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并因此大受其益。党成长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学习的历史。每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每当遇到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更是特别强调学习,并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本书采用纪实的写作手法,完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学习的历史,夹叙夹议,文字表述力争鲜活,人物介绍力争生动具体,事例选用力争巧妙恰当,情景安排力争引人入胜,力求把一个立体地、生动的历史展现在读者眼前。
《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修订本)是在2020年4月出版的《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20年4月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条例》等多个党内法规,中央及其有关部门还印发了多个与党务工作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为更好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帮助广大党务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基层党务工作的新规程和操作方法等,本书根据新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进行了修订。 本书对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要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基层党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等作了比较全面、具体的叙述,分为“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基层党组织和党的若干其他组
党史应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又如何将日常阅读经验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 本书主要讲述党史研究和学术训练的方法,探讨中共党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但更多关注的是由理论到实践的环节 如何阅读党史,以及如何写出一篇好的党史文章。通过 文本阅读 学术训练 研究选题 史料运用 和 立论方式 五个方面,系统探讨党史研究者必须认真修炼的基本功。行文尽量避免大而空的套话,让读者看到更多实际行动,使党史研究真正 见之于行事 ,使学术训练变得更可操作。
《故事里的党史》收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200余则逸事,从理想、道德、情操、学习、工作、生活等不同角度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优良作风是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可感可触。作者以公开出版的人物传记、回忆录和纪念文章为依据,加以整理编撰,语言质朴,材料可靠,兼具史料价值和可读性,对于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习党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依然具有教育意义。时任中央党校顾问宋振庭同志为初版作序,本书曾获评国家出版局、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 我喜爱的社科新书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一些事件真实地记录在了毛泽东的著作中。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对毛泽东著作中记录的党史大事进行详细解读,将隐藏在严肃著作中的鲜活历史一一呈现,展现了党带领人民开辟、建设新生之路的奋斗历程。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党的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线,遴选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关键节点,以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历史事件,展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风貌,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每个故事是一个“小切口”,体现的是党的历史进程、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转折和重大理论创新。本书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可以作为党史教育的普及读本。
领导干部决策需要集思广益,离不开说和写;推动决策落实需要部署和行动,同样离不开说和写。可以说,站起来能说、坐下来会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本书为作者长期从事“说”与“写”教学与研究的一些成果,包括体会、感悟和笔记资料,分为“能说会写是一种领导力”“能说很重要”“说好不容易”“会写更关键”“写好更艰难”“真写是个苦差事”六部分,并在后面附有 “写作者不得不知的几个著名定律”“写作者不得不知的几个著名效应”“ 写作者不得不知的几个著名陷阱”“写作者不得不知的两个著名事件”等内容。书中不光有理论,还有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句和案例,既可以提高领导干部说与写的能力,又可以作为他们说与写的素材,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说与写的基本功。
本书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自满、守正出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立党为公、严以修身,制度治党、常抓不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七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汇集了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典型性的 100 个故事,以案传道,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保鲜秘方和不竭动力,展现党的实践创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立正确党史观。本书表述精炼准确,讲故事生动活泼,讲道理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本书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史的生动读本,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如果气质有颜色,中国共产党的气质一定是红色。百年奋斗波澜壮阔,伟大精神光耀千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锻造出共通的精神气质,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故事。本书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独家收藏的珍贵照片,以独特视角深情讲述了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中央党校的建立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央党校的校史更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与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休戚相关。本书共分16篇,选取了中央党校1933 1978年的部分校史事件,包括中央党校诞生记、辗转陕北三地办学、列宁宝书现保安、党校课堂里的一次革命、新中国的新党校、南院往事、中央党校主楼的历史等篇章,史料丰富,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为广大读者重温校史、感悟党史、追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开辟人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观、彰显人民主体性、坚持群众路线、建构现代化民主观、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全景式、立体化、多层次科学总结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生动诠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的真理力量。本书探索创新中国话语,全面解读雄浑壮美的中国故事,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植根学术又关注实践,洞见迭出,娓娓道来,是领悟中国共产党品质智慧,把握中国成功密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毅建功新时代的有益参考。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为寒门英子、奔走革命、新的起点、致力国共合作、伐腐遏逆、开国之初、法官生涯、甘为民仆耻为官、主义遵从马列坚等十六章,结合大量史实资料,详细梳理、真实还原、深情讲述了董必武从一个清末的秀才,成长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奔走革命,致力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创建新中国法制体系,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希望读者可以从董老刻苦求学、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兢兢业业、勤俭克己的伟大人生经历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制度规范与价值意蕴》一书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历史档案,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重点围绕高校党建内容的历史婵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话语的历史生成、高校党建的组织保障三方面展开详细深入的研究,尝试探索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意蕴,以期更好地提炼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展示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展现高校共产党人充满人民情怀、政治热情、人文精神和梦想追求的教育之思,弘扬高校党的建设研究的学术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书的写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为了 好地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经验,以利于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好地履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财政发展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辅相成,也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相辅相成。全书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整个历程划分为11个阶段,真实记录党领导财政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以及服务 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历史,力求在财政与政治、经济的交互作用中,把握党的财政实践发展及其规律、党的财政思想形成及其变迁,并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炼财政百年发展共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
“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系列共分五卷,第一、二、三卷讲述了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创立、有关中国工农通讯通讯社创立之说的辨析、中国工农通讯社出版发行新闻稿、中国工农通讯社的稿件考证与研究、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出版物、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宣传、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历史作用等,并收录了大量散佚在国内外的珍贵原始资料,通过这些史料,挖掘出中国工农通讯社成立过程及对外发表的大量新闻稿件,使中国共产党用外文对外进行新闻传播的历史提前到了1930年;第四、五卷以创刊、长征、抗战的时间轴为主线,从红色中华社的建立与《红色中华》报创刊、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红色中华社的工作、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社的工作、新中华社在全民抗战中的业务发展、新中华社抗战时期的宣传报道五个部分,全方面深层次地梳理了红色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机如影随形,繁荣中蕴藏着危机,频发的全球性危机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本书以科学视野透视危机的预见与治理,洞见危机发展演变的自然规律与未来趋势,认识未来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新形态和有效治理路径,对危机应该如何预见并科学治理、危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能从危机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尝试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参考。
1927年,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次生死大考……革命的成败仰仗军事、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的动态组合,从合作到破裂,各方势力如何抉择?中共如何绝地求生?党史专家金冲及九旬回望风雨如磐的大革命年代。
《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党纪学习教育中的人与事》一书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收录文章约80篇,15万字,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模范人物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坚定态度和感人故事,鲜明揭示了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的深刻道理。该书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纪律建设历史,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为什么,自觉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具有帮助和启迪作用。
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通讯社,与中国工农通讯社同系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创办的通讯社。作者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的关于红色中华社发表过的新闻稿件,将其结集成册,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史、军史、苏区史、新闻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文物为体,以党史为魂。革命文物,不仅记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传递着深刻的革命道理,还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本书根据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遵选出中国百家博物馆、纪念馆一百多件馆藏文物。这些文物,既有文件手稿、书信报刊,也有实物照片、艺术作品,还有建筑遗址、场景展陈等。这些文物串联起来,构成了一条鲜活多彩、生动具体的时代人物群像和革命历史长廊,从决胜千里的战场风云,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再到日新月异的时代华章,于无声处诉说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风华。通过这一件件厚重的文物,辅之以精当的党史解读,让我们在回顾、触摸历史的同时,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史,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强盛的新中国,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这其中包含着党的领袖们处置危机的政治智慧、谋略思想、领导艺术、策略原则和驾驭技巧。本书讲述了中共领袖们那些刻骨镂心的往事,重现了百年党目前那些推动中国命运转变的关键点。
从2020年到2021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个历史交汇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交汇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大跨越的交汇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新的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交汇点。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交汇点,不是平平静静、顺顺当当来到的,而是在战胜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中度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以习近平
中国工农通讯社和红色中华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两大通讯社,前者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海所创办的,后者是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脚步诞生和成长的。 本书对红色中华社的研究,是立足对中国共产党通讯社史的研究,立足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业史的研究,力求客观地记述红色中华社的真实历史,确立红色中华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目前的历史地位。
本书稿精选2005-2018年上海市档案馆的《档案春秋》杂志所刊文章。书稿以档案资料为依托,用严谨质朴的文字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视角,努力还原历史,让读者了解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贡献的先烈们的事迹;这些文章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可以达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书稿分上下两册,具体有“建党、建国、金融、外交、上海解放、爱国同胞” 6辑,共70篇,70万字,300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