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1955年授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的事迹编纂成书,记述他们的革命经历,表现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个性特征。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报告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既可以提升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也可以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历史借鉴。《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1978—2018)》全面回顾了人事制度改革走过的40年历程,总结了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不足,阐述了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维护和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
《中国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我国军事外交实际,纵观世界大势,采取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提炼、概括和阐述了军事外交的基本涵义、文化渊源、思想理论、方针原则、主要实践、总体目标、基本方略,填补了我国军事外交系统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对十年“文革”期间,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党内阴谋团伙“四人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作者收集了大量历史材料,从四个人的底细开始,对他们的历史进行追踪回顾,讲述他们如何一步步积累政治资本,并一步步攫取政治权力,并结为帮派团伙,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十年“文革”期间,这一阴谋团火为非作歹,打到一大批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造数不胜数的冤假错案;他们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与林彪团伙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挑起群众斗群众,制造天下大乱,不惜把中国大地变成血雨腥风的狂热海洋。他们利用江青是毛泽东夫人的特殊地位,在权力斗争中屡屡胜出。而历史的进程不可能以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本书详尽讲述了“四人帮”从猖獗
本书以宋朝制置使这一具体职官为研究主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清两类制置使的区别、论述制置使的发展过程、探讨制度的外延层面三个方面人手对其进行讨论,通过对制置使内涵的考述,以及对与之相关的若干问题的阐释,来说明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勾勒出宋代政治文化环境下文官主导的战时体制的历史轮廓。
《中国远征军》讲述六十年前有一支了不起的中国军队,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这支鲜为人知的军队住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并且是在境外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可是也许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国防教育图集》用全景式手法勾勒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框架。图集由“的祖国”、“国防斗争历程”、“军事思想”、“永远的丰碑”、“迎接新挑战”、“筑起新长城”共6篇组成,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相互有机结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议制、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形成时期、正式建立时期、曲折发展时期、改革完善时期、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点刑狱司是宋代的掌管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路级机构。提点刑狱司的设立,代表了宋代法制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促进了地方司法审判和监督,也促进了司法公正。两宋时期涌现出了宋慈、郑兴裔等的提刑官,创行了“检验格目”等影响深远的司法检验制度。同时提刑作为路级监司之一,又掌管着监察、财政、治安等权力,广泛参与地方各项事务。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是一项成功的政治制度,它促进了宋代地方司法公正、权力分化、吏治清明等。这一制度对元、明、清诸代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既得利益集团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在目前又似乎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是一个很多人刻意回避的话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由此而来的利益主体的分化与重组,在社会构成多元化的局面下,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使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突出地摆在了执政党面前,成了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本书聚焦中国既得利益集团,揭示其形成的真相,描述演进轨迹,总结遏制经验,探索治国良策。
《从男女之别到男女尊卑:先秦性别角色研究》的重点是运用理论的逻辑推理以及提供实证的历史依据,勾勒出先秦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轨迹,同时也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明化形态的进程。作者首先指出,从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男女之别”,即从性角色的差异向性别角色区分的过渡;乃至于到新石器末期,性别角色模式已经出现,实现了从“男女无别”到“男女有别”。接着,论述了夏商时期性别角色的初步形成、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角色的确定,形成了明确的性别礼制和规则,即:“男女有别”、“夫妇有别”。到了战国时代,性别角色得以更加强化,最终奠定了“男尊女卑”这一影响二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固性别角色模式。通观全书,其论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谓证据确凿、结论可信。我们从中体察到玉宝博士先从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出发,再分析
延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掩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延安缔造》用开放的眼光,纪实的手法,在坚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道德情怀和文化创新能力,再现两代人对士地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对社会的责任。重塑延安革命精神传统,激励当代,启迪后鲲。 《延安缔造》由朱鸿召所著。
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六朝妇女史研究,对于深化六朝史研究,是一种新的视野,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六朝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更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六朝妇女》以研究六朝妇女为主题,是一部区域性断代专史,故取名《六朝妇女》,由张承宗编写。内容包括:妇女的社会阶层,妇女与婚姻风俗,妇女与家庭生活,妇女的服饰,妇女的社会活动,妇女的教育与才华,妇女与丧葬礼俗七个章节。
本书体例采用了通史体裁。在纵的方面,作者根据历史事实,由古到今,顺序论述,即司马迁所谓“通古今之变”;在横的方面,又把东南亚各国历史大事融会贯通,如水融,成为一体,综合说明其互相沟通、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规律性及其因果辩证关系和社会作用。
中国的和亲历史悠久,连续不断,从远古的传说时代起一直延续到清代,历时几千年。由于时代的不同,和亲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亲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能折射出“君主”、“帝王”们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或者说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公主的爱情的真实写照;同时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女子们的牺牲自我的高尚品德。
《国防教育图集》用全景式手法勾勒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框架。图集由“的祖国”、“国防斗争历程”、“军事思想”、“永远的丰碑”、“迎接新挑战”、“筑起新长城”共6篇组成,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相互有机结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家族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杨杰编著的《中国家族制度史》作为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家族制度的专著,填补了外学术界的空白,《中国家族制度史》视野宏大开阔,史料翔实,立论有据,且语言平实流畅,少空泛无物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