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一、所收单字,除同音相通者外,有476字,较之王引之《经传释词》的160字,几乎有近3倍之多。二、所收的例句,除先秦两汉古书以外,下及唐诗宋词,范围广泛。三、所收复音词不少,甚至“等头”、“等闲”、“者边”等唐宋人常语也收了进去,约略计算有1140条。刘淇不收元曲,说“他日别为一编”。本书曾经几次木刻,但已难见到,早年开明书店印有章锡琛的校注本,他一方面校订脱误,一方面汇释各家注释解说,分别列于有关词句之后,排印出版,且附以索引,检阅方便。
这本小册子,是我从十几岁学作仄仄平平仄的句子开始,直到今年,许多岁月中偶然留下的部分语言的记录。何以说是「部分」.因为青年习作,幼稚不足存,自行删削的当然很多; 浩劫前整理抄存的,也已付之一炬。先妻逝世后,蜗居什物与脏腑心肠,一同翻覆了几次, 一些心声、友声的痕迹,也有许多失落。近些年笔墨酬应又忽增多,对面命题和当筵索句的信口、信手之作,又多无从留稿。 这些语言,可以美其名曰「诗」。比较恰当,实应算是「胡说」。我们这族人在古代曾被广义地称为「胡人」,那么胡人后裔所说,当然不愧为胡说。即使特别优待称之为诗,也只是胡说的诗。 我这些胡说的语言,总舍不得抛掉「韵」,我所理解的韵,并不专指陆法言「我辈数人,定则定矣」的框框,也不是后来各种韵书规定的部属,只是北京人所说的「合辙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