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 概说 专论 锦语景观 卮议 四部分,揭示了 锦语世界 的种种智慧诡谲,解读言语智慧,了解语言现象,纵览民俗景观,丰富语言资源。
本书分为“概说”“专论”“锦语景观”“卮议”四部分,揭示了“锦语世界”的种种智慧诡谲,解读言语智慧,了解语言现象,纵览民俗景观,丰富语言资源。
《朗文无师自通英语词典》(英语版)这部词典的2000个关键词是依据拥有3亿词的朗文语料库选定的,是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认识了这2000个关键词,也就是认识了任何文本中单词总量的80%。为适应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这一特定的学习者群体,词典的编撰者可谓煞费苦心:词条栏目的编排和设计都是一目了然,不同的词类列为单独的词条,连各个义项都是自成段落。每个词条根据该词的特点分别设立了语法栏目介绍常用的结构,设立了短语和短语动词栏目介绍常见的成语和搭配,设立了用法栏目介绍同义词、反义词、常用句式等初学者应掌握的内容,并附有16页彩色插页和300多幅黑白插图。以动词break为例。break占了整整两页(72至73页),首先用释义、例证和插图介绍了cut、tear和break的区别,并参见smash和burst;然后不惜用大半页篇幅清楚地解释了break的3个重
汉语-谚语-词典。本书精选各种谚语一万多条,内容涉及生活各个方面,具有篇幅小、信息量大的特点,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中学、大专院校师生使用。本词典是一本综合性汉语谚语工具书,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学生、教师、文字工作者使用。广义的谚语包括俗语、格言、警句和成语中的一小部分,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辞语材料。它通俗、精练、表现力强,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编撰本词典力求:收词广泛而有选择;释义准确而不繁琐;材料丰富而不堆砌;编排科学易查。
葡萄何以会有牙?博士就是把式吗?高楼怎么成了广场?封建社会里为何看不到封建形态?原来这一切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本书通过或长或短的篇什揭示形形色色的语言接触现象,进而透视文化交流的奥秘。不同语言之间或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接触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个课题在我国历来少有人注意。因此,笔者企望通过一些零碎的实例与比较专门的研究文字,来引起一般读者和专门家的兴趣,本书的上卷是一些札记式的文字,是笔者在读书与社会调查中想到或发现的一些实例,每个例子都从某个角度折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而大部分偏重于语言接触方面。下卷除了两篇外,均是较长的专门性研究文字,完全是为研究中外语言接触史作准备的初步探索。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西蒙中级英语语法》(Fundamentals?of?English?Grammar)是一本旨在提高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具有中级英语水平的学习者的技能的教科书。本书强调主要语法结构,并通过广泛而多样的练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而且它在强调语法的同时,注重各种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其英文原版版一样,本版的图表由例句和说明构成,以便学生能容易地理解。语法术语尽量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而它与前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又在于它补充了在中级阶段十分重要的一些语法领域。这主要有:人称代词;other的形式;以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连接句子;逗号和句号的用法以及比较等。其它较短的章节也被收入,例如:用must进行逻辑推理;用be?about?to?表示最近的将来;非特指与特指代词(例如,May?I?have?one?与May?I?have?it?的对比);不完整的不定式;介词后用动名词等。并不
《乐府诗选(汉英对照)》主要内容包括:安世房中歌;房中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战城南;上邪;有所思;江南可采莲等。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魅力令人称绝。“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乐府这一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为一种诗体,被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中国诗歌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早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周代设立的专司礼乐的机关大司乐,就是乐府这一官署的雏形,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事实上就是周代“乐府诗”的缩影。由此可知,乐府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
本书收录上海地区79所佛寺道观楹联对联,另选辑上海佛教重大活动的贺联、挽联。其撰写者不乏海内外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是欣赏、了解上海地区佛道教文化的重要资料。文内插有彩色图片100多幅,包括寺观外景、人物、重要活动场面、寺观香火券、印章等本书收录上海地区79所佛寺道观楹联对联,另选辑上海佛教重大活动的贺联、挽联。其撰写者不乏海内外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是欣赏、了解上海地区佛道教文化的重要资料。文内插有彩色图片100多幅,包括寺观外景、人物、重要活动场面、寺观香火券、印章等。本书将指给读者看上海宗教场所中一副共112字的的对联,文后所附的佛教常用典故和名数解释,也将带领读者对联中的语境生发妙悟。本书按照地理位置编排,并逐一介绍上海各佛寺道观的历史,它将帮助读者直观了解上海宗教场所的分布情况,更能帮
一部汉字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变迁史;尽管外在的形态有所改变。但内在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汉字独有的文学、书法和对联等艺术形式,得益于汉字中所蕴含的哲思以及汉字的读音和构造,汉字广博如此,甚至在一笔一画间都能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华字源(超值金版)》力求详尽介绍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让读者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语言中了解汉字,更加准确、灵活巧妙地使用这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本词典旨在聚焦词汇差异,反应语文生活,加强两岸沟通,推动语言和谐1.收词5000多条,含独有词、同名异实词、同实异名词2.两岸字形差异的词语采用词目对照形式,方便使用3.释义准确简洁,尤其注意两岸词义的细微差别4.设“信息提示”栏,提示词语背景知识、读音差异等信息。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岀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岀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是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参考书。俗语是一种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科学知识、生活感受的总结。本书正文分九部分:一、俗语的名称和范围;二、俗语的性质和来源;三、俗语与谚语等熟语的区别;四、俗语的语义;五、俗语的深刻哲理性;六、俗语的语言特点;七、俗语的修辞手法;八、俗语的运用;九、俗语的产生与消亡。并有两个附录:(一)俗语辞书与专集目录;(二)俗语论文与专著目录。论述精辟,通俗易懂,是一部学术性与普及性兼有的
《新英汉汉英词典-(大字本)》由英汉和汉英两部分组成。其中英汉部分收词12,000余条,连同派生词、复合词、词组和习语等,实际收词达40,000余条。提供了音标、词性、释义、用法、搭配、同(近)义词等。内容丰富,功能全面。汉英部分共收单字条目3,700余个,多字条目20,000余条。包括了日常生活、文教、科技、娱乐、体育、旅游、经贸等方面的常用词汇。各字头均标注了词性和汉语拼音,并提供了汉、英双解释义和丰富的例证。《新英汉汉英词典-(大字本)》编排体例新颖、规范,实用性强。内容除注重释义的准确、简明和例证的典型、丰富外,还针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将广大在校学生应知、应会的英语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从多层次、多角度为广大读者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词语和英语语法、用法等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本书分为“概说”“专论”“锦语景观”“卮议”四部分,揭示了“锦语世界”的种种智慧诡谲,解读言语智慧,了解语言现象,纵览民俗景观,丰富语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