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管理学》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王传宇、沈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全书6编20章。导论主要阐述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产生和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编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概述,阐述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编档案部门对科技文件材料的监督检查,包括科技文件材料及其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协助指导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等内容。第三编科技档案管理,阐述对科技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编目等问题。第四编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开发利用的条件、检索、编研、提供服务的方式等内容。第五编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论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计算机检索原理,缩微与复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问题。第六编科技档案事业,包括其发展史、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本书是民国年间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史料旬刊》、《文献丛编》中,清代档案史料的选编整理本。故宫博物院自民初成立以来,整理刊发了大量馆藏明、清档案史料,《史料旬刊》、《文献丛编》就是定期发表整理成果的刊物。《文献丛编》出版于1928年至1943年(初名《掌故丛编》,出版10辑后改现名,并另行编序),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掌故部主编,共出版62辑(包括《掌故丛编》10辑、《文献丛编》46辑、“三藩史料”专辑6辑),约公布了一百三十多个专题的明、清档案三干三百余件。《史料旬刊》出版于1930年至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辑出版,共出版40期,约公布近五十个专题的清代档案史料。这两个刊物所公布的清代档案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于当时刚起步的清史研究起到了奠基和促进作用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组织是档案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组织研究》在多年来开展“中国档案网站普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了我国综合档案网站和美国、英国等国外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及其组织状况,明确了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及其组织的概念、内涵、特点,探讨了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组织的原则、功能与流程,从信息基本分类、信息存储揭示、信息综合表现、新兴方法应用四个层面系统阐述了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从理念、平台、体系、界面四个方面设计了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案,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后研究了我国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组织机制。《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组织研究》可作为档案学、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亦可供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室)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我国的档案开放工作至今已实施了将近30个年头,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开放的内容和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要求;而要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档案开放目录,则需要高水平的档案人才和技术、充足的资金、完备的制度等。因此,国家各级档案馆档案开放目录的建设已成为我国档案开放工作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书在对国内外档案馆开放目录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目录学和档案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档案开放目录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不仅有助于国家各级和各类档案馆开放目录建设的定位,而且有助于档案馆在具体的方案实施中加以完善。
历史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00余年,是迄今保存数量 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的集合,巨量的皇宫遗存档案具有独特的文献、文物和文化价值。适逢 历史档案馆建馆九十五年之际,该馆在近年档案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撷取经典档案100余件,其中包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及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珍贵档案在内,分为明朝档案、清帝诏令、清帝御笔、臣工奏章、清宫生活、文化典籍、民族档案、科举档案、外交档案、晚清档案、清宫藏图等11个类项,项下按编年进行梳理,每一类项及档案均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全书高清拍摄,印制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二版)》的*修订版,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外国档案事业史”的配套教材。教材采用“纵横交融、点面结合”的视角,既从纵向角度系统阐述外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又从横向角度重点评述各大洲代表性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特色和成果,研究内容富于前沿气息,框架结构逻辑紧密,内容编排富有特色。此版还增加了附录部分“国外档案新闻集萃及从新闻视角看国际档案界”,即时展示国外档案事业的*内容。本教材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众多高校档案专业本科生学习“外国档案事业史”课程一致选择的教材,也是学界公认的外国档案事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王旭东*张昌山主编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研究/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丛书》立足于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建设,以档案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借鉴 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关注社会文化发展方向,观察文化产业发展动态。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中涉 及的主要概念、类型、意义,阐述了面临的障碍与困 难,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对解决存在的问 题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办法。
《档案学导论》是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全书由绪论和11章组成,围绕档案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介绍档案资源、档案事业、档案职业、档案思想、档案文化、档案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法制建设等内容。本教材内容覆盖面广,前沿性强,力求做到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同时体现档案学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经验,展示档案学科和档案事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引导性,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档案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领略档案的文化资源、信息资源、记忆资源性质和丰富的档案工作内容,以及档案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认识到档案工作的基础性支撑地位和档案事业发展在国家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
王茂法主编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3)》收编的是2013年度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优秀论文,共有100篇。全书按档案事业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专门档案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与开发利用五个部分进行编排。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体现务实、创新、求真的特点,反映出浙江省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如《性别视角的档案职业研究》《古旧地图的价值与利用》《加强知青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H7N9禽流感文件材料的前端控制和过程管理》《论档案编研中的文化元素融入问题》《民诉法背景下法院裁判文书公开的探讨》等文章都很有现实意义,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新观点,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指引,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档案科研工作概论》一书立足于档案科研工作实践,次全面系统介绍了档案科研工作理论原则、档案科研工作程序、档案科研工作方法,填补了档案学科理论和档案科研实践的空白。全书共分七章.涵盖了档案科学研究概述、档案科研选题、档案科研文献的检索与利用、常用档案科研方法、档案科研应用文的撰写、档案科研管理以及档案科技成果实例举要等内容,实用性强。该书回答了广大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科研工作者什么是档案科研、档案科研研究什么和如何开展档案科研。本书既有基础理论、方法的阐述,也有程序、要求方面的介绍;既有标准、规范的解读,也有科研案例的
抗战时期,包括西南联大在内的众多教育、科研机构迁到云南,极大地推动了云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昆明也成为全国教育文化重心之一。抗战胜利后,这些单位先后北返,高等院校仅存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及省立英语专科学校,昆明那曾经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随之冲淡,地方文化日渐空虚,教育水平日趋低下。刚刚过去的八年抗战被动挨打的惨痛教训,使周锺嶽、秦光玉、由霎龙、阮肇昌、于乃仁、于乃义等一批教育、文化、学术界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非提倡学术,不足以建国;非致力研究,即无以建学”,而云南教育及科研现状使他们深感焦虑。一方面,云南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高中毕业生升学困难与战后国家百废待举、急需人才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辅导研究机构的缺乏又使大学毕业或留学归来者以及好学深造之士未能继续其研究,造成人才资源
档案既是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现行活动的重要参考。本书的宗旨是为上海档案史料的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书中不仅有上海各历史时期各类地方政府机构形成的档案材料,各工商团体、工厂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团体、文化机构形成的档案材料,还有不少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著名人士的档案等等,涵盖的时间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150余年。这些丰富的档案成为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供不少中外学者前读阅。本书栏目分专题研究、口述历史、档案指南、档案架等。
本书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为企业档案管理有其构建的必要因素和运行规律,也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在数据信息上进行关联和衔接,成为具有全员性和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利用实际案例详尽描述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分析业务原理,涉及企业档案管理的体制、制度和标准、工作流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人员培养和企业档案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企业档案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教材,并引导读者对国家相关标准的解读和理解。
首次提出 档案学的性格 ,全面具体地对中国档案学的学科要素与政治行政的内在关联进行细化分析和探讨;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档案学的政治性格,通过分析三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中国档案学政治性格的形成机理和内在逻辑;从特色结构、特色取向、特色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档案学研究主体,认为中国档案学的研究主体具有鲜明的行政特色;从档案形成、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方面分析权力与中国档案学研究对象的相互建构;从政治发展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环境、政策行政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档案学研究环境的政治熏染;辩证地看待中国档案学的政治性格,认为中国档案学政治性格存在五大优势,四大风险,主张对于中国档案学的政治性格不应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而应该保持和发扬其性格优势,同时采
《档案管理实务》(第二版)是全国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文秘系列之一,是高职文秘、档案管理等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书根据"能力本位"教学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档案管理内容设计为十个项目模块,介绍档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全书分为十个项目,分别为:项目一 档案及档案管理体制、项目二 档案收集工作、项目三 档案整理立卷、项目四 档案价值鉴定、项目五 档案保管工作、项目六 档案检索与编研、项目七 档案统计与利用、项目八 实物档案、项目九 专门档案管理、项目十 档案数字化与数据库管理。本版教材结合档案工作的发展,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和内容上的增减,增加了实物档案、社保档案和档案数据库管理等新内容。
.
过去三十年,数字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消费方式,短短三十年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未来,随着数字科技进入产业领域,数字化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生活全面展开。展望未来,未来十年又将发生哪些颠覆性的变革? 本书站在趋势的前沿,从健康、出行、消费、娱乐、创业、工作、学习、城市、社会九方面讲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故事,描画数字经济的全新图景。书中既有哲学层面对科技的思考,又有鲜活的案例,作者以深入的观察和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每一个人,如何掌握数字经济的先机。
《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与评价 : 基于E-Learning Portfolio的实践研究》在梳理电子档案袋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电子学习档案袋学习与评价的理论进行了探讨,自主开发了一个过程评价型电子学习档案袋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实践探索,对学习与评价的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