系,深入挖掘红色经典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注重思想性、揭秘性与可读性的很好结合,使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既具有揭示红色经典诞生幕后故事的纪实性和观赏性,又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教材的政治属性,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生生不息、血脉相传。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作品,而是绚丽多彩的党史教材,是追寻英雄史诗的生动记录,是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
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来特别是执政7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的背后,蕴含的是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超乎寻常的胆略、毅力和智慧,也反映和体现着百年大党矢志不逾的奋斗、抱负和志向。中国人民在求得自身解放和幸福的不懈奋斗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铭记初心使命带领人民不断向着更高、更大的目标奋勇迈进,不断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今天,我们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百年来时的路,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缔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方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