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宾接待与服务保障是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专业知识,也是公务活动往来礼宾待客之道的重要内容。掌握与运用科学的礼宾接待方法与服务技巧是接待干部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 《礼宾接待与服务保障》以大型活动、重要接待、高端服务为主要内容,包括:政策阐释、理论研究、体制机制、礼宾礼仪、接待艺术、操作细则、服务规程、保障措施、管理督导、应急服务、接待演练、要素配置、细节处理、实操案例、参考样本、席位安排、礼宾次序、方案制作、组织实施,以及接待基地宾馆酒店的餐厅招待、客房服务等300多个常用公务礼宾接待理论与实践问题,内容几乎涵盖了公务接待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问题都是接待工作者所普遍关心,期待解决的工作中难点问题。对于规范公务礼宾礼仪接待行为,提升接待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本书《清代海难救助制度研究》是湖州师范学院周向阳副教授撰写的一部较为专深的历史研究著作,从大量的史料文献中钩索出关于清代海难救助制度的记载,全面整理出了清代对于海难救助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近海船难救助、外籍船难救助、内河船难救助、漂流民救助、晚清中西海事争议、清代海难救助法的变化与转型,以及中国古代海难救助制度与西方传统海难救助制度、现代国际通行的海难救助制度的对比等。该研究成果对于古代经济、航运、中西交流史等的研究均有一定的意义。
《老年社会政策的新视野》(The Elderly in Social Policy - 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 of Gerontological Programmes),是一部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学术著作,由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in Poznan)的沃兹涅克(Zbigniew Wozniak)教授所著,并于2013年出版。该著作不拘泥于分析老龄政策的具体条款,而是另辟蹊径,对老龄政策的内涵、结构、制定原则、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该著作承载了老龄政策研究较为前沿的观点,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177页,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老龄社会政策的宏观背景,第二部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预测,第三部分为基于整体视角的老龄社会政策多层次性分析。在主旨方面,该书以 问题 为导向,针对老龄政策研究*为关键的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主要观点包括:*,研究老龄政策具有
本书撷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制度节点,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和国际经验借鉴,对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低生活保障、就业救助、社会福利等相关问题做了全景描绘,对社会保障学术研究和制度发展中存在分歧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力求拨云见日、去芜存菁,从学理上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选择。
本书旨在为新时期完善我国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提供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内容包括对现行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的梳理和问题分析,探讨儿童福利和保护改革试点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我国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的总体设想,并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的可行建议。
\"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专家、生命守护者薄世宁医生重磅新作,一部生命关怀之书。20多年ICU一线亲历,19个生死徘徊的真实故事。被丈夫放弃的妻子、唤醒孩子的母亲、想要回家的老人 他们经历病痛,却未曾放弃好好活着。这些故事中有面对疾病的逃避与抗争,有亲人的不舍和愧疚,还有危难时人性的幽暗与光辉。作者以医学科普和人文叙事双重视角,还原ICU真实紧急的救治过程,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探讨当我们面临疾病冲击时,如何做好生死攸关的关键决策:省钱还是保命、放弃还是坚守、如何做 决策、如何建立医患信任等。这本书不仅是一位医生的人文思考和人生体悟, 是让大家重新认识事关生死的困境与危机,并从中寻求 好的应对方式。\"
本书是作者黄范章于1982年应邀赴瑞典做访问学者期间,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闻名于世界的瑞典 全面福利国家 的制度、政策与法令所做的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书着重对瑞典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老年保险及养老服务、住房、教育等各项社会保障设施,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瑞典对全民提供的社会福利之全面性、优厚性在西方国家中是独树一帜的,被誉为 从摇篮到坟墓 的 全面福利国家 。政府为提供这些福利开支巨大,必须以高税收来支撑。这既维护了国内社会安定,防止了两极分化,却也导致了经济的超负荷,从而引发了 瑞典病 。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背景下,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仍面临传统家庭结构逐步解体、养老服务需求复杂多样、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等现实问题。本书以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调查资料和公开统计资料,梳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测算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对比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进而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四四三一”目标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论公民福利权利之基础》: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西方社会福利政策产生、发展的历史,通过反思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深入分析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思想根源及其缺陷,从而指出每个人生而具有两种自然权利,一是对个人自身的权利,一是对自然资源的权利,而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是公民福利权利或者说国家福利政策的客观事实基础,依据这一观点,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即国家责任除了保障每个人*大且能够彼此相容的自由以外,就是以每个人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为根据,平等地保障每个公民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帮助弱者及因遇到个人无力解决的困难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人,则应该通过推动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来实现。《论公民福利权利之基础》对于我国国家福利政策的制定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伴随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老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借鉴发达建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省市地区在养老保障及社会养老服务方面实践推进情况,认为:目前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举措,保障“老有所养”持续取得新进展,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一个厚重的生命,阅读这些故事,仿佛是在与作者对话。阅读他们的生命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公益人在投入灾后重建过程中体现的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也看到了真实的人在现实中面临的危险、迷惑、困顿及挣扎。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体悟人生的意义、存在的底蕴及为人的价值,理解人们在社会巨变之际、在危险和不确定的人生中、在灾难面前仍能实践的道德生活是什么,一种超越地域性并能引导我们生活的价值观是什么。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从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工资分配和劳动关系四大板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劳动保障发展状况及其*成果。重点突出,从各板块中精选出重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反映了时代特征。政策与实务相结合,既反映劳动保障制度政策发展情况,又分析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同步小康建设两项工作的重大举措。本书以湖北省为例,反映地方政府推进两项工作中的成效、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建议。全书由九章构成,包括湖北民族山区区域性贫困及代际传递现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性措施(精准识别、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金融扶贫、健康和教育扶贫)考察,基层减贫政策资源分配、村组带头人建设,以及武陵山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片区资源配置和片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作为上海市*重点支持的上海市十大高校智库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院内外、校内外、国内外学者,与政府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多学科融合、协同研究、机制创新的科研平台,对接国家战略,聚焦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承担起更多以政府需求为对象,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项目,为决策咨询服务,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思想库”的作用。目前,研究院下设财政、税收、公共政策、公共治理、社保、卫生、不动产等十几个研究机构以及公共政策模拟与仿真实验室。研究院的院长为胡怡建教授。俞卫主编的《国际社会保障动态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国际社会保障动态与热点;二是国际社会保障专题内容介绍;三是我国在所选社会保障专题方面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批民营企业成长为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庞大的家族控股企业。随着代民营企业家们几十年的创业、经营和积累,目前财富数额已相当可观,同时企业家年龄也开始进入到中老年阶段,家族和企业财富的管理、保护和传承成为其迫切需求。本书就高净值客户关注的家族和企业财富传承与保障的热点问题,梳理成册,深入研究探讨,以私人银行客户维护中实际发现的客户真正的疑惑为出发点,结合律师实务中的案例分析,对财富传承与保障热点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本书可以说是私人财富传承与保障的专业解决方案,对个人高净值客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私人财富管理研究人员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共同完成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课题的成果。该课题于2017年9月立项,由郝福庆、张宇贤主持,组织了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历时近一年,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专题研究和对国际经验尤其是加拿大及CPPIB经验的整理。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织召开了十几次内部讨论会,咨询了几十位国内外官员和专家。本书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府养老政策落实难点,结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地远景展望,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研究支撑。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针对性,本书专门设置了三个分报告,
本书在深入探讨志愿服务行为动机、道德属性、道德价值目标及其与道德建设内在关联等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志愿服务在彰显和弘扬为人民服务道德核心、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倡导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和个人品德养成中的独特优势及其作用与影响。全书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志愿服务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对我国道德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从社会“第三部门”的视角提出了加强道德治理的独到见解和创新观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对于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效,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秦汉时期的灾害救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待抚恤等社会保障措施及社会保障思想。作者不囿成说,以对文献、考古资料的全面掌握为基础,将历史考证与计量统计分析有机结合,发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优势,对秦汉灾害资料做了独到的整理,梳理了秦汉时期军人优抚政策的内容及其历史变迁,提出秦汉社会保障具有多元性和等级性特征,本书对秦汉社会保障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秦中春编著的这本《新养老金经济学》区别于以给付筹资模型为核心的传统养老金经济学,将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基本养老金管理问题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试图从根本上破解主流养老金制度设计中所存在的四大保障悖论。全书从投入回报入手,以政府为承保者,以个人及其用人单位为参保者,以交易为基础,以产权为核心,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探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救济制度、解决个人老无所养问题的制度设计原理。 全书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对学术界习以为常的一些理论概念从分析隐含假设入手进行了重新解释并建立新的联系,否定多支柱和零支柱养老金的设计理念,引入一系列新观念、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机制和基本养老救济机制的两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两个基本制度的整体框架,提
本书聚焦广州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养老保障,从养老保险、养老服务、老年人福利多个层面系统梳理广州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脉络、特点、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调整方向,分析了广州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长期照护、老年人福利、积极老龄化、基层老年人协会等问题,力求全面展现广州养老保障发展的现状与经验,以及专家学者对广州养老保障的分析与研判。
本书以“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为主题,围绕该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本书对不同的社会服务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与建议。同时还介绍了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国际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近年来,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社会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流浪儿童等成为当前政府及社会亟待关注的弱势儿童群体。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三次《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西方国家在儿童权益保护、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书将以儿童全面发展为视角,系统梳理西方国家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儿童环境、儿童救助、儿童保护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对照我国当前儿童发展各维度的基本情况,提出促进儿童全面综合发展的政策及服务模式建议。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是本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综合介绍和分析美国公益事业发展的著作。作者资中筠先生探究美国百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深入本源,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如何把资本引向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为 唯利是图 的资本找到有效的驾驭和引导之道。 在《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中,作者根据*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公益模式正在兴起,主要是利用资本的特性,寓公益于商机,不仅授人以渔,而且要掀起一场渔业革命;不再视穷人为单纯的捐助对象,而是潜在的创业伙伴。毫无疑问,这种 致力于改变游戏规则的革新 的成败,不但是对美国以及资本主义制度自我纠错的革新机制的考验,而且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