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平本楚辞集注》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平装三册。宋朱熹集注。国家图书馆藏宋端平二年(1235)朱熹孙朱鑑刊本《楚辞集注》,为海内孤本,是目前宋本中年代较早且*完整的一部。书后另附有《楚辞辨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前者为旧注的考订,后者辑录宋玉以后至宋吕大临的拟骚作品。此次我们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而别具特色。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体裁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本书围绕屈原创作或与之相关的27篇楚辞进行译注,以诗化、工整的语言重译楚辞,以通俗、精炼、准确、文学性的表达赏析《楚辞》的创作背景、语言风格与文学意蕴,同时精选历代名家相关诗文以帮助读者理解楚辞在历史上的精神意蕴,对楚辞的解读立体而丰满。图书版式设计复古而新颖,现代感与传统古籍相结合,以高级、简约、直观的设计呈现《楚辞》风貌,并以舒适、功能划分合理、具备视觉美感的版面设计引导阅读。注音、注释直接标注于原文上,易读、便于理解,韵文翻译可相互参照,同时保留楚辞音韵、视觉美感。
《楚辞》又称《楚词》,*初指的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学习吸收楚 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贾谊直到刘向本人的同类作品集成集成书,定名《楚辞》,成了继《诗三百》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暂无内容简介。。。。。。
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两个源头,它们分别代表了浪漫抒情与写实言志的风格。与《诗经》相比,楚辞句法灵活,长短句转换自由,这便造就了楚辞舒缓婉转、参差交错之美。楚辞句子较长,一般为六言,也有七言,加之篇幅长、容量大,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复杂的心理和广阔丰富的生活,使作品益发多姿多彩。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例,二人作品总数不及《诗经》的十分之一,但作口叩风格的多样性却是《诗经》所无法比拟的。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长的一首充满激情、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人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批判了楚国的黑暗,抨击了小人与昏君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 反腐是全诗的主旋律,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革新、振兴楚国的美好理想,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和不惜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诗篇。 诗容量之深广、抒情之深
楚辞,是以屈原作品为主的、具有楚语和楚音特征的、富于地方色彩和楚地民歌传统的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萧兵的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萧兵教授译注的《楚辞全译》,每首诗前有题解,简明介绍题意、内容和艺术成就等;注释博采众说,时出己见,以简明易懂为旨归;译文力求“以诗译诗”即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使用代格律体或谣曲体,尽量反映原作的情调、节奏和韵律。本书具有简明、准确、通俗等特色,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诗经全译》(金启华教授译注本)的姐妹篇。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向来并称。宋玉以其杰出的艺术天才踵武屈原,仿《离骚》而作《九辩》,并在赋体文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启秦汉以后文人文学之先河。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