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基本概念、图书馆文献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力求从整体上反映图书馆服务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历经的变革,为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与建设提出建议,为图书馆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为第29届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为了更好地迎接文化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创新管理的研究探索,而向十五城市图书馆工作者征集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均围绕以下主题: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历史评价与未来展望);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个别问题研究;中外公共图书馆评估比较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政府责任研究等。
本书深入研究英国、美国、加拿大、北欧、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症群体的实践情况,并调查了我国图书馆对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认知情况,选取我国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典型案例,对相关实践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策略。本书可供图书馆相关服务人员、高校图书馆学专业师生阅读参考。吴建中馆长作序。本书是 阅读推广丛书 中的一本。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编的《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文件选编(1949-2012)》收录1949年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系统、各部门制定出台的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共计500余篇,包括直接用于规范各类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图书馆以外其他相关领域政策文件中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内容。其中,对于直接以图书馆为调整对象的政策文件,采取全文收录的方式;而与图书馆相关的其他领域政策文件,则仅摘录其中直接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同时,由于图书馆事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与之相关的各领域政策文件不胜枚举,囿于篇幅,本书仅在其中重点摘选了文化、教育、科技、出版、文物保护、公共设施建设、特殊人群服务、财税制度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内容。 除此之外,本书附录还选择收录了部分对图书
本本书为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藏宋至清代经部古籍善本共284种的目录及书志提要。书中配有珍贵书影,每篇提要不仅详列该书作者、卷帙、版本、序跋、凡例、版框、行款、名人校跋及附录等信息,对作者生平、每卷内容及序跋凡例内容等均作介绍,尤其对该书版本始末、递刻情况有详细介绍和考证,并有海内外各大公藏机构收藏情况,《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重要古籍目录的著录情况,递藏印鉴、名人批校、扉页牌记、纸墨字体等义项的详细介绍。书后附有书名、作者拼音及笔画索引,印主名录等。本书内涵丰富而详尽。它综合了所有目录版本学研究、鉴定需要的信息,其著录义项详尽、著述与考证丰富严谨,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了所有想从书中了解的信息,即使未见原书,也能了然在胸,是一部难得的目录版
《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述略》是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各系列研究分报告由课题组集体讨论形成框架和撰写总要求,并由课题组成员分别撰写完成;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各分报告进行了次集体修改;由课题组成员王世伟、冯沽音、金晓明、周玉红、张涛和课题秘书殷皓洁进行了全书的第二次修改;又由王世伟、张涛、殷皓洁进行了全书的第三次修改定稿。《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述略》在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国际图联大都市委员会、全球各大城市图书馆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上海图书馆的吴建明、张奇、陈希、蔡莉、郑晓乐,海南大学张红霞,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贤、顾敏馆长等提供了诸多手统计数据、年报和图像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图书馆是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在保存文化遗产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将在多元一体化中求生存、得发展,这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正面临重大变革,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现代化的图书馆拓展了人们访求信息的能力,改变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方式,使我们看到图书馆事业的光辉前景。但真正达到这个前景,还要经历一段艰苦复杂的路程。 图书馆馆长作为图书馆的决策者、人类知识的守护者、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整个图书馆事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图书馆馆长们经过不懈努力,已带领
自上世纪末以来,元数据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这一高楼大厦建设所必需的基础逐步得到了图书情报相关领域专家的重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拓片元数据规范、国家图书馆中文元数据方案、上海图书馆的名人手稿元数据规范等一系列元数据解决方案为先导,元数据应用研究和试验在我国图书情报界蓬勃开展。特别是自2002年底起,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大项目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 中涉及到元数据规范的子项目 基本元数据 和 专门元数据 以及后续子项目 数字资源描述标准规范的完善与扩展建设 ,由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牵头研制,将元数据的研制和应用逐步推向高潮。该项目组织了大批国内元数据研究的专家,对元数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吸收引进国外元数据理论与方法,针对中文信息资源的特点,开发了 核心
《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 介绍中国自唐代李泌始,经宋元、明清、民国,至当代田家英(*秘书)止近一千位著名私人藏书家的生平志业、藏书故实,涉及藏书规模、特色、渊源承传、逸闻趣事以及天一阁、皕宋楼、士礼居、铁琴铜剑楼等著名藏书楼的建设、命名原委和蕴含的文化典故。作者基于史料,钩沉辑佚,集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增长古籍版本和藏书文化方面的知识。
社区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发展是文化繁荣与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本书通过探讨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条件、战略规划、战略模式与战略措施,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战略。
本书是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建馆105周年而做。收入曾在和现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所写文章99篇,主要内容为怀念与回顾。分为四个栏目。作者有著名专家学者如冀淑英等,更多的则是普通工作人员,他们以饱含真情的笔触,从不同侧面回顾了在国图的经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图的真挚感情,折射出国图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
本书是一部图书馆学随笔集,全部内容精选自科学网图谋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2011 年8月至2013年8月),分为六辑:“学海泛舟——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习与思考”、“图林漫步——图书情报界人和事的交流与记录”、“数图研究——数字图书馆及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跟踪”、“学海拾贝——各种载体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编撰”、“学习日志——图书馆学情报学读书笔记”、“闲情偶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随笔”,体现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对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图书情报领域教师和学生有一定参考价值。《图书馆学笔记(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值得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者、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已从业者和从事图书馆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各类与图书馆职业相关的人士阅读与收藏。
本书共分五章。 章 幼儿图书馆的创建与利用 ,是对创建 园级图书馆 班级图书馆 蒲公英图书馆 意义的定位与认识,以及如何发挥三者的作用,以促进幼儿园和家庭间共同培育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第二章 书屋里的 阅读节 故事 ,以 阅读节 的设立和启动为案例,凸显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如何利用图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及如何将幼儿的有意义阅读渗透到庆祝节日活动中,使 阅读节 成为幼儿园庆 六一 和营造书香校园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第三章 书屋里的幼儿故事 , 展现了如何引导幼儿对喜爱的图画书进行欣赏与创作,到将图画书引入幼儿的生活中,以及如何引导幼儿以图画书为切入点,进行自主欣赏与创作、同伴间欣赏与扮演等创生性活动,使幼儿在欣赏、扮演、创作中体验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幸福,从而进一步体验阅读的独特魅力。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视频数据加工标准与工作规范”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编写而成。书中共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阐述了视频数据加工原则、内容标记、加工流程、命名规则等标准;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视频数字化项目规划、资料整理、内容采集、视频压缩、编辑、保存、检验等过程的操作指南。本书主旨是为国家图书馆视频数字对象加工提供原则性的指导,除指导国家图书馆数字加工业务实践,还体现了国际国内数字加工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国内各相关单位在数字加工实践中、各相关领域和行业在进行数字对象加工与管理时,可以参考使用。
图书馆在利用网络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社会地位的同时,遇到了一些困境和挑战。如何在现有的技术水平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图书馆所面临的上述问题,是当今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无疑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对于图书馆人而言,虽可能不大理解云计算的内涵,但或多或少已经体验过或正在使用云计算服务,重要的是理解云计算实质上是一个有关数据和运行数据计算设备范式如何转变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数字化·生活始终紧紧相连。而云计算,把重点转到远离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和能够运行的应用和设备上,提供了简单的获取数据和应用程序,这些存储在不同地方的互联网上。
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是两年一度的国际性会议,其宗旨是促进全球图书馆和情报专业人员之间的专业和学术交流。论坛组委会每年都向国内外广大的图书馆理论工作者、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公开征稿,并组织专家评审,选取优秀论文集结出版论文集。
《第四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数字时代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的版权问题,馆际间的协同问题,中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实践比较,以及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等等。
该书是一本值得参考和有价值的作品,首先从历史、现实、文化和实践四个视域下研究分析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发展问题;其次通过张伟与刘锦山的对话,细致入微地阐述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相关方面的问题,以及浦东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的实践与经验和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的内容;*后附有《浦东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浦东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与相关参考文献,以供参考查阅。 该书具有四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作者将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置于生产力系统的视域下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引发我们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背后的社会驱动因素的重视,另一方面对我们研究公共图书馆问题的方法论有所拓展,而这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书尽可能对国内外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理念与经验进行总
《中国图书馆学著作书目提要(1909-2009)》由卓连营、李晓娟主编。《中国图书馆学著作书目提要(1909-2009)》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综论;图书馆学综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图书馆管理;文献与情报检索;藏书建设和藏书组织;文献标引与编目等。
本书较全面地概述了数字时代图书馆管理的过程,共分十二章:章为绪论,论述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职能、基本原理;第二、三章分析了图书馆管理的内外环境及管理理念;第四、五章介绍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第六章讨论了图书馆的公共关系;第七、八章介绍了图书馆条例、法规、标准、著作权及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第九章阐述了图书馆评估程序、方法与内容;第十、十一章介绍图书馆目前各种设备及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第十二章展望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发展。
随着技术、结构和环境的迅速变化,图书馆要在制度层面更加有效地去应对这些变化,更好地与外界交换资源并生存下去,取决于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案例图书馆制度文本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理论边界,提出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概念;构建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并识别出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维度,同时还开发了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性测量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