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 金冲及文丛 中独特的一卷,与文丛中金冲及先生的其他个人著作不同,它源自于他40年前对新中国外交重要人物乔冠华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1981年,在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金冲及先生广泛搜集资料,乔冠华作为关键受访者之一,分享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如今,这份尘封四十年的访谈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终于得以出版,向读者呈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从1981年6月至11月,金冲及先生在乔冠华位于史家胡同的寓所中进行了七次深入的访谈。乔冠华以其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回顾了1950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工作,重点讲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故事、日内瓦与万隆国际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以及尼克松访华等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时刻。其口述内容细腻入微,尤其是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复杂细节与中美关系破冰的始末,为研究新中国外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中国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我国军事外交实际,纵观世界大势,采取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提炼、概括和阐述了军事外交的基本涵义、文化渊源、思想理论、方针原则、主要实践、总体目标、基本方略,填补了我国军事外交系统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65周年的光辉时期。山东画报出版社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出版了钢笔画家桂志仁先生的人民海军舰船钢笔画集,册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钢笔画集:大国利舰》,先发表了有关中国航母、驱逐舰等作品。
《从男女之别到男女尊卑:先秦性别角色研究》的重点是运用理论的逻辑推理以及提供实证的历史依据,勾勒出先秦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轨迹,同时也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明化形态的进程。作者首先指出,从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男女之别”,即从性角色的差异向性别角色区分的过渡;乃至于到新石器末期,性别角色模式已经出现,实现了从“男女无别”到“男女有别”。接着,论述了夏商时期性别角色的初步形成、西周春秋时期性别角色的确定,形成了明确的性别礼制和规则,即:“男女有别”、“夫妇有别”。到了战国时代,性别角色得以更加强化,最终奠定了“男尊女卑”这一影响二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固性别角色模式。通观全书,其论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谓证据确凿、结论可信。我们从中体察到玉宝博士先从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出发,再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董云虎主席“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上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持续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反映近两年上海市政协理论研究成果,组织编写了本论文集。
《中国军事通信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编纂,历时10年完,是我军部以中国军队通信为主,全面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通信和信息领域知识的专业百科全书。 该书由30多家军地单位的1100多名专家、学者撰写完成,是全军通信和信息化建设一项重大理论工程。全书共设10个知识门类,收录条目2700条、图表1300幅,共计340余万字,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军事通信理论、军事通信技术、军事通信装备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成果作了重点介绍。
书稿基于当前中国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难境地,以建设一套有影响力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对话语体系研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话语体系核心要义”理论框架,即任何有影响力力的话语体系一定包含立场、观点、方法、表达、传播和影响六个核心要素。然后运用该理论框架,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演进和当前新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行研究,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范畴,总结出中国目标论、中国价值观、中国道路论和中国文明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核心理论,并且分析了有效的传播策略方法、提出了崭新的传播效果评价标准,为很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很后分析了中国话语权的形势和实现意义,提
《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与中国密不可分,作为亲历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战略合作、从冲突频发再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 活化石 之一,作为一位睿智理性敏锐的长者,他的这本书脱不开历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现实和未来。在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在和将来几十年内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财富、权势、声望都在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战略?
本书为2012年度国家社科军事学项目课题“军事外交视域下的中美军事软实力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以历史与现实两条脉络立体勾勒了当代中国军事外交的面貌。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外交为起始,作者以十年为一个分析单元,逐层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军事外交。通过对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建构、中国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法理运用以及风格塑造等问题的分析完成了现实脉络的书写。
《解放战争全记录2:力挽狂澜》主要叙述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战斗历程。全国解放战争初期,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向各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军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奋起抗击,开始了全国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经过大小160余次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66个师(旅)计71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企图速战速决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成为泡影。
本书的价值在于独辟蹊径,提出了中国继承制度史这样一个独特的研究课题和体系,并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方法,规范了中国历史上的继承的概念,比较完整地研究了中国历代继承制度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程,揭示了中国继承制度发展的规律,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总体上说,本书是一部新意迭出、有开拓性和独特学术价值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