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全球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 ,艾利森将此定义为 修昔底德陷阱 。 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 16 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结构性压力,在现今中国和美国都提出让各自的国家 再次伟大 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灾难性战争的发生。同时,作者在书中还为中美如何避免发生战争冲突提供了 12 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领袖们》所表达的是尼克松这样一位曾经执掌过政权,深切体会过掌权甘苦的人的见识。他知道领导者所拥有的令人敬畏的潜力,他们可以制造灾难,他们也可以推动历史前进。 在《领袖们》中,我们认识了美国的对手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 美国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和日本战后任首相吉田茂,我们了解了注重公开形象的戴高乐又是一位极为重视家庭生活的人,我们探知到德国前辈总理阿登纳务实却又有些理想主义的哲学,而我们读到丘吉尔轶事时,又感到兴味盎然。尼克松还向我们介绍了南欧、非洲、亚洲、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卓越而富有个性的领导人。此外,作者对领袖应有的素质及人民对领袖的要求,以及他们为何能成功,他们又为什么会失败,都做了透彻的解析。
本书重新审视了英使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这一中西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作者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以动人细腻的笔调讲述他们的人生沉浮,从微观层面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 为什么要讲述翻译的故事呢?对他国越是了解,在本国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声音就会受到压制,翻译首当其冲。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第一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自此以后,它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2012年《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第四版出版,两位学者将全球化、国际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指点国际局势,激扬文字,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严肃的理论分析,堪称代表新
13 14世纪,蒙古统治下的元朝和伊利汗国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书聚焦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使者,考察他们为中华文明西渐所做的贡献。同时,重点讨论了中国物质文化在伊朗的传播,揭示出中国文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 中国制造 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贡献了巨大力量。
本书并非一般的回忆录,而是 40 多位老外交人外交生涯中最难忘、精彩的亲身经历,真人真事 : 外交场合怎样斗智斗勇,小球如何转动大球,为啥逼着美国总统写道歉,为何对外工作如同“扳道岔”, “铁杆朋友”是怎样练成的,缘何一条“黑道”走到底,“文装解放军”到底怎样不辱使命,“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内容翔实,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富有可读性和传承教育意义,为宣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这些珍贵的外交回忆对存史、资政、育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新中国外交工作的艰辛进程及宝贵经验,尤其会使青年一代受益匪浅。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上*复杂的关系。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严重分歧,既有结构性矛盾,也有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立。 本书以时间为序梳理了1969-2019年50年间中美关系发展史,重点以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等任期内的中美关系为着眼点,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本书有创见、有深度、接地气,对于读者了解中美关系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当前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1972年,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地方一样,苏联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小麦收成损失严重,粮食问题迫在眉睫。按照美国一贯的 粮食战略 ,此时正是漫天要价的时候,苏联要想填上巨大的粮食缺口,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时如坐针毡的不是勃列日涅夫,而是白宫里的尼克松。 原来,苏联对歉收早有预料,在产量公布之前,佯装丰收,骗过了美国专门派去的调查员,最终以极低的价格买走美国三分之一的存粮,美国因此少赚3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美国粮食库存严重下降,粮价暴涨,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粮食短缺现象。 在这场美苏粮食博弈中,美国完败,以至于美国媒体称这一事件为 粮食大劫案 。而这正是二战后美苏之间数十年以粮食为中心的博弈的缩影 本书以1945~1991年的美苏粮食贸易为对象,对这一时期两国及全球粮食贸易的发展过程、重要
中印关系跌宕起伏,历经曲折。在就解决两国边界纠纷同发展其他领域双边关系达成 脱钩 共识并建立有效边境实控线(LAC)地区管控机制后,中印关系稳步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成为巩固和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本书在关照到国际体系结构性调整以及中印双方身份定位和利益诉求中的现实主义思维惯性及效用下,着力从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国际合作观念及理论适用切入考察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建构的观念基础与应然逻辑,阐释其理论合理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行性、实践风险及规避。本书除重点分析构建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在双边、地区和次地区层而的实践路径、预期效用、风险挑战外,还从路径依赖角度探讨了构建中印发展伙伴关系的策略选择。
本书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年会主题即为 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 ,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近年来,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的冲击,包括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暴恐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这些危机给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德国在欧盟的角色与地位,以及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包括中德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各篇论文作者为德国研究分会会员,从德国内政、德国的欧洲与外交政策,以及中德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动荡欧洲背景下德国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表现,以期研判未来德国在欧洲与世界上的定位。
本书结合区域国别学教学过程和现实发展情况,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区域国别学与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田野调查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史学训练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书对在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下推进区域国别研究、突出其多学科联动的优势、促进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美国、中国和欧洲是影响国际格局调整的三大战略性力量,研究三者的互动及其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本书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研究起点,认为这场危机加速了世界变局,对跨大西洋同盟的调整与中美欧关系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通过考察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跨大西洋同盟的复杂调整,重视美欧关系调整中的 中国变量 ,构建一个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分析框架,以期展现近十几年来跨大西洋同盟调整与中美欧三边互动的全新图景。
本书结合区域国别学教学过程和现实发展情况,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区域国别学与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田野调查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史学训练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对在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下推进区域国别研究、突出其多学科联动的优势、促进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联盟 指主权国家对彼此安全做出互助性承诺的关系。联盟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本书系统检验了现有关于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理论,从逻辑、方法和经验层面阐述了现有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并提出了 能力分异理论 再结盟理论 功能分异理论 谈判能力理论 协调对象理论 。依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外交的实践,本书阐述了5个欧洲大国和9个欧洲中小国家的联盟与伙伴关系,揭示其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本书以西方学者熟知的案例挑战了西方学者提出的经典理论,改进和完善了关于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理论。本书广泛利用了英文、德文、中文的原本或译本档案,检验了新理论并重构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持久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美国外交何以崩溃?全球领导力何以消失?2018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获得者痛定思痛,予以反思。 美国的外交政策正经历严峻的转变,其结果可能改变美国在全球的地位。预算大幅削减使美国的外交及国际发展机构大伤元气,为美国谈判国际协议、在世界各地为美国公民提供保护的外交官们大量出走,国务院大楼里办公室越来越多地空置。与此同时,曾经由和平缔造者承担的美国对外事务已被军工势力接管。美国正变成一个先开枪、后提问的国家。 从华盛顿的权力走廊,到阿富汗、索马里和朝鲜等全球偏远和危险的地区,享有赞誉的美国调查报道记者罗南 法罗带我们经历了一场惊人之旅,透析了美国历史上影响巨大、令人不解的转变之一。身为前美国国务院官员,作者通过亲身的经历,展示了传统国之重器领域中部分末代卫士的真实面貌,其中包括促成了波斯尼
《蓝皮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对2023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 上篇将深入分析2023年国际形势演变的发展动向,纵论主要国家和各地区形势,深入剖析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国际形势历经的动荡变革,向中外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解读世界形势和重要热点问题的中国视角。下篇全面阐释2023年中国外交的丰硕成果。202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坚定指引下,中国外交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蓝皮书》对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我国同主要国家、地区关系进行全面解读,充分阐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和重大贡献,向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优质平台。
美孚石油公司曾是世界第一家托拉斯企业,在近代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晚清进入中国以来,被梁启超称为 巨灵 。 但是大有大的难处。作为一家企业,美孚石油虽然保有相当高的自主性,但不仅常常受到美国政府的掣肘,还要受到贸易进口国、投资东道国政府的节制。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以及中国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需要考量自身全球业务战略,也需要处理与美国和中国政府乃至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很多决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种合力的作用下,这家巨头在中国的经营,以煤油的普及开始,以对华石油禁运告终。 本书围绕美孚与近代中国政府之间的主要事件,展现美孚与中国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利益交涉、相互认知及外在影响,揭示以资本主义私人企业为本质的美孚石油公司与中国政府、美国政府之间广泛
外交礼宾礼仪是国家间外交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国家和外交仪式中遵循的正式礼仪和行为准则,外交礼宾的主体是国家元首、副元首、政府首脑等高层人员与外交代表,外交礼宾具高端性、政治性、神秘性等特点,从来都是各国媒体与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然而,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对外交礼宾礼仪的研究是非常不充分的,已有研究大部分为实操性的成果,对于外交礼宾礼仪的学术性研究与系统性梳理较为缺乏。2019年 世知社 出版了一本由中国学者主编的题为《从理论到实践 外交礼宾礼仪研究》的国际论文集,这本论文集是深度国际学术合作的成果,由9个国家的作者共同完成,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此多国家的礼宾专家合作研究礼宾也属首次。论文集一出版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德国Springer出版集团免费为论文集出版英文版。为了加深对外交礼宾的研究,编
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当今世界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和提升国家 软实力 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际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放弃对俄罗斯的排挤和打压,在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俄罗斯国际形象以负面为主,俄罗斯国际形象被严重他塑。俄罗斯为了打破苏联解体以来形成的 西强东弱 欧美主导 的国际传播格局,成立了全新外宣媒体平台。经过数十年发展,以RT电视台为代表的俄罗斯外宣媒体赢得了广泛的西方受众市场,打破了欧美国家主流媒体对国际传播格局的垄断,对西方既有的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打破了西方世界对国际舆论格局的垄断,有力的维护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本书通过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媒体格局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加强对外宣传的方法和措施,以便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