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刘华杰主编,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 第6期包括“学术纵横”、“专题一:物的探究与博古”、“专题二:西方博物学文献研究与经典文本选译”、“生活世界”、“图书评论”几个栏目。“学术纵横”包括中国古代动物史研究、放马滩M14秦墓板画中的猛虎形象、乾隆帝《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诗注中的博物学考证、佛经中的虚拟植物,并选译国外博物学和森林史学著作两篇。
本书是 确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设计与开 发、“馆 藏”发展与维护、信息组织、标准与互操作、用户接口、检索与利用、建设的现实问题。通过本书内容的系统学习,读者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字图书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数字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实务。
本书由重庆图书馆牵头,联合全市42家公共图书馆共同编撰而成。本书书系统总结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特点和成效,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反映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脉络。全书分为综述、发展状况、地区创新服务案例三大部分,以数据、案例、图片等大量详实的材料为依据,客观反映“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全民阅读推广、文献保护和利用、法人治理改革与体系建设、事业发展与 交流等方面的情况,为“十四五”时期 图书馆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图书馆研究者提供翔实资料。
《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成都市公共图书馆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传统文化保护及传承,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中国目录学史》,一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在中国目录学发展 ,“时代之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该书不以时代为序,而以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专科目录、特种目录、讨论等篇目。详尽阐述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概括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目录编目理论传入我国以后,我国目录学发生的变化。全书贯穿着作者的目录学观点,即认为目录学是“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专门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