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 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 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全书共三卷,主题分别为:*卷 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 ;第二卷 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 ;第三卷 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 ,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 短20世纪 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 本书为*卷。开篇即开宗明义,对于 世纪 这一新时势概念的 诞生 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阔又纵贯的阐释与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从 世纪诞生 时期的系统性断裂与置换、民族国家危机、 一战 与 亚洲觉醒 、五四启蒙运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结点中寻找 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
本书作者以风趣的语言和独到的眼光,对《论语》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在作者笔下,孔子有理想而不得实现,颠沛流离,像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对于如何读经典,如何看待经典,作者提供了他的思路,启示人们对《论语》到底在讲什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产生新的思考。
华为管理顾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田涛老师倾心力作!25年华为深度洞察积淀之作,近40万字管理智慧的精华结晶体。 书中首度凝结与公开了田涛老师40年管理智慧和持续思考。田涛老师以华为公司为样本,以25年对华为深度洞察积淀为源头,用12个章节,毫无保留、畅所欲言地从企业内部的视角解读企业组织基于悖论的进化史。可以说,本书揭示了任正非企业管理哲学的主经脉,也揭示了华为一路逆熵成长的密码。田老师首度提出6大管理悖论,以及复制机制、学习机制、动力机制与代谢机制的4大管理机制,讲透了企业活下去与逆熵增长的底层逻辑。 管理本身就是一场在悖论中的前行,真/正卓/越的企业家无不是悖论主义者! 《在悖论中前进》一书中,田涛老师原创性提出了悖论管理体系,全书可以用“一个概念、两条主线、四个机制”来概括,
人生是一颗定时爆弹,看似平静,却只有无常为有常;人生是一场困局,以为逃离了世界,其实是想摆脱自己;人生是一串疑问,梦的能力愈渐丧失,愈发长出郁结之节;人生是一场游戏,“我”与“自己”的距离决定了通关时长;人生是一段旅途,路途遥远,要记得该记得的,忘记该忘记的……“人生也许就是,等你的未爆弹走到最后那一刻,让自己在心里下场情绪的大雨,再骑上你选择的那只怪兽,奔向世界每一天的未知,试着把它变成一场场属于你自己的烟火或彩虹。”睽违六年、华人幽默漫画大师朱德庸全新创作,近二十年专享非四格形式的漫画书。《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不仅是给都市人专属孤独感的漫画哲学,也是给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情绪解谜书。书中首次提出“未爆弹”概念,借此观察现代你我人生的种种面相;180则手写、手绘情境,献给每一个孤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力图把真实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结合起来,把哲学思维力量的穿透力和哲学批判精神的震撼力结合起来,把敏锐的哲学意识和自觉的政治意识结合起来,以揭示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在世界东方的秘密,从理论上再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说明只有 中国式的现代化 才能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实现伟大复兴,再造辉煌。全书共18章,约30万字。 《东方的崛起》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三个一百 原创图书工程奖。《东方的崛起》英文版已在美国出版。
本书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儒学的内在文化精神与主导原则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思考。以天人之辩为儒家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本书考察了儒家对力命、群己、义利、理欲等关系以及道德原则的性与相对性关系的理解,由此进一步分析了作为儒家价值追求目标的人格理想。通过揭示儒家以善的追求为轴心的价值体系以及这一体系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本书同时展示了儒学的多重理论内涵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双重意义。本书对儒学现代意义的理解与界定,对儒家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发掘与转换扬弃,为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合理性危机提供了价值参照,展示了儒家价值体系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为中国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提供某种历史前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久负盛誉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卷,视野广阔,目光如炬,既对儒教/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皇权、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又聚焦于近现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以及儒教在历史进程中的沉浮,洞见迭出,启人深思,以其宏大的架构和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经典巨著。
本书系杨国荣教授 具体的形上学 中的一种,提出了意义世界的概念,并将意义以及意义世界的生成和成己与成物的过程结合起来,由此以独特的视域,对哲学领域中的意义问题做了新的考察。共七章,包括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规范系统与意义生成、精神世界的意义向度、意义与实在、意义的个体之维、成己和成物:意义世界的价值走向。以本然对象与人化存在的分化为历史前提,成己与成物既以意义和意义世界的生成为指向,又构成了意义发生和形成的现实之源,作为意义世界生成的现实过程,成己与成物一方面本于内在的人性能力,另一方面又依乎外在的普遍规范。
届思勉原创奖获奖作品。《道论》原名《存在之维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主要以存在的形而上考察为指向,其中既涉及世界之在,也关乎人自身的存在。作为形上的沉思,这种研究也可归属于当代中国哲学,而后者则是更广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延续。2008年再版时改为《道论》,以此体现其中国哲学的背景以及它与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近代哲学的历史联系。该书着重从本体论方面阐释具体的形上学, 建构了 具体的形而上学 的新概念,考察了 存在 的本源性以及它在各种哲学问题中的多样体现,并由此指向 存在 的真实形态,体现了深沉而开阔的哲学视野。
《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至中国佛学》由比较哲学与分析哲学的新视角切入,阐释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佛学,着重概念的分析、论证的阐述,对各哲学基本预设的检证,以及力求简单明了的哲学方法,重建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领域中应有的地位。全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先秦儒、道、墨、法诸家以及《易经》一书,强调中国古代哲学的哲学性,针对各家的理论要点、辩论模式、问题症结所在,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中国佛教思想的四大宗派: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以及禅宗,讨论各家的形上学立场、知识论、语言观、伦理学以及总总实践法门,而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作为贯串中国佛学的核心问题。
《哲学:思向何方》一书以哲学的理论和哲学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具体内容涉及对哲学的本源性追问,对相关伦理问题的考察,以及对中国哲学以及中西哲学关系的反思、对儒学的再思考等。这些问题既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考察,作者指出,理解广义的哲学与理解中国哲学无法分离,认为中国哲学可以成为世界哲学发展的资源,而在历史已经进入世界历史、中西文化已经彼此相遇的背景下,中国哲学应当更加热弄购入世界哲学之中,并在与不同哲学传统的互动中取得新的形态。该书是作者近年研究论文的结集,因此,一方面展现出作者对具体问题的细致而完善的思考;一方面篇章之间的合理架构透露出作者敏锐的逻辑思辨能力,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同时,文章收录的对话访谈等内容,增加了其作为哲学学术论著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政治、伦理及其他》是作者对近年来相关论文的汇编整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哲学与伦理学、哲学理论与方法、认识理论和儒家哲学。其中,政治哲学与伦理学展现了作者近年的研究进路,故全书以此为书名本书主要包政治哲学与伦理学无法相分,就伦理学本身而言,本书收入的相关论文首先涉及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同时,道德本质上具有实践性,后者具体地展现于道德行为,而如何理解道德行为,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考察的问题。本书从不同方面对此作了考察。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把握上的理论造诣和文献把握上的学术功力,代表了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高端水平。本书虽集中在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但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中国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人突然面临着一个陌生、紧迫又亟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朝贡和 天下 体系的瓦解、华夏中心主义的崩溃、向民族国家的转型、世界地理和国际竞争格局的浮出水面,再加上内外部的民族主义的压力,如是种种,逼迫中国人做出种种政治-制度-文化的设计,于是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奔涌而出,交错迭代、争持消涨,各股思潮不管其终成败如何,内蕴的正确性程度如何,都从属于这一历史性的巨变,也构成了空前乃至绝后的文化景观。 本书由高瑞泉教授主编,集合了国内各领域的专家,每位专家各执笔撰写一章,考察了上述历史-社会背景下,中国近代出现的种种具有持续性影响的思潮,如人道主义、进化论、科学与实证主义、文化激进主义、民族主义等等。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 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本书由老庄哲学领域的新生代学者秦复观毕20余年之功全新校注解析。 全本:正本清源。以帛书版为底本全新勘校。 全译:随文白话文直译,生僻字随文注音,与传世版本异文的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解读。 全析:多维度逐句解析文意,及其内在逻辑,保证普通人完全读懂《道德经》。 作者整理定稿的帛书版,与传世版重大差异有140处之多,这影响了我们对老子思想的正确理解,而基于正本的解读,也让以往道德经中多个自相矛盾之处在逻辑上形成了完美自洽。 这不仅是一部原貌道德经,也是一部可以轻松读懂的道德经。
这本书,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刘安子》,今存二十一卷,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为宗,融黄老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儒家的仁政学说、法家的进步历史观、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以及兵家战略战术等各家思想精华为一体,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 中华书局约请业界专家以北宋本为底本,参校诸多其他版本,精心校勘、译注。篇前冠以题解概述该篇主旨,注释对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详加阐释,并辅以几十张图片帮助理解,译文准确晓畅,是《淮南子》诸多版本中雅俗共赏的一种。
本书旨在提取宋明理学的哲学精髓并使之与当代的哲学论述联系起来。本书的方法论是比较哲学,而比较的角度采取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之所以选择以分析哲学来对理学进行诠释与建构,是基于作者本人的哲学训练与专业知识。在许多值得重视的研究中国哲学之路向中,比较分析也是一个可信度高的研究方式。作者撰写本书的意图不是要定义理学为何,而是要展示如何可以哲学地从事理学的研究。 这本书引用诸多分析哲学中的当代哲学理论,以期为理学中的许多传统哲学观念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学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