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图书馆学专业必修课教材,全面讲解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及图书馆事业宏观发展状况。本书初版于 1985年,第4版是在2008年修订二版基础上的又一次修订,吸收了国内外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修订乃至重写,反映了新技术对图书馆转型的影响。本书除用作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外,还适合作为图书馆员的专业入门读物。
2003年,于良芝教授的《图书馆学导论》,在图书馆学界反响热烈,影响了一大批学人,甚至一书难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于良芝教授不断反思和更新课程内容,发现《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存在一些缺陷,为了纠正其中的错误,回报《图书馆学导论》读者的厚爱与鼓励,力作《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一书。《图书馆情报学概论》是一部为融贯的图书馆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而做的概论性著作。目前,国内概论性教材,多数只针对图书馆学,或只针对情报学,本书为国内针对LIS的基础理论教材。于良芝教授一改《导论》中刻意表现的专著风格,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减少直接引用,极大地改善了内容的易读性。她希望本书不仅仅能带给学生图书馆情报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辅助相关课程培养他们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本书所阐释的概念和理论
为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实践,促进业务交流,编者从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信息素养教育获奖案例中选出39个优秀案例编成本书。本书分为信息素养教育、主题文献推广、阅读分享与空间建设、特色阅读活动、大学生阅读推广等五部分,每部分收录多个案例,并邀请蔡迎春、邓咏秋和李武对这些案例进行点评。本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案例写作水平,对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和信息素养有参考价值。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介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下篇精选全国优秀的阅读推广案例,包括主题文献推广、阅读比赛、特色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推广、大学生阅读推广五类,每类列出多个案例,并邀请王波、李超平和赵亮对这些案例进行点评。本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案例写作水平,对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 广州图书馆学术丛书 之一,是广州图书馆方家忠馆长对自己三十余年公共图书馆职业生涯所做的思考与心得。全书分为 时代、机遇与环境 理念、使命与功能 领导与管理 特殊时刻 四个部分,不仅全方面展示了广州图书馆的这些年来的发展,还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图书馆管理的认识。全书从时代环境着眼,内容囊括公共图书馆的理念、使命、功能、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并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才建设、馆舍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总结并凝练了自己的经验。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行文灵活,语言生动,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专业著作。它不仅能为图书馆人提供实践工作方面的指导,也能为热爱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
本书旨在帮助图书馆员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并成功投稿。由多位核心期刊主编撰写,内容包括: 写什么 论文选题分析 怎样写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如何写得更好 论文语言的逻辑架构、层次设置与提炼方向 如何规范写作 学术论文规范概述 如何提高被录用的几率 投稿指南 书后附 参考文献著录样例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汇总表, 配有大量写作案例。适合作为馆员学习材料。
本书收录全国图书馆界43个优秀的科普阅读推广案例,主要选自*届和第二届科普阅读推广案例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该征集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主要内容涉及:科普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科普阅读推广的目标人群选择,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形式和组织,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项目合作等。这些案例采用讲座、展览、馆藏文献推荐、夏令营、科学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各个目标人群的参与。本书有利于厘清思路,激发创意,为各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南方科技大学是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在管理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之举。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许多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全面反映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从管理理念到具体实践,从总体规划到重点项目的调研和实施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些图书馆往事、馆员的工作经历、读者和图书馆的故事等,详细梳理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本书不仅是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对自己十年成长历史的回顾和纪念,也是一本反映图书馆人砥砺奋进工作精神的图书。本书可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和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榜样和参考样本。
本书介绍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内容,共分八章:认识文献资源采访、如何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何搜集文献出版信息、如何采集和遴选文献资源、如何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如何完成文献招标采购、如何安排文献采访工作、如何拥抱智慧图书馆时代。通过分析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招标实践和特色馆藏建设案例,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并对智慧图书馆时代下文献资源采访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思考。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 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设计沿着破题 立论 求解 创新的研究思路,形成 研究基础 研究内容 研究应用 的研究框架:首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理论研究,分国分项开展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实践进展,提炼出经验教训和特色做法等,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提供启示与借鉴;其次,从国家、行业和地区出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以及标准化工作的体系框架;*后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标准,分别从横向的基本标准层级和纵向的地理范围切入,研究我国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两个地理范围内的基本标准。书后附有调查问卷和课题组汇编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研究相关文件目录》,对深入了解本书整个研究以及
本书作者从事多年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院系资料室的书目数据,作者对供应商以及专业核心出版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本书具体内容包括:核心出版社的探讨;图书保障;供应商评价;外文图书保障;中文电子图书供应形势;纸电配合的准备;特藏建设与图书采访;特藏收集与使用调查;等等。本书的研究对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全面讲解高校图书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涵盖图书馆行业组织以及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素养教育、智慧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空间再造、科研写作等。全书共有九讲。朱强、肖珑、杨新涯、胡小菁、卢振波、黄晨、池晓波、王宇、王波等业内专家担任各讲的主笔。本书以实用性为主要原则,以应知应会、实操技能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馆员培训图书及馆员自我提升的学习材料。
本书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梳理馆藏数字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范围与环境的基础上,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突出开发规划、数字资源加工数字资源加工、组织与整合等重点环节,界定了馆藏数字资源的范围、数字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总结了产检的开发方式与一般开发流程,研究了馆藏数字资源的开发环境,探讨馆藏数字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规划问题、数字资源加工技术、标准规范以及长期保存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梳理适用于馆藏数字资源开发的资源组织方法、资源整合思路与整合方式等。
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团队对我国18个乡村民间图书馆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访问创办人和乡村读者,讲述了农民自办图书馆的故事,包括各自的办馆理念与艰难历程。这些故事真实感人,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乡村民间图书馆创办者多为乡村文化精英,他们创办的图书馆有着自发性、本土性、多样性等特点,弥补了乡村公共文化的不足,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生活管理与服务方式,契合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需求。本书可以供图书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学生与研究人员,以及相关职业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书收录李兆民执鞭福建协和大学时所撰《国学概论》、《哲学概论》、《孔孟荀专书研究》、《中国中世哲学》、《文学概论》、《修辞学》6种国学教材,为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珍藏。这些教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建协和大学这一教会学校的国学教育情况。可为我们研究学术史、民国时期学术界、教会大学及李兆民这一被长期忽略的民国学者,提供必要的文献依据。
在中华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其 文化救国 的思想与实践,为抗战的 全覆盖 和 全员参与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阐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的文化救国活动,包括通过转移珍贵文献、抢救收购沦陷区文献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国优秀典籍,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克服一切困难向国际社会征集书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国图书馆界的举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救国模式,在文化战线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2卷8册。第1卷为 分类号 主题词对应表 (共2册),第2卷为 主题词 分类号对应表 (共6册)。《中分表》第三版包括类目51873条;优选主题词120818条、非优选主题词(入口词,指向单个优选主题词)46434条,主题概念短语(入口短语,与《中图法》类目对应)66373条(指向主题词组配式61892条),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科与主题概念。《中分表》第三版更新重点在于增改主题词、与《中图法》第5版类目对应,它起到《汉语主题词表》第3次修订版的作用。《中分表》第三版的主要特点:(1)根据文献保障原则,增补新主题词款目和删改旧主题词款目《中分表》第三版新增主题词10061条,删除错误或无文献保障的主题词80条,修改主题词形式并将旧主题词转为入口词约2400条。增删改主题词均依据于国家书目主题标引数据,较好
本书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基本概念、图书馆文献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力求从整体上反映图书馆服务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历经的变革,为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与建设提出建议,为图书馆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图书馆老照片》收录民国时期与图书馆有关的照片1000多幅,分建筑篇、人物篇、阅览篇和其他四部分,不仅包括图书馆的建筑与内景照片,还包括图书馆人、读者、图书馆设备等方面的照片。其中重要的有丁丙、冯平山、韦棣华、戴志骞、洪有丰、袁同礼、杜定友、刘国钧等390余人的个人照片,各图书馆及图书馆学会合影146幅,如梁思庄等国立北平图书馆四职员参加图书馆年会合影、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师生合影(多幅),各地图书馆职员合影等。特别珍贵的照片还有当时国内外流动图书车、巡回图书馆的照片,如浙江流通图书馆自由车送书、北碚民众图书馆深入民间的巡回图书担等。每幅照片都标明出处,有的撰有简介,书后编有详细的索引,便于读者利用。
本书系《民国时期图书总目》的哲学分卷,共收录民国时期(1911至1949年9月)有关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中文图书4830种,成书1册。整个《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共18个分卷,将会陆续推出,预计收录图书24万种,成书62册。《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在收藏单位的代表性、书目数据的完整性、著录内容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实现了对以往同类型目录的超越。其涵盖的收藏单位已经近60家,所收录的图书数据预计有24万种,是现阶段收录民国图书数据*多的目录。
阅读是人类*美的姿态!随着 书香社会 建设的不断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书作者为国家图书馆一线员工,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本书来到图书馆,除了采编阅藏,还会经历什么?本书以一本著作在图书馆的 旅程 为线索,作者结合自身十余年的实践经历,将图书奖、学术讲座、阅读之旅、读书推荐、图书漂流、公开课、地铁图书馆等阅读推广项目贯穿起来,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全民阅读所处的困境。在当前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社会环境下,本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
本书为《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之提要,内容包含两部分。*部分为本书的提要,主要介绍了收录的五十六种日记的作者、版本、印章、存藏、主要内容及价值等。第二部分为影印本之总目录,方便读者对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