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堪称西方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在书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善、道德德性、行为、公正、理智德性、自制、快乐、友爱、幸福等十部分内容和观点,其中不乏精辟的思想和精彩的论述。
《欲望的治疗:希腊化时期的伦理理论与实践》为著名古典学者、当代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玛莎·努斯鲍姆探讨希腊化时期情感理论的代表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仅仅探讨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强调,在当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希腊化哲学学派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了。通过考察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与塞涅卡等哲学家的相关著作与文本,努斯鲍姆希望时刻引导读者关注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当今的伦理与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借助于出色的文本分析与理性论证,本书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
本书具体考察了现代道德哲学与当代美德伦理学运动的互竞主张、当代美德伦理学运动的起源和类型;审视美德伦理学运动的核心主张,尤其是主流美德伦理学的承诺以及其何以未能兑现这些承诺;进而对各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当代美德伦理学如何过于激进地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案进行审视,从而进一步主张亚里士多德的方法不应被称作美德伦理学。
《元伦理学 当代研究导论》阐述了大多数元伦理学都要处理的一系列难题,可以给高年级本科生研习元伦理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道德分歧、指称、道德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心理学。为了应对这些难题,研究者们发展出了诸多元伦理学立场,本书作者马克 范 罗伊恩对这些立场做了深入探讨。对于初窥元伦理学的读者,范 罗伊恩还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元伦理学,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鉴于元伦理学内在地充满争议性,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讨论?本书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题,可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附有评论性的拓展阅读建议。
伊斯兰教权威教义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安萨里(公元10581111/伊历450-505),全名艾布 哈米德 穆罕默德 伊本 穆罕默德 图西 安萨里,生于波斯呼罗珊的图斯,自幼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在家乡师从艾哈迈德 本 穆罕默德 拉兹卡尼研习伊斯兰教法,后赴内沙布尔尼采米亚经学院,师从艾什尔里派著名学者、 两圣地教长 朱韦尼(1028-1085)学习教义、教法、哲学和逻辑学。安萨里终生致力于诵经讲学,传道授业,修行苏菲,著书立说。
nbsp nbsp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经常默认社会交往空间仅仅属于人类以及人际交往关系。然而机器人作为全新交往 伙伴 不管是作为人类伙伴的替代还是补充 的出现,都在挑战着我们在各个层面上对自身作为个体和共同体成员的自我理解。《社交机器人:界限、潜力和挑战》就是在这些科技发展及其前景的大背景下,从哲学的角度,探索我们与这种全新类型的社交伙伴之间的相遇所涉及的的界限、潜力和挑战。社交机器人学的诞生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导向,都会对所有学术领域带来挑战。而由于这门学科不断地将技术和想象力推至极限,因此很多对它的短期和长期应用,以及这些应用的语境都只是概念性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不相关的内容。恰恰相反,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思考这些带来潜在风险的技术的界限、潜力和挑战,并以此来勤勉地保障所有利益相关
在中国思想史中,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从属于中国哲学史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固守这种格局,束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也无益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发展。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需要,以及总结历史道德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人们越来越感到建立中国伦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在这种心情和需求的驱使下,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和朝代为线索,史论结合,绍述和评议了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至明中叶、明末清初的具有代表性的伦理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本书已经出版四个版本,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曾获首届唐
本书是费希特依据他的知识学原理,系统地研究道德哲学的专著。全书以《以知识学为原则的伦理学体系》为标题,发表于1798年复活节。作为康德哲学的继承者,费希特在本书中继承了康德的基本立场,及反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宗教道德哲学,也批评了在英国和法国盛行的功利主义、幸福主义伦理学;同时,作为康德哲学的改造者,他在本书中又发展了康德的先验主义伦理学。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讲伦理原则的演绎,第二编讲伦理原则的实在性与适用性的演绎,第三编讲伦理原则的系统应用或狭义伦理学。本书发表后,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评论。但从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本书具有其不可磨灭的学术价值,并在近代欧洲伦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季威克认为,伦理学是关于 应当 的研究,因而首先必须研究人们据以推断他们应当做什么的合理程序。这些合理程序即 伦理学方法 。按照人们的伦理学方法所隐含的目的,以往的全部方法可分为快乐主义的与直觉主义的。快乐主义方法又按人们追求快乐的方式分为利己的快乐主义与普遍的快乐主义(即功利主义),两者间存在重要区别。 本书分为总论、利己主义、直觉主义、功利主义四编。序言共含7篇,前5篇为西季威克为英文本前5版所撰,第6篇为西季威克助手琼斯在他去世后为英文本第6版所撰,其中包含西季威克本人的一份思想传记,非常重要。
麦金泰尔探讨了一些关于现代性的哲学、政治和道德主张,认为只有放弃这些主张才能正确理解人类利益。在本书涉猎广泛的讨论中,他解释了如何理解规范性判断和评价性判断,如何分析欲望和实践理性,如何获得足够的自知之明,以及如何看待叙事在我们认识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他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从新亚里士多德或托马斯哲学的视角来认识现代性的条件,并辩称托马斯式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通过马克思的思想启发,能为我们提供构建一种当代政治和伦理的资源,而这种当代政治和伦理能够使身处现代性的我们去制衡现代性,并且要求我们去这样做。本书的丰富内容及其重要性,奠基于麦金太尔思维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方面的造诣,是其思想的提高和发展,能给这些领域的读者带来极大的兴趣。
生命伦理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兴前沿学科。根本说来,生命伦理学直面的各种价值冲突均体现为权利之间的颉颃。不过,应当以何种权利作为其价值基准尚远未达成共识,甚至引发激烈的学术争论和现实矛盾,结果生命伦理相对主义几乎成为生命伦理学自身发展的瓶颈。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正是生命伦理学突破自身瓶颈的尝试,也是建构生命伦理学体系的过程。本书以祛弱权为价值基础,以自律原则为基本伦理原则,融自然生命伦理(生育伦理、食物伦理、身体伦理、死亡伦理)、人造生命伦理于一体,旨在建构生命伦理学体系。
托马斯·M.斯坎伦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与政治哲学家,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在规范伦理学领域,他是当代契约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我们彼此亏欠什么》等。在元伦理学领域,他是一个非自然主义实在论者,本书就是完整表述其元伦理学理论的**力作。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一种“理由基础主义”,即道德和行动的规范属性是通过实践理由来说明的,而理由真理不能还原为任何关于自然世界的非规范真理。基于这一立场,本书讨论了理由的形式、规范领域的形而上学地位、动机、随附性、理由强度等一系列问题。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图书,在欧美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也是诸多学者、师生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启蒙书。凭借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侧重于教育和心理的角度,在批判性思维教材和通俗读本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书于2001年首版,长销全球23年。第4版历经10年,在理论、内容架构等方面全面更新,增订内容200%以上: ·理论更新。新增批判性思维与论证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将论证应用于日常话语。 ·架构更新。新增“独立思考”板块,与具体学习与生活应用结合。新增两章内容,深入讨论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具体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案例更新。全书加入新案例,讨论了互联网及其他技术如何渗透与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媒体偏见、时事热点等,紧密结合当下趋势与议题。 ·阅读体验优化。新增大
《中国传统道德》,共分五卷,包括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理论卷、名言卷,另有简编本和普及本。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担任顾问。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作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的参考教材,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应广大读者和教育工作要求,现将此书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排,吸收了专家和读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改正了初版中的讹误,将此书以更趋完善的姿态呈现给读者。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建立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道德理想和行为的指导依据。本卷着眼于当代道德教育的需要,选录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思想资料,分为德刑论、天人论、人性论、义利论、理欲论、公私论、人生论、知行论等八个方面,为读者呈现
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系。但愿人们能在这一体系中看到已停滞了半个世纪的这一学科的进步。当然,两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不能以另一篇为前提,同样也不能以我以前的著作为前提;这是因为每一篇论文都是为不同的科学院而作,从而严格的匿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条件。在这种研究中,首先要阐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但是作者忽略了题目主要要求的东西,而且认为,题目是要求提出某种伦理学原则,因此,他把论文中讨论他提出的伦理学原则和他的形而上学的关系的那一部分只是放在附录之中,只是作为超出要求的部分”。难道在征文启事的引言由以出发的主要观点中也并没有提到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吗?因为这一引言一开始就作了经验的说明,并以出现在日常
《警察伦理学》重点强调了执法过程中伦理的重要性。澄清伦理对警察这一职业尤其重要,因为伦理观念决定了如何理解“警察胜任力”这一概念。除了伦理在执法过程中的意义之外,本书还提出警察和其他职业“生存所需要的伦理”,并将不同学派关于伦理的各种观点运用在警察职业中。作者避免了寻章摘句或仅仅根据对错贴标签的行为,而是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从一个积极的观点来做出智慧的、公正的决策。此书的内容涵盖哲学背景、实际运用以及行动中的 多例子,《警察伦理学》对学生和专业人士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源。
《科学的性道德(精)》作者罗素根据自由思想的 态度,摒弃愚昧迷信的观念,应用客观的方法,科学 的论据,对于旧的性道德加以有效的批评,提出建立 新的、进步的性道德观念。本书包括母系社会、父权 制度、基督教的伦理观念,浪漫恋爱、妇女解放、婚 姻、卖淫、试婚制、家庭与国家、离婚、人口、优生 学等,共21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详细阐述了伦理学的对象、方法、任务,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和特征,对道德需要、道德评价、道德境界、道德人格等伦理学问题的探索都具有开创性。书中还讨论了应用伦理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等问题。
伦理学也许是与我们的生活离得*近的哲学领域。本书从伦理学三大主要分支介绍了其基本理论及核心问题。对于每一种理论,本书都从优势及问题两方面进行讲述,并构建逻辑论证予以证明。书中随时给出前后相关联处的脚注说明,书末附有进一步阅读建议书单与术语表。这些特点使得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伦理学入门教材。 同时,本书作者向来以逻辑清晰、文笔生动著称,致力于向没有任何哲学背景的读者介绍伦理学知识。这使得本书做到了尽量少地使用术语,并以伦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历史典故或真实故事来说明复杂的理论,通过构建论证帮助读者批判性地思考道德问题,掌握可用于分析日常问题的工具。 进行伦理学思考并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让我们在思考如何生活时有章可循,更好地理解我们面对的问题,过一种好的生活。
本套书由崇璞编著。 醒悟是一种高明的见识。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积累知识而增长见识。历史上的伟人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在做出了不凡的业绩的同时向世人贡献了不凡的见识。但见识并不为大人物所专有,一些大人物往往是受了不知名的小人物的开导指点,才脱离平庸而走向高明的。吕尚无疑是历史上公认的智慧人物。古来的名人、伟人和平民百姓之间固然有着明显的甚至是巨大的难以比拟的差异性,但也有着不容轻忽的相近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本套书围绕着“古代名人迟来的醒悟”这个主题,将古来的名人、伟人和平民百姓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英国的伦敦到美国的洛杉矶,从早期的现实主义到当代的后现代主义,本书通过对笛福、狄 斯、左拉、波德莱尔、康拉德、乔伊斯、艾略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菲茨杰拉德、品钦等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了作为启蒙遗产的现代城市的兴起,尤其是自18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对现代城市的反应。作者认为,文学与城市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文学给城市带来想象性的现实,城市的变化也反过来促使文学文本发生改变。随着物理的城市不断演进,文学对它的表述/再现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喜剧现实主义和浪漫现实主义提供了对商业城市的洞见,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提供了对工业城市的洞见,后现代主义则提供了对后工业城市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