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25-49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论爱——柏拉图《会饮》评注
    •   ( 145 条评论 )
    • 马西里奥·斐奇诺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 柏拉图式的爱 ,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 柏拉图式的爱 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其 柏拉图式的爱 的内在理论层次和最高奥义。全书分七次谈话,表面追随柏拉图《会饮》中的讲辞,其实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爱的哲学的融贯论述,是西方近代开端论爱文体的鼻祖之一,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很大。

    • ¥35.4 ¥42 折扣:8.4折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1)
    •   ( 543 条评论 )
    • 梁漱溟 /2010-12-01/ 商务印书馆
    •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现代 新儒家 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其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1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过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本书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路向;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作者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根本变革,即 由西洋态度改变为中国态度 ,因为 住世思想之圆满者无逾于孔子 。作者在全盘西化的思想狂澜中,逆流而上,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不愧为现代儒学思想人,是现代新儒家的源头活水。

    • ¥43.9 ¥52 折扣:8.4折
    • 性格学的基本问题(中国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原典译丛)
    •   ( 52 条评论 )
    • 亚历山大·普凡德尔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在现象学运动的早期,普凡德尔是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地位仅在舍勒之后。而且由于其他几位重要的现象学和心理学代表人物的病故(利普斯)、阵亡(莱纳赫)、调离(盖格尔)或弃学务农(道伯特、康拉德-马悌尤斯),普凡德尔后来实际上是慕尼黑现象学和心理学的唯一代表人物。普凡德尔在几个哲学领域的工作为世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这些思想可以按发表的顺序来排列:1.意欲现象学,2.主观心理学或人的心灵学,3.志向/心志心理学,4.逻辑学,5.性格学,6.伦理学。其中在第三项和第四项方面的主要阐释都是发表在胡塞尔主编、普凡德尔本人担任编委的《哲学与现象学年刊》上。而在性格学方面,他的《性格学的基本问题》则是于1924年发表在埃米尔 乌悌茨主编的《性格学年刊》的创刊号上。 关于普凡德尔的性格现象学,乌苏拉和埃伯哈德 阿维-拉勒

    • ¥32.1 ¥38 折扣:8.4折
    • 批判法学运动:新时期的伟大使命(法哲学名著译丛)
    •   ( 46 条评论 )
    • 罗伯托·曼加贝拉·昂格尔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昂格尔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思考那些能够将人性从经济奴役、社会分化与层级体制中解放出来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本书是这一思考在法律领域中的延续。与批判法学运动(CLS)的其他成员及当代法律思想家将法律分析的重心放在法院与法官如何裁决案件不同,昂格尔认为法律分析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制度想象。《批判法学运动》作为CLS的思想宣言、纲领规划,不仅系统分析了所谓正统法律学说中形式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积弊,而且概括了批判后的建设性成果 理论上构建起反叛正统的 异端 学说,实践上重新想象民主与市场的制度形式,并且以宪法平等保护与合同法为例,详细阐述反叛正统的 异端 学说及其设想的制度规划实践应用的无限可能性。

    • ¥46.4 ¥55 折扣:8.4折
    • 对立与类比—早期希腊思想的两种论证类型(古希腊哲学基本学术经典译丛)
    •   ( 25 条评论 )
    • [英]杰弗里·E.R.劳埃德何博超 译 /2022-02-01/ 人民出版社
    • 《对立与类比》是劳埃德的成名作,至今仍旧是早期希腊哲学方面研究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劳埃德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最基本的两对概念即对立与类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广泛涉及到了阿拉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毕达戈拉斯学派、乃至于希波克拉底学派的思想资料,并且还扩展地使用了文化人类学的资料,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展开思想比较的研究,从而对形成希腊哲学基本方法模式的对立与类比的思想进行了基于方法论和逻辑学层面上的深入探讨。劳埃德的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前苏格拉底哲学在奠定古希腊哲学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47.5 ¥95 折扣:5折
    • 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
    •   ( 107 条评论 )
    • 吴根友 /2019-07-01/ 东方出版中心
    • 本书基本由三大部分构成: *部分为比较哲学的理论探索,主要区分了比较与判教的问题。除了阐述如何运用 判教 的思维与方法,还对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附会现象,比较哲学与思想过程中深刻的洞见与不自觉的文化偏见、比较哲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通约性与跨文化的理解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 第二部分对具体哲学问题以及少数哲学家的比较哲学研究的成果作一反思性的研究,特别是对18世纪以来欧洲哲学家对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赞美与批评的重省,为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镜像式的参照系。 第三部分从 世界哲学 的角度来探索性地站在中国哲学的立场上来思考比较哲学的前途与命运问题。

    • ¥42.2 ¥75 折扣:5.6折
    • 西学东渐研究 第六辑 西学东渐与儒家经典翻译
    •   ( 65 条评论 )
    • 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主编 /2017-02-01/ 商务印书馆
    • 本辑的主要内容是 西学东渐与儒家经典翻译 ,涉及两个方面:*,明清时期 四书 的外译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第二,西学东渐研究。书稿在两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新观点、新论断,如对罗明坚的 四书 外译的研究,对耶稣会之外派别的传教士的关注,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儒家经典的外译问题,更是国内学界较少讨论的问题域。书稿的出版,将有望推动学界的相关研究。

    • ¥42.2 ¥50 折扣:8.4折
    • (哲学大师)从康德出发
    •   ( 203 条评论 )
    • [英] 安德鲁·沃德 著,陈明瑶陈晓坤 译 /2017-06-01/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从康德出发》一书由不同的主题构成,开篇对康德成熟的哲学进行了概述,不涉及康德任何的专业术语,有助于读者理解康德著名的、史无前例的 形而上学领域哥白尼式的革命 。本书对康德形而上学观点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评价,并阐述了康德的知识理论和道德哲学的含义。康德在这些领域的观点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的观点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了解康德反对者的意见,读者可以理解康德很多重要的思想。如果读者首次了解康德的作品,那么本书是读者的不二选择。

    • ¥25.9 ¥36 折扣:7.2折
    • 中西形而上学之比较研究
    •   ( 20 条评论 )
    • 李蜀人 著 /2014-1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李蜀人,男,1958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地质专科,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199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专业是外国哲学,方向是西方哲学史。2002年8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又回到西南民族大学从教。已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现在主要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和现代中西哲学比较。

    • ¥48.3 ¥59 折扣:8.2折
    • 西学东渐研究(第三辑)
    •   ( 80 条评论 )
    • 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编 /2010-01-01/ 商务印书馆
    • 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文化交流的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它的历史进程。一次是发生在公元1世纪到8世纪间的中印文化交流,另一次是16世纪末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在这两次文化交流中,哲学都是交流的核心部分,表现在前一次是印度佛教思想的输入,在后一次则是西方科学与哲学的东渐。这两次的西学东渐进展至今,前者已或多或少地成为历史,后者却仍在持续地进行之中。 这后一个文化交融与知识流动过程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中国的近现代思想史,基本上是由西学东渐的历史所构成的。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事件,无一不与西方思想的进入相关联。尤其是西方哲学理论的东渐,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历史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文化现象。对这个过程的

    • ¥26.7 ¥37 折扣:7.2折
    • 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
    •   ( 15 条评论 )
    • 吴根友 著 /2012-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是作者对自己近二十年来走过的哲学学习道路一个大致清晰的把握。从一九九○年发表的篇正式学术论文《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到这个论文集收录的近一篇论文《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中国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西方、印度比较的视野里展开的。这种不期然而然的中国哲学研究命运非常奇妙地暗合了文中所说的话: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在比较文化的视野里展开的。

    • ¥31.9 ¥39 折扣:8.2折
    • 中西哲学入门
    •   ( 74 条评论 )
    • 胡骄平刘伟 主编 /2012-02-01/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本书突破传统编著思路,创新编著方法,把浩瀚无际的中西哲学体系转化为五个基本层面加以介绍和论述,具体包括:追溯中西哲学的思想渊源,探究中西哲学的演进历程,阐释中西哲学的主要流派或主题思想;求索中西哲学之于实践的价值:简介中西哲学的经典著作。其*特点是系统而简明,从而给广大的哲学爱好者和需要哲学的人们提供了一条中西哲学入门的可能途径。

    • ¥31.4 ¥39.8 折扣:7.9折
    • 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
    •   ( 23 条评论 )
    • 赵敦华 著 /2006-12-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质。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回到思想的本源”,就

    • ¥39.5 ¥50 折扣:7.9折
    • 新时期中西哲学大论辩(平)
    •   ( 82 条评论 )
    • 韩震 等主编 /2006-12-01/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变动的规模、深度和速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一个世纪可以与之相比。社会大变动导致思想大变动,思想大变动的集中表现就是学术上的大论辩,而哲学论辩是其中活跃的部分之一。由于哲学是全部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是一切学科的概括,因此,哲学论辩实际上就是关于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的论辩,是各个学科论辩的焦点,其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本卷的宗旨就是要把这一百年内哲学论辩的整体面貌和基本内容真实、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下面说明一下我们编写《论辩 哲学卷》的一些想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本卷就是要把20世

    • ¥40.4 ¥42.5 折扣:9.5折
    • 儒学与墨学比较研究
    •   ( 10 条评论 )
    • 陈克守 等著 /2014-1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从伦理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经济思想、人才思想、宗教观、哲学理论、教育理论、语言理论等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两大突出代表----儒学与墨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其中,对宗教观与哲学理论,特别是语言理论的比较研究,以往的相关成果较少,本书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他部分也各有创见。

    • ¥31.9 ¥39 折扣:8.2折
    • 本体性否定:穿越中西方否定理论的尝试
    •   ( 46 条评论 )
    • 吴炫 著 /2008-12-01/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按照否定主义美学的看法,美是不可正面言说的,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内涵是批评的概念性语言难以准确把握的。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一部作品表现出来的内容总是与该作品可以达到的境界有不同程度的距离,因而,文学批评只能依据从一部作品中得到的审美体验来分析该作品影响其审美的“不美”与“丑”的部分,依据文学对现实的穿越特性和穿越程度来臧否该作品所存在的文学性问题,但批评家因为语言的限制,不可能代替作家设计其理想的表现性内容应该是怎样的。

    • ¥30.6 ¥38 折扣:8.1折
    • 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
    •   ( 165 条评论 )
    • 张世英 著 /2007-04-01/ 人民出版社
    • 作者认为人对世界万物的基本态度或关系有两种:一是主客二分,一是天人合一(指主客不分,物我交融)。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 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为主导。 本书以此为纲,论述了中西哲学的发展线索和各自的一系列特征,把中西哲学的各大流派思想观点放在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同一条历史长河中对它们作纵向的考察,并由此而集中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哲学向何处去?二是哲学何为?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历史”与中篇“理论”就是对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和思考,下篇“哲学与哲学家”是以主客二分天人合一为主线对中西哲学史上的重要派别和哲学家所作的具体论述和比较研究,从而对上两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论证。作者认为,西方现当代哲学由于不满意主客二分的传统而兴起一股类似中国天人合一以及哲学与诗相结合的思

    • ¥36.3 ¥43 折扣:8.4折
    • 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
    •   ( 40 条评论 )
    • 李明辉 著 /2008-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属于比较哲学的工作,它涉及德国、中国与韩国的伦理学思考。、二章首先藉由梳理康德早期伦理学经由席勒伦理学到现象学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理路。此一发展涉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我们对于道德价值的“领会”(Erfassung)究竟是什么性质?此一问题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因此上述的思考为我们之探讨中、韩儒学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极有用的参考架构。在中国儒学的发展当中,本书选择了南宋朱熹与湖湘学派关于“仁”的辩论(第三章),以及晚明刘宗周对於孟子的“四端”与《中庸》的“喜怒哀乐”之独特诠释(第四、五章)为探讨个案。在韩国儒学的发展当中,本书则选择了朝鲜儒者李退溪与奇高峰、李栗谷与成牛溪关於「四端」与「七情」的辩论(第六、七、八章)为探讨个案。在这三个个案中,朱子学作为共同的参照系统,与康德后期的

    • ¥42.3 ¥49.8 折扣:8.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