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 奥义书 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以及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
圣洁是基督教救赎的目标,基督徒被称为义,是为了成为圣洁。莱尔主教在本书中指出了各种对于圣洁的错误理解,并从正面阐述了圣洁的本质和成圣的道路。该书继承了奥古斯丁主义的圣洁传统,是讨论圣洁主题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当代著名神学家巴刻受其影响颇大。该书自1879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爱弥尔 涂尔干是与马克思和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之一。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援引了大量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堪称涂尔干所有作品中精湛的作品,也是能代表其社会思想取向的文献。此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还反映了涂尔干晚年思想的重要转向,即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道德个体主义的理论企图,其中第二卷第七章以及结论部分,被公认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本。
奥义书是用梵文写成的一组古印度哲学文本的统称,它们对印度古代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瑜伽哲学形成的基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声称,奥义书是 人类智慧的产物 。其核心内容就是探讨世界的终极奥秘和人的本质,倡导个人去深入了解自我,遵循世代相传的智慧,过一种健康的、注重精神修养的生活。 本书选取了其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九种奥义书。不仅有针对奥义书原文本的翻译,还附有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相对容易阅读的简明可靠的注释。并就冥想技巧提供了一些精妙的指导意见,对瑜伽修习者很有裨益。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即佛教的历史发展及义体系上对其基础情况进行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即佛教的历史发展及义理体系上对其基础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全书共为五篇三十讲。*篇论述佛教的历史,对佛教的产生、演变和流传等进行了扼要分析与评述。第二篇论述佛教的义理,选择了佛教思想体系中的主要思想与基础概念进行论述和阐释。第三篇论述佛教的修行,主要阐明了戒律、禅定及仪轨制度与相关的一些寺院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第四篇主要论述佛教的文献,分别阐明了梵文佛典、中国佛典,以及大藏经的主要种类和特色等。第五篇论述佛教的圣者,包括佛、菩萨、罗汉及初创时期的重要佛弟子,还对佛教发展历史上有突出贡献或影响较大的著名论师与高僧作了评介。 本书既有对佛教历史与理论的较全面概述,也有一些对佛教历史与理论的较全面概述,
西藏文化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神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藏传佛教的存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寺院、佛塔、经幡,无处不在的 六字真言 和玛尼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是藏传佛教的外部标志,实际上,藏传佛教的丰富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它的独树一帜的活佛转世制度,显、密兼修的修行次第,浩如烟海的经典文书以及壁画、塑像、唐卡等佛教艺术,都蕴藏着巨大的知识含量,吸引着海内外人们的目光。 藏学大家王尧先生亲自为你讲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和现状,讲解藏传佛教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内核,带你走近藏传佛教,走近西藏文化,走近西藏。
本书是叙述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的佛教史著作。
通常来说,人们会认为佛教是一种从印度传入、在中国汉化的宗教,而忽视了它在犍陀罗即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发展。本书利用佛教文本和犍陀罗考古出土的佛教浮雕、佛像、佛塔、钱币等,探讨了佛教历史上一些令人费解的话题,如 玄奘记载的贵霜帝国君主何以两肩出火 飞行皇帝会飞行吗? 大雁塔为什么叫雁塔? 佛陀和龙是什么关系? 武则天为什么说自己是弥勒下生? 等等,随着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谜底的解开,佛教在犍陀罗地区的酝酿发展并演变为世界性宗教的轨迹得以从不同侧面展现,它对中国中古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深刻影响亦可见一斑。
本书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威廉 詹姆士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本书是他应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所作的讲演。作者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探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 本书共分二十讲,主要内容包括宗教与神经学,圈定本题的范围,实有无形者,健全心态的宗教,病态的灵魂,分裂的自我及它的统一过程,皈依,圣徒性的价值等。 虽然《宗教经验之种种:人研究性之》讨论的是严肃的宗教哲学命题,但书中和和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充满了小说的趣味。
何为宗教?何为科学?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 科学 和 宗教 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科学 与 宗教 概念的含义演变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关系的前提。作者彼得 哈里森以令人惊叹的渊博学识和清晰思路,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本书代表着科学与宗教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
本书对西方现代神话学的几个主要学派(比较神话学、精神分析神话学、神话仪式理论、结构主义神话学、意识形态理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评述,包括各个学派的历史、理论、方法、洞见和缺陷。对每一学派,都着重介绍其中一到两个关键性人物的学说,并结合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语境,对其理论进行阐述和批评。书中结合具体的理论,对众多广为人知的西方神话和近东神话进行了分析、阐释,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对西方神话学历史和理论的介绍客观全面,论述深入浅出,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西方神话学的历史和现状,可以作为民俗学、神话学的教材,也可供对神话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或大或小的决定,也愿意遵循上帝的心意。但如何明白上帝的心意呢?很多时候,在辨识上帝心意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提心吊胆,或者错误地过于看重主观感觉。《寻求引导:在抉择中明白至圣者的心意》作者巴刻和奈斯特龙试图带领我们走出这种恐惧和偏差。他们耐心教导我们,上帝在圣约中已应许保守和引导我们。而当我们误入歧途时,他也会纠正并指引我们归回正路。
本书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思想。时间跨度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思想材料为四吠陀经典。思想背景为雅利安人同印度原住民间的冲突与融合。本书涵盖了整个婆罗门学术及宗教发展史,自四吠陀至梵书、奥义书又及于经书之各时代。作者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近现代宗教学研究的两大工具,即比较语言学与比较哲学,凸显了古代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共生特点。
星占学被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精密科学 ,主要因为星占学这种活动需要使用天文学作为工具,因此它确实曾经长期哺育天文学,直到天文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先导部分和它分道扬镳。 本书 外国篇 系统论述了西方星占学的起源、发展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方星占学文化史。 中国篇 则以中国传统星占学的类型分析为主。两篇合璧,构成一部完整的星占学史。
《神正论》是莱布尼茨在世时发表的*一部大部头著作。本书名为谈神,实为谈人和人的自由。作者在 序言 中曾指出: 有两个著名的迷宫,常常使我们的理性误入歧途:其一关涉到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这一迷宫首先出现在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中;其二在于连续性和看来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点的争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于无限性的思考。*个问题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第二个问题则只是让哲学家们费心。 如果说莱布尼茨的其他著作主要阐述的是 单子论 或 连续性 与 不可分的点 关系问题,则本著着重阐述的则是 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 的 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 或 人的自由 问题。 本书共三个大部分:( 1 ) 序言 ;( 2 ) 信仰与理性的一致 ;( 3 ) 就恶的起源论上帝的正义与人的自由 。其中第三部分又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的部分。莱布尼茨是西方哲学史上提
1948年的美国,一位隐修士对年轻时的自我做了*深沉的反省,写成了《七重山》这部卓越的自传。幼年失怙的他,一直过着荒唐、飘荡的岁月,没有真理的引导,没有天主荣光的照耀。然而,长久以来周遭的宗教事物与经验,却又让他隐隐感到天主在指引着他。在历尽各种困顿之后,他终于接受了天主,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 七重山 一名出自但丁的《神曲》,意指在炼狱中经历种种艰困、*终攀至天庭的过程,作者以此自喻他从荒唐无知到发现真理的不寻常一生。他以极其优美的笔触写下自己的精神传记,让读者见其文如见其人;阅读这本书,不仅能指引我们走上真理的道路,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亟欲破茧而出、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与动力。 美国著名诗人范多伦曾说: 经典就是一本一印再印的书。 1948年《七重山》甫一出版,立即列入美国该年度畅销书第五
童年时从自然之美中观看上帝的作为,青少年时经历信仰的挣扎,壮年时主导新英格兰的复兴运动,晚年时在印第安人中间宣教,爱德华兹丰富的一生在马斯登的笔下栩栩如生。这部《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套装共2册)》叙事生动,读来像一本小说;论述精辟,宛若一部思想史的著作。透过这部传记,我们不仅能了解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奇妙的一生和深邃的思想,而且能窥见大觉醒时代新英格兰的信仰图景。《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套装共2册)》不愧为迄今为止*权威的爱德华兹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