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 双一流 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章总结了近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北魏和南朝萧梁时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论述了3 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别探讨了域外器物、植物、动物和香料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报纸、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内政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公众舆论的涵义难以界定,且在国际史研究领域受到忽视。本书详细分析了五个案例,包括:英国公众舆论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法国公众舆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美国公众舆论与越南战争、全球公众舆论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欧洲公众舆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试图说明公众舆论是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公众舆论具有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容易受到引导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学者和学子在其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这一日显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中国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我国军事外交实际,纵观世界大势,采取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提炼、概括和阐述了军事外交的基本涵义、文化渊源、思想理论、方针原则、主要实践、总体目标、基本方略,填补了我国军事外交系统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书稿基于当前中国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难境地,以建设一套有影响力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对话语体系研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话语体系核心要义”理论框架,即任何有影响力力的话语体系一定包含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和影响六个核心要素。然后运用该理论框架,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演进和当前新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行研究,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范畴,总结出中国目标论、中国价值观、中国道路论和中国文明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核心理论,并且分析了有效的传播策略方法、提出了崭新的传播效果评价标准,为很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很后分析了中国话语权的形势和实现意义,提
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65周年的光辉时期。山东画报出版社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出版了钢笔画家桂志仁先生的人民海军舰船钢笔画集,册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钢笔画集:大国利舰》,先发表了有关中国航母、驱逐舰等作品。
《从男女之别到男女尊卑:先秦性别角色研究》的重点是运用理论的逻辑推理以及提供实证的历史依据,勾勒出先秦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轨迹,同时也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明化形态的进程。作者首先指出,从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男女之别”,即从性角色的差异向性别角色区分的过渡;乃至于到新石器末期,性别角色模式已经出现,实现了从“男女无别”到“男女有别”。接着,论述了夏商时期性别角色的初步形成、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角色的确定,形成了明确的性别礼制和规则,即:“男女有别”、“夫妇有别”。到了战国时代,性别角色得以更加强化,最终奠定了“男尊女卑”这一影响二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固性别角色模式。通观全书,其论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谓证据确凿、结论可信。我们从中体察到玉宝博士先从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出发,再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董云虎主席“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上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持续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反映近两年上海市政协理论研究成果,组织编写了本论文集。
《中国军事通信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编纂,历时10年完,是我军部以中国军队通信为主,全面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通信和信息领域知识的专业百科全书。 该书由30多家军地单位的1100多名专家、学者撰写完成,是全军通信和信息化建设一项重大理论工程。全书共设10个知识门类,收录条目2700条、图表1300幅,共计340余万字,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军事通信理论、军事通信技术、军事通信装备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成果作了重点介绍。
本书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军事学项目课题“军事外交视域下的中美军事软实力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以历史与现实两条脉络立体勾勒了当代中国军事外交的面貌。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外交为起始,作者以十年为一个分析单元,逐层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军事外交。通过对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建构、中国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法理运用以及风格塑造等问题的分析完成了现实脉络的书写。
《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与中国密不可分,作为亲历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战略合作、从冲突频发再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 活化石 之一,作为一位睿智理性敏锐的长者,他的这本书脱不开历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现实和未来。在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在和将来几十年内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财富、权势、声望都在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战略?
本书的价值在于独辟蹊径,提出了中国继承制度史这样一个独特的研究课题和体系,并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方法,规范了中国历史上的继承的概念,比较完整地研究了中国历代继承制度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程,揭示了中国继承制度发展的规律,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总体上说,本书是一部新意迭出、有开拓性和独特学术价值的专著。
《解放战争全记录2:力挽狂澜》主要叙述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战斗历程。全国解放战争初期,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向各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军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奋起抗击,开始了全国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经过大小160余次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66个师(旅)计71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企图速战速决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