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顾蔼吉编写的《隶辨》是一部隶书字典,全书八卷。所收隶字均注出碑名和摘引例句。第六卷是偏旁分析;第七、八卷是碑考,说明碑之存亡及藏地。本书据康熙五十七年玉渊堂项氏刊本影印。为便于使用,特编制笔画检字附于书后。本书是汉字、语言、历史、金石、书法篆刻研究者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中國宋代金石學著作。共30卷。著錄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銅器 839件。《博古圖》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 器的精華。每類器物都有總說,有摹繪圖、銘文拓本及釋文,並記有器物尺寸、重量與容量。有些還附記出土地點、顏色和收藏家姓名。
《芥子园画谱全集》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系中国画学入门精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便备受赞赏。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学习。其包举山水、花鸟、梅兰竹菊、人物的结构也非常便于初学者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