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语(2021 2022)》是编年本式新词语词典,主要收录2021年度和2022年度产生的新词、新语、新义和新用法,例句主要选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充分展示词语的来源和用法。正文设 相关词语 和 知识窗 板块,附录补收2016 2020年产生的新词、新语、新义和新用法。全书约13万字。
《古汉语词汇纲要》由蒋绍愚先生1983年为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学生开设的 古汉语词汇 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第一版于198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获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由我馆再版,2022年8月第六次重印,我馆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丛书亦收录该书。可谓常销书。本书是《蒋绍愚文集》的第一卷。本书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中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蒋绍愚文集》第六卷。本书2018年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2021年上海中西书局又出版了修订本。2021年的修订本是作者在研读潘重规《论语今注》后,加入了相关内容,此外也对全书内容做了增补和修订。本书是作者在2007年给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开设《论语研究》课的基础上写成的。总的来说,本书是一部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讨论《论语》文句的通俗讲义。 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重点讨论为什么叫《论语》,《论语》的 论 字为什么读l n,以及《论语》的编撰和流传的过程。第二章讨论与《论语》的阅读和理解有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一、版本、校勘;二、分章;三、句读;四、词语的理解;五、句子的理解。第三章从《论语》中有关的章节来讨论孔子当时的一些大事以及孔子的态度。第四章到第七章,是关于孔子 仁 的思想、政治思想、修
杨雪梅编著的这本《汉语近义词语辨析》通过大量例句及练习对汉语中常用的近义词语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不同并能准确地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辨析近义词语的一些基本方法。课文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一课的练习首先是“做一做”,让学习者选择这一课所讲的近义词填空;然后是“读一读”,让学生阅读包含所讲词语的完整句子;第三个环节是“想一想”,向学生就某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第四个环节是“练一练”,再次给出填空练习题和正误判断题,让学生对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后是“说一说”,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形式朗读和造句。这五种题型的安排相互衔接,很好地照顾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教学建议:每周课时2节,每周1课。每次课围绕3~5组容易混淆的近义词来组织
本书以中心语名词作为分析和解释定语小句结构与意义的出发点,重点探求中心语名词对定语小句句法、语义上的选择限制作用,以及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本书主体章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定语小句内部分类的合理性(第二章)、两类特殊关系小句的限制条件(第三、四章)以及名词补足语小句的生成机制与表现(第五、六章)。通过对微观材料的细致分析,本书从新的视角对多类复杂定语小句现象进行解释,揭示出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与定语小句间的语义互动关系对定语小句结构的合法性、形成原因和解读倾向的深刻影响;进而分析特定的名词语义特征和概念结构在汉语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本书是作者几次讲座的演讲稿结集,共分六讲:*讲,汉语语法研究摆脱印欧语的眼光;作者认为用印欧语的框框来套汉语是不合适的,但用印欧语的眼光来观察汉语是必要的,因为汉语有自己的特点,如重叠、双音化、名动包含等。作者强调通过语言的对比来研究语言。第二讲,谈谈 摆事实和讲道理 语法研究方法示例;作者用自己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两项研究,阐述了语言研究中 摆事实 和 讲道理 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语言研究中描写和解释的关系。第三讲,为什么说汉语的动词也是名词? 语法研究的破和立;这是作者对汉语词类问题的新看法,作者认为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不像印欧语那样是两个分立的类,而是名词包含动词,动词是名词大类里的一个特殊次类,可以叫做 动态名词 。这是汉语词类问题上一个新的提法。第四讲,说,还是不说? 虚词研究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是大专院校文科及语言文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汉语中部分句式的语义表达问题。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形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论。具体地说,本文的理论依托不但包括模型理论、规则对规则假设、逻辑翻译理论和类型理论等形式语言学的经典思想,而且包括HPSG框架中的库柏储存理论、非组合性理论和事件语义学的形式研究方法等新的理论成果。从形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出发,我们对语义的描述采用的是逻辑公式的表现手段。本书提出了一种扩充的逻辑语义分析法,并致力于应用这一分析框架来研究汉语部分句式的语义问题。我们所提出的逻辑语义分析法的扩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入了(语义)类重设原则;二是在语义的分析过程中坚持把逻辑谓词视为承载着整个句式的主要语义信息。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分析过程的实效性和一致性。 运用逻辑的方法来表
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法语句法》初于2016年出版,全面梳理了与法语句法相关的各项语法知识点,建立了完整的法语句法体系,作者结合现代法语句法研究的前沿成果,通过丰富的例句分析,总结出更加简单的句法规律,帮助学习者快速理解单词多、结构复杂的长句子,既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掌握地道的法语表达方式。 本书推出后得到广大法语师生的充分认可,同时也收到一些十分有益的意见建议,因此作者结合读者反馈做了如下修订。 修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对内容框架本身做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将前版中分散在各章节中有关句法关系的内容整合起来,单独设章。 二、根据读者反馈,作者对书中简述的个别语法现象做了更充分的描述,或补充定义,或补充语法说明,并提供例句予以讲解。 三、作者结合教学和翻译实践,在末章增加了法语大写字母规则的内容。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系列”精选了近20年来国内语言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认知语言学的代表性论文,共有五个分册。本系列集中展示了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成果,为国内语言学研究者、语言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认知语言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重要文献。 构式语法理论虽然传入国内时间还不到20年,但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有见地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式语法研究》收录了其中的37篇,分为8个专题:基础理论研究,词义与构式互动关系研究,中动构式研究,双及物构式研究,“把”字句研究、致使构式研究,构式与论元结构研究,动结式结构研究,这些论文从认知的视角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由刘正光主编的《构式语法研究》对构式语法研究具
生成语法学是目前汉语教学研究界的一个重要流派,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用中文撰写的汉语生成语法著作或教材,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运用 生成语法学的理念和方法, 对现代汉语的词结构和句子结构进行了 系统地 描写与解析, 语言事实确切,理论分析深入浅出,技术细节清晰详尽, 涵盖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各个层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几十年来生成语法 理论 用于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作者围绕 的 的性质与功能展开讨论,秉承认知与功能学派的基本理念,并更加注重即时语言加工过程中和语境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即认知的在线性和社会性。在沈家煊先生新近提出的汉语词类包含模式的基础上,从 的 字结构是参照体 目标结构这一理论原点出发,针对不同论题,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尝试系统回答 的 字研究中的种种问题。全书的核心观点是: 的 是参照体标记,起到提高参照体的指别度的作用,由此派生出诸多其他功能。主要内容有:从全新的 认知入场 视角阐述 的 在名词短语中的基本功能。基于复合词连续统、概念整合等观念探讨 的 字隐现的规律。在反映即时言语认知场景的语篇中寻找制约多项定语的 的 的隐现和位置的规律,类似的方法也应用到对 N的V 的考察。分析从名词短语中扩展到事态句末的 的 。以词类功能专门化的观点论证 的
韩礼德文集10卷中,都是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译著全面向国内汉语界介绍韩礼德博士的研究成果,同时向国内其他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师生和研究者提供国际前沿成果的研究资料,因为有兴趣、而且能够顺利阅读英语文献的读者在国内毕竟是少数。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五年规划项目之一。韩礼德文集几乎含盖了韩礼德的所有论著。第四卷:婴幼儿的语言。涉及婴幼儿和原始母语、从儿童语向成人语言的过渡、以及早期语言和学习三个部分。
系统性。本教程系统地讲解了汉语语法的词法与句法,全书分4章讲词法,6章讲句法,3章讲语法与语义、语法与语音。全书以核心(head)为纲,在绪论中指明核心决定着结构体的类别和与之共现的成分,其他各章围绕着核心的作用展开。比如说章以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复合词为例展示核心决定复合词的类别;第二章以把字句、状态补语为例展示功能核心的选择作用,并讲解了“功能范畴假设”和限制嫁接方向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随后各章就根据这两条假设讲解动词短语、句子、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并列短语、语法与语义、语法与语音,并以此反哺构词法。 学术性。本教程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生,他们有一定的汉语语法基础,所以针对这些学生的教材宜强调学术性。比如说两个语言
《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是用当代语言学的“管辖与约束理论”理论研究现代汉语的典范之作。2001年出版初版,本书是作者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的修订版,书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提出语言研究就是要寻找简单、明晰、有限的语法原则这一基本纲领。在此背景下,成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语法现象。本书深刻的洞察力和令人折服的表述力,带给读者的绝不仅仅是具体问题的思考成果,更是一条走向普遍语法之路。
《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为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和评定并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西方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俯瞰描写词汇语义学的中心 义位的多侧面和多层面,对语言学研究、教学以及词典编纂、计算机语言设计等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改动和补入的有850多处,添加了一些前沿信息,充实了不少理论内容,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