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本书是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译、颉德《社会进化》所成,原版于1899年出版。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的录入、校注和导读,作为晚清西学丛书的书目重新出版,对研究清末西学东渐的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提摩太的翻译是概括原著大义的一种重新创作。 大同 这个概念,出自中国经典《礼记》,本书借中国概念来表达西方关于社会进化和秩序的社会学理论,对梁启超思想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本书收龙榆生专著三种。《中国韵文史》,是韵文专史,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 之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8月出版。《宋词讲义》,应是龙氏执教中央大学时的讲义。《词曲概论》为龙榆生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撰讲义。
本书由《大美联邦志略》、哈佛所藏《亚墨理格洲合省国志略》残卷、《美理格合省国志略》三部分组成。初版成书于鸦片战争前,于1837年写成,1838年在新加坡刊刻,带入广州,是中文世界的*本美国史著作,曾受到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的重视。
本书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段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我国南北朝时代,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较落后的北魏拓跋王朝,百六十年间留下的著作不多,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可称北魏的三部杰作。《齐民要术》是我国早的一部完整的而有科学价值的农书。《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地理书。《洛阳伽蓝记》以记北魏京城洛阳佛寺的兴废为题,实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
本书主要是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钦定天禄琳琅书目为主,其内容有:卷首卷一;宋版经部;卷二;宋版史部;卷三;宋版集部;卷四;影宋钞经部;卷五;元版经部;卷六;元版子部;卷七......等等。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記載明萬曆至崇禎時期北方地區史實的史書。清初無錫計六奇(1622~)撰。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人。全書共二十四卷,起自萬曆二十三年(1595)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東北,止於崇禎十七年(1644)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于崇禎一朝尤詳,李自成入京後史事,幾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紀事本末體逐事標立名目,內容大多涉及晚明農民戰爭、階級矛盾、民族關係等,取材廣泛,記事有序。因成書于康熙初年,上距明亡為時不久,史事大多無誤,但也有傳聞、迷信不實之處,由於清初文禁,是書列入禁毀之列,未能付梓。嘉慶、道光年間有北京琉璃廠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但已經芟改,非計六奇原本。以後又有圖書集成局石印本、商務印書館鉛印本等行世,內容與半松居士本雷同。後在杭州、常熟發現清初抄本,較通行本多
玄奘(六〇二 六六四)俗姓陈,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唐太宗时高僧,世称三藏法师。曾于贞观年间游历印度,于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回到长安,译经同时奉敕撰写《大唐西域记》,翌年书成。 正文末有辩机跋记,叙在长安跟随玄奘撰录《西域记》过程。辩机,大揔持寺沙门,曾为玄奘译经场之证文。 该书记述玄奘往印度取经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传闻所知,凡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之山川胜迹、风土人情,乃当时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及我国新疆之真实记载,是研究该地区之珍贵资料。
一睹历史之真相,澄清戏说之盲点。
本书所记都是作者耳闻目睹有关朝章典故和当时朝廷要官的言论行事,是明人史料笔记中价值较高的一种。
在全书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内容*参考价值。如“谈故”中“翰林卿寺属”条,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馆增设满洲主事、中书舍人员额的情况“八旗开科”台湾开科“满洲乡试”等条,记顺、康时乡会试制度的若干情况“殉葬”条记清初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可以和《清通礼》、《清通典》等典籍参证补充。“谈献”中的一些条目,虽系传闻,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欮。如“史阁部”条,记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蹇自诣清军军营,不屈被杀等,可广异闻。“谈艺”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韵说评诗论画,阐述个人主张。所以《四库全书总目》称“谈艺九卷,皆论诗文,领异标新,实所独擅”。其中一些条目则保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如“粤诗”条,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断。
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旧抄足本明季南略,原为张崟(慕骞)先生所发现,关于是书及其作者的情况,张先生在计六奇与明季南北略一支文中已作了论述,此文已附在新点校出版的明季北略中。现就明季南略的点校工作做些简要的说明。 此书难脱稿于康熙十年(一六七0年),但因清初的文禁;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嘉庆、道光年间,文纲稍弛,才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共十八卷。尔后,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刊行石印巾箱本;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刊行铅印本,有“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尔种名称。一九五八年,商务本又有重印。以上通行诸本,文字与内容基本一致,难作十八卷,但均非完帙,仅以篇数计,能行本南略删除四十二篇近二万字。张先生曾以杭大藏抄本十六卷作底本进行点校,惜未及完成,即于
清陆陇其撰《三鱼堂日记》十卷,起于清顺治十四年,终于康熙三十一年,内容涉及道路里程、时局世态、人际交往、友朋议论、读书札记等诸多方面,从个体视角详尽地记录了清初社会的许多侧面,对于今天研究清初理学思想、河漕整治、土田赋税、圈地、逃人、捐纳、吏治、科举等,均有独特的资料价值。
周密*张茂鹏点校的《齐东野语(唐宋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记南宋旧事为多,如 张浚三战本末 、 绍熙内禅 、 诛韩本末 、 端平人洛本末 、 端平襄州本末 、 胡明仲本末 、 李全 、 朱汉章本末 、 邓友龙开边 、 安丙矫诏 、 淳绍岁币 、 岳武穆逸事 、 巴陵本末 、 景定行公田 、 景定慧星 、 朱唐交奏本末 、 赵信国辞相 、 二张援襄 、 嘉定宝玺 、 张仲孚 等,都可以补史传之阙,提供了一些历史事实与历史真象,可以弥补元代所修《宋史》的不足。又记文坛掌故、文人轶事。考证古义,*详细丰赡。 《齐东野语》杂记医药、天文等等。 经验方 等记医理与药方, 针砭 记针灸的功用。 算历约法 记以数字推算一年节气。总而言之,《齐东野语》内容丰富,持论公允,叙述历史多能揭示历史事件的真象,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