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中国年画较早以唐代新年时画 神荼、郁垒 于门户的形式出现,宋明时期逐渐于民间流行并形成规模,年画的题材和种类日臻多样,清代达到鼎盛。年画属民间美术范畴,民众把熟知和喜爱的历史佳话、传奇小说、遗闻轶事和新闻时事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年画呈现,创作者多是民间画工与匠人,其流传形式也与春节民俗密切相关。新春佳节前,百姓带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制作、张贴年画,祈福迎祥。这些题材多样的传统年画,不仅反映了民间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观念,更随着春节风俗的演变,形成了春节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多数地方依然保留着张贴年画的习俗,年画也成为民间美术、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史邑,约为民国初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书法,于魏碑致力尤深。有《楷书千字文》墨迹传世。
《梦幻居画学简明》五卷,画论。清代郑绩撰于 1866年。以画科为编次分论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主张绘画应反映现实,以形为神,形神兼备。 提出 立意 、 品格取韵 。画山水,不能 忽格于形象 ,又不能 描摹虽似而品类无神 。画花卉,要求 合而观之,则一气呵成。深加细玩,复神理凑合 。画禽兽,要求 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具有生气 。画人物,要求 写其人不徒写其貌,并要肖其品 。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附有小传。对於研究 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 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附於书後,以便读者。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晚清卷1)》编著者许宏泉。《近三百年学人翰墨》丛书批包括五本,分别是清初卷一、清中卷一、晚清卷一、晚清卷二、民国卷一。该套丛书记录了吴伟业、袁枚、姚鼐等数百位名家的文化艺术创作,以及作者许宏泉对这些名家的解析等。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这些文化名家的书法、诗画代表作,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许宏泉称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中国近三百年文化史的普及读本,他表示,收录其中的很多文化名家如果按照以往的主流学术史来选定,可能属于“边缘人物”,通过对他们文化艺术成就的研究,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于右任(公元一八七八年——一九六四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号骚心、髯翁、太平老人。字右任,以字行。清末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之一。曾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监察院院长等职。嗜爱碑铭金石,收藏古代墓志甚富。工诗文,善书法,为现代草书大家。其草书,参以魏碑笔意,尤于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曾致力研究草书规范化,集古代草书之大成,取其易识易写而又有美术性者,编撰《标准草书》推广之。着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
章炳麟(公元一八六八年——一九三六年)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清末从事革命,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早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以发表革命文章,被清廷逮捕入狱。后主编《民报》、《大共和日报》。晚年于苏州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习为业。章氏博通经史、语言文字学,为一代儒宗、国学大师。善书法,尤精籀、篆,古朴浑厚,劲健绝伦。因对金石学造诣深厚,书写篆文,均有典章渊源可寻。著作宏富,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铁函斋书跋》,作者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父,别号大瓢山人,又号小铁,生于顺治七年。少颖悟,八岁能作擘窠书,后遭家变,终身不仕,贫无所得,则挟笔墨以游。其人善书,工八分,不染宋元习气,为时所称。是书凡六卷,卷一商周秦汉三国碑帖跋,卷二晋王羲之碑帖跋上,卷三晋王羲之碑帖跋下,卷四两晋南北朝碑帖跋,卷五隋唐五代碑帖跋,卷六宋元明清碑帖跋。是书所论各碑帖均为杨氏家藏或目见之作,其辩论是非,言必有据,多有道甘苦之言。叙明以后新摹碑本,亦甚详晰,足资考证。其书详明淹博,足成一家之言。此次整理以清鸟丝栏天尺楼钞本为校勘底本,参考杨霈道光间刻四卷本编排方法,按所跋书家时代排列,重编为六卷。参校多种清钞本、刻本,并附录各本序跋。
《历代名画记》为中国部绘画通史著作,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誉为“画史之祖”。全书十卷,可分为绘画历史发展与绘画理论、鉴识收藏、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在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作者张彦远,字爱宾,唐朝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其高祖张嘉贞为玄宗时宰相,曾祖张延赏是德宗时宰相,祖父张弘靖是宪宗时宰相,其家族有“三相张家”之称。彦远幼承家讯,博学能文,工书擅画,精鉴赏,历官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迁舒州刺史,官至大理卿,尝从崔龟从、李荀撰《续唐历》。其人尤工书法,擅长隶书,书《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此次整理,以毛氏《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参校嘉靖本和《王氏画苑》本,附录收入历代主要著录。
若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刻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则又考其异同,参以他书,为《金石录》三十卷。
艺术文献集成 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为明代高濂所著《尊生八笺》之一笺,共三卷,内容涉及文玩鉴赏、书画、文房、梵香、养花等方方面面,是了解明人生活情趣的不错的读物,其中提到的笔墨纸砚的选择、书画之真伪鉴别、各窑瓷器之品第等,今日读来有其价值。
艺术文献集成 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是明代学者王佐增补曹昭《格古要论》的著作,记录书画,建筑等艺术作品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