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群书治要》,顾名思义,即从众多书籍之中( 群书 ),选出关乎治国安邦之精要( 治要 ),录之成册。这部书是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公元599-649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纂的。《群书治要》是古圣先王治国理政之精要,奠定大唐盛世之治国宝典,是世代治国安民的经验汇编,是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是中国历史上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时期的 四库全书 。 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七岁继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他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守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