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寅恪先生经典文集套装,包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全五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涉及中古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卓识见解。 《柳如是别传》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分析论证。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有著述中影响*的一部。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 红妆 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是作者在 失明膑足 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为陈寅恪*后一部著作,也是陈先生所有著述中在体量、写作时间、体例完备程度、影响力上的登峰造极之作。全书写作历时十年,先生在目盲体弱的情况下口述,由助手黄萱笔录成书。本书以史证史,探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传奇的一生,特别是其与大学者钱谦益之间的姻缘纠葛,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料、诗笔、议论于一炉,考察了存亡之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选择,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之变迁,充满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
余叔岩是京剧 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人物,可又是一位很具独特性的艺术家。他少年走红京津,不久湮没无闻,28岁东山再起,38岁即从剧坛隐退,不再进行营业演出,直至54岁因病逝世。在这看似短暂的艺术生涯里,余叔岩在祖父余三胜、老师谭鑫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余派艺术。他与梅兰芳、杨小楼并称“三大贤”,是京剧鼎盛时期的 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被诸多后学奉为法帖。 本年谱分谱前、正谱、谱后三部分。谱前述余姓之由来,及余叔岩家族之传承谱系;正谱记录余叔岩本人学艺、演出、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一生之经历;谱后记载余叔岩身后,其弟子、家人的主要活动,及与余叔岩余派艺术相关的社会活动。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 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是明代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 与沈周、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后裔、门生,也将文徵明书法、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对明代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本书是目前 一部文徵明的年谱著作。作者周道振、张月尊研究文氏多年,有《文徵明全集》整理本,本年谱为其研究文氏生平、著作、书画、交游等的成果结晶。本书搜集了大量与文徵明及其家族、交游、门生有关的传记、诗文和书画作品信息,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文徵明其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的 书。
《范仲淹》是一本以范仲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人物、事件基于历史事实,细节想象合情合理。作者笔力晓畅,善于从宏大背景引入,层层渲染,筋骨分明。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从寒门孤贫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政坛 ,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大批士大夫的精神楷模,范仲 淹的成长经历给每个人以启示,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作为黄庭坚、朱熹口中的“ ”人物,在 的重担下、历史的节点上,他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改变世道人心?本 书将为读者揭晓答案。
《无锡文库(第3辑)(套装共2册)》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图书体裁,主要包含谱序、题辞、恩荣、凡例、像赞、世系、传记、宗规、家训、祠墓、义田、艺文等内容。
手札就是书信,是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友间的往来信札。 而名人手札,主指的便是那些活跃于社会各界的有成就、有贡献、有影响、有知名度人物的信札、手稿。《大清名贤百家手札》一书收辑了清代那些有影响力的名人的墨迹近千余种,涉及清季十三朝一百余人,这其中既有名震清季的纪晓岚、刘墉,亦有影响清季历史命运走向的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人。 《大清名贤百家手札》搜罗了潜存在清末民初的那些精品古籍中的稀见手札稿本重新影印结集。如光绪乙酉年(1885)点石斋的石印手札稿本、清光绪十年(1884)湘阴郭氏岵瞻堂刻本《名贤手札》等等。其中如曹溶、何焯、王芑孙、包世臣等名人的墨宝系民国初年之后首次再现。“词家三绝”之一的朱彝尊、“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四王后劲” 戴熙等人的手迹也多不常见。
内容简介:《曾文正公精选集》萃选《曾文正公全集》里的精华编辑而成,包含:年谱、求阙斋日记类钞、日记、冰鉴、奏稿、书札、十八家诗抄经史百家杂抄等,涵盖了曾国藩一生所学、所思及所为,今日盛传的各种曾国藩相关书籍,莫不出于此集。通过此套经典,读者终于可以见证如何炼就曾国藩,同时也可以领略曾国藩“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他们演绎着中华民族进程的轨迹,充扮了自己不可缺少的角色。 这是一部讲述血色王朝帝王将相英雄名士的历史大书。这个*文化风骨的时代,残酷与血腥,痛苦与逍遥,时刻都在演绎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说五千年历史的谜案、奇人、奇事?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 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是明代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 与沈周、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后裔、门生,也将文徵明书法、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对明代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本书是目前 一部文徵明的年谱著作。作者周道振、张月尊研究文氏多年,有《文徵明全集》整理本,本年谱为其研究文氏生平、著作、书画、交游等的成果结晶。本书搜集了大量与文徵明及其家族、交游、门生有关的传记、诗文和书画作品信息,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文徵明其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的 书。
余叔岩是京剧 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人物,可又是一位很具独特性的艺术家。他少年走红京津,不久湮没无闻,28岁东山再起,38岁即从剧坛隐退,不再进行营业演出,直至54岁因病逝世。在这看似短暂的艺术生涯里,余叔岩在祖父余三胜、老师谭鑫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余派艺术。他与梅兰芳、杨小楼并称“三大贤”,是京剧鼎盛时期的 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被诸多后学奉为法帖。 本年谱分谱前、正谱、谱后三部分。谱前述余姓之由来,及余叔岩家族之传承谱系;正谱记录余叔岩本人学艺、演出、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等一生之经历;谱后记载余叔岩身后,其弟子、家人的主要活动,及与余叔岩余派艺术相关的社会活动。
赵翼是清代享有盛誉的诗人、批评家和史学家。其年谱前虽已有四种,但大多作为文集附录出现,较为简略,问题很多。本书由作者博士论文历经数年修改而成,在充分利用此前资料的基础上,旁搜博引,使内容获得极大地细致丰富,较此前诸谱体量增加以数倍计。本谱除了充分利用赵翼现存的七种著作,特别是《瓯北集》以考订赵翼的生平行实以外,还参校前谱未曾采用的赵翼自选集《瓯北诗钞》以补充订正赵翼的思想发展变化轨迹,意图更接近赵翼真实的人生。此外还旁及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关作品,搜罗大量数据,冀图通过赵翼以点带面,了解乾嘉诗坛、学坛生态。
《江西历代进士全传》是江西省历代进士的全传,历史上共产生了约11万进士(指正科文进士),而江西进士共一万两千多名,占所有进士名额的十分之一,《江西历代进士全传》对研究江西地域文化和中国科举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西历代进士全传》以地域(行政区划以清末为准)分卷,每卷按年代(科分)来编撰进士传记,它是对所有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史志碑铭人物传记等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搜集后对各种资料进行比勘校对补充考订而成的江西历代进士传记大全。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书末并附有江西历代进士总名录及索引,以便读者翻检。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曾国藩全书》一书囊括汇集曾国藩人生智慧的作品《家书》、《挺经》和《冰鉴》,以原文为依托,对其进行解读和诠释,同时插配与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让读者能够在一个视野开阔的平台上掌握曾国藩在学习、修身、齐家、治国等方方面面的思想精华。
本輯為《無錫文庫》之第五輯《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 近代以來的無錫,人傑輩出,文章泉涌,堪稱大家巨匠者以什佰計。保存其著作菁華,本是《无錫文庫》使命之所在,但因其卷册繁多,編輯整理工程浩大,為便於檢索,亦備將來選编入庫,特於《無錫文庫》單設一輯,存錄無錫著名學者代表性著作目錄,名為《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真 本輯收錄名家僅為社會人文學科學者,包括文學、史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新聞學、教育學等及藝術理论(不包括藝術作口叩創作》門類各科,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醫藥街生學科不作為本輯收錄範圍。本輯入選學者的標準為:在學科建設中發揮開創性作用者;在學術研究中公認達到本學科同時代國内領先水平者;其著作在國內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者。除籍貫無錫的近現代名家外,兼收長期在無
柳宗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曾贬官柳州,所以又称『柳柳州』。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十四年(798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县尉,两年后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柳宗元时年仅三十三岁。十年后(815年)改贬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刺史,又四年后病逝于柳州。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与韩愈一起推行散文革新运动,文章以『韩柳』并称,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他主张『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明确提出『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
《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下)》由李永圻、张耕华编著,作者充分利用日记、书信、著作、论文、时论、诗文、札记、随笔等资料,按照年月编排。对于吕思勉先生的著述,除介绍主要内容、写作经过和学术影响外,还节录部分重要段落或者章节编目,以使读者明白其概要。
本书介绍了无锡,地灵人杰,截至二0一一年,产生于此的百余名科学院、工程院、社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已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人才高地』,无锡的人文之厚,正源自这片热土千百年来所涌现出的众多风流人物与着姓望族。《无锡文库(第3辑):华氏义田事略等》首次较全面地汇编了这些名人的年谱和部分着姓望族家谱共约一百三十种,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为《无锡文库》之第三辑《年谱家乘》,收录无锡历史名人年谱以及部分著姓望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