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题跋丛书:藏园群书校勘跋识录(套装上下册)》与上述丛刊不同,以收集晚清以来重要、实用而又稀见的,尤其是不曾刊行的书目题跋为主,同时适当兼收晚清以前重要题跋专书的整理本或名家增订本、批注本;以提要式书目和题跋专著为主,同时适当兼收重要学者和著名藏书家所撰题跋的辑录本;以图书题跋为主,同时适当兼收书画题跋及金石、碑传题跋。在出版方式上,不采用影印形式,而是按照古籍整理的规范,标点排印,以方便广大的文史研究者、工作者、爱好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阅读和使用。
《开有益斋读书志》六卷《续志》一卷,著录古籍凡一百七十馀种,遍及四部,既存《四库》未收秘笈,又多金陵乡邦文献;博考朝鲜、越南汉籍、古今妇女著作。集部诸书解题,尤著意补《宋诗纪事》之未备、纠《明诗综》之误考。解题兼述朱氏与钱泰吉、蒋光煦、劳格、钱培名诸人往来情形,藉之可详藏书、刻书故实。本次整理,以光绪间金陵翁氏茹古阁刻本为底本。
我国古代雕版印书,发端于唐,奠基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延袤于元明清,直至近代,雕版印刷一直占据着中国印刷业的主要位置。其间,举凡官署、藩府、私宅、坊肆、儒学、书院等竞相刻书,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弘扬了传统文化,但刷印这些典籍的版片迄今却万不一存,弥足珍贵。本书收录国内公私收藏的珍贵雕版上百块,是首次向国内外读者所作的珍贵雕版的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本书作者李致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史研究专家。本书从书史、版本学、谥法、字号、避讳、历法、学校、刻书机构、刻书情况、鉴定方法、古书版本类型等多方面,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近500个问题。全书以问答形式组构,条理清楚,涉及面宽泛,凡引证处均考究严谨。读来好似一位专家学者在向好学的学子常人娓娓讲述古籍版本知识,不浅不俗,不深不涩,雅俗共赏。读后于版本学知识的获得、掌握与运用受益匪浅。
古代官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和封建社会时代国家机器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政权的性质和施行的统治的具体手段。研究历代官制,在史学工作中具有的地位和意义。阅读古籍,研究古史,往往不易掌握古代职官的名称、建置、品级、职掌等,从而存在学习、研究的困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五年编辑出版的《历代职官表》,以清代黄本骥节编本为底本,加以整理,附以瞿蜕园编撰的《历代职官概述》和《历代职官简释》两种。古代职官大部分的主要情况,都可以从此得到了解。书后还附有索引,以便读者较易查到所需的资料,可供文史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以及文史爱好者参考。
古代官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和和封建社会时代国家机器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政权的性质和施行的统治的具体手段。研究历代官制,在史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阅读古籍,研究古史,往往不易掌握古代职官的名称、建置、品级、职掌等,从而存在学习、研究的困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五年编辑出版的《历代职官表》,以清代黄本骥节编本为底本,加以整理,附以瞿蜕园编撰的《历代职官概述》和《历代职官简释》两种。古代职官大部分的主要情况,都可以从此得到了解。书后还附有索引,以便读者较易查到所需的资料,可供文史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以及文史爱好者参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清末民国书画印本书目》在编排顺序上依次分三部分:单人单册或合册,多人合册或丛集,夫名单册或合册。单人单册或合册,是指一种印本仅收录某一位书画家的一幅或多幅作品;多人合册或丛集,是指一种印本收录了两位及以上书画家的一幅或多幅作品;佚名单册或合册,是指收录一位或多位佚名书画家作品的印本。
《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啓勋撰。《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啓发撰。二叶书录承其世父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之旨,录所藏书版本、行款、纸张、印记、校跋者姓名、收藏者姓名,天头地脚,卷端纸尾,书衣书根,朱笔墨笔,句读符号;并博考版本,揭橥一书版本之源流、刻印之先后、印本之优劣,并缕析各家著录之是非得失;兼述身世经历,于世道之日非、藏书之散亡、先人之遗泽、世父之亡故、子女之殇逝,随笔附记。本次《拾经楼紬书录》以民国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华鄂堂读书小识》以湖南省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整理。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二叶书录》收录在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中。包括《华鄂堂读书小识》和《拾经楼紬书录》两种,作者分别为叶启勋、叶启发昆季,整理者为李军。二叶生于清末民初,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且家学渊源,为版本目录大家叶德辉之侄,其撰写书录,直承叶氏之旨。二叶所作,皆客观记录,多博考版本,并具实事求是、情文并茂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