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
《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方世举撰郝润华、丁俊丽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上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十二卷,是在总结前人注本基础上完成的一部集大成的韩愈诗注本,笺注方法具有清人注疏的时代特色,并首先采用编年之体,在现存韩集旧注中属质量上乘之作,为后世多种注本大量借鉴引用。
《宋词三百首》是迄今*为通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由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的上彊村民(朱祖谋的号)于1924年编定。此次出版,是为满足读者收藏、阅读宋词经典的需求而推出的大字线装、繁体竖排本,以上彊村民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及诸家总集、别集。作者小传、词牌介绍之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宋词之美。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也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提出 不平则鸣 说,好作奇句警语;又推崇李白、杜甫。以独特的 以文为诗 的表现形式,开创熔古朴、奇特、晦涩为一炉的险怪诗风,影响中唐、晚唐诗坛甚巨。 本书先说明韩愈的时代、生平、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诗歌特色;而后依韩愈生活年代,将韩诗分成三期:早期平正古朴,中期雄奇变怪,晚期清新蕴藉。韩诗现存四百余首,本书选注其中一百多首,约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每选注一首,都说明其写作背景、典故出处,再加以作法赏析。期望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韩愈的诗风。 调张籍(节选)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
邓汉仪是清初著名诗人,曾与吴伟业主盟诗坛数十年。所评选《诗观》、《慎墨堂名家诗品》等,搜罗富而抉择精,以同时人选同时诗的优势,反映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本稿辑录邓汉仪所编选总集、别集及诗评类著作之评语及笔记中论诗文字,内容首列《诗观》三集四十一卷,以清康熙慎墨堂刻本为底本,以乾隆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辑本和书林道盛堂本为参校本;次列《慎墨堂名家诗品》一卷,清康熙刻本;再列清康熙介安堂刻本孔尚任《湖海集》和清康熙师白堂刻汇印本之李赞元《出门吟》、《悔斋集》、《又新集》;末卷为清夏荃辑、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钞本《慎墨堂笔记》。书后附录邓汉仪诗歌序跋、诗歌评论及传记资料等,以备参考。
《醉经楼集》为明末唐伯元的文集。唐伯元(1541-1598)是晚明政学两界的知名人物,为官,能干而有惠政;为学,崇礼重行,力反阳明心学。《醉经楼集》中的《宫人疏》、《请告疏》、《再请告疏》等所反映的万历宫中和朝廷政治,《从祀疏》、《石经疏》等所反映的晚明反王学潮流,乃至数十篇书信所反映的高层政治、学术思想情形,为研究晚明政治、学术及思想文化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由香港理工大学朱鸿林教授点校整理,书末附录了《醉经楼集》集外文,唐伯元传记补遗、著作目录及交游文字。点校本2010年曾由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刊行,但流布很少。此次中华书局增订本,校订漏误,更增补遗文,计《醉经楼集》集外文补入诗四题十五首,文五篇;唐伯元著作目录附佚文考补入佚文两题;唐伯元传记补遗补入相关文字两篇。中华本是目前
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 宋 胡寅(《酒边词序》)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宋 王灼(《碧鸡漫志》) 东坡以龙骥不羁之才,树松桧特立之操,故其词清刚隽上,囊括群英。 清 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人谓东坡长短句不工媚词,少谐音律,非也,特才大不肯受束缚而然。 清 李调元(《雨村词话》) 《东坡志林》,又名《志林》,是苏轼所作的一部笔记体杂着。书中内容十分博杂,涉及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书共二百零二则,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前四卷)为
两函16册,100回,卷首有幔亭过客的题辞,卷中有点评,回后有总评,并附图两百幅,每回两幅。每册后附有缺损字补正表。
本套书主要搜索了我国自晋到清历代笔记小说著作二百余种,内容涉及诸子百家、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天文历算、博物技艺、医药保健、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戏曲乐舞等,内容广博,资料丰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套书共有16本,分别为:笔记小说大观一、笔记小说大观二、笔记小说大观二、笔记小说大观三、笔记小说大观四、笔记小说大观五、笔记小说大观六、笔记小说大观七、笔记小说大观八、笔记小说大观九、笔记小说大观一〇、笔记小说大观一一、笔记小说大观一二、笔记小说大观一三、笔记小说大观一四、笔记小说大观一五、笔记小说大观一六。
两函16册,100回,卷首有幔亭过客的题辞,卷中有点评,回后有总评,并附图两百幅,每回两幅。每册后附有缺损字补正表。
本书由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古代公文文体流变述论》(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修订而成。本书以历史学、古代文学、语言学、文体学和秘书学等相关学科作为背景和参照,对古代公文文体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书由“历史描述”和“文化阐释”两部分构成。“历史描述”部分(1-7章)首先纵向考察了古代公文文体的历史演变,描绘出发展的基本脉络;然后横向划分出文体族群,理清古代公文文体的类别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古代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和专用公文中主要文体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叙述。 “文化阐释”部分(8-10章)在充分掌握历史事象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抽象,揭示古代公文文体演变的规律,并从政治制度、文化、哲学、审美、心理、信仰等多个角度对公文文体的深层意蕴进行解读。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古代公文文体的内外程式、专
鲍照是六朝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诗寓意幽深,遣词用字专走偏锋,不避危仄,自清以降,不解、误解之处俯拾皆是。历代选本收录鲍诗,以赏析、评论为主,鲜有词句义疏可采。清末钱振伦始全面注解鲍诗,民国黄节《鲍参军诗注》据之补注,当代有钱仲联《鲍参军集注》、丁福林等《鲍照集校注》,亦未臻完善。本书取黄氏之书为据,补阙正讹,辨明是非,着意于词句微旨之剔抉,并附专篇论文以为参考,著者之学识、学养自不待言,俱在其中。
《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唐诗注评鉴赏力作。撰者刘学锴先生学殖深厚,治学严谨,为著名的唐诗研究大家,著述一向不以数量而以专精取胜,其《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均为传世之作。先生年届八秩,学养已臻炉火纯青之化境,他充分发挥学术专长,心无旁骛,潜心四年之久,成此封笔之作。 该书集选诗、注释、集评、鉴赏为一体,在体例上有明显新创。选诗吸收历代唐诗选本的经验和优长,特别重视诗的艺术经典性、可读性和整体性。该书选诗六五〇首,校注中凡涉及作者主名、系年考证、作诗背景的考订均注意吸取新的考订成果,事典、语典的出处亦多引原书文字。集评部分按时代次序辑录了所选诗的历代笺评资料,等于该诗的接受史、阐释史。既为读者的品读鉴赏提供了多方面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唐诗三百首详注·英译·浅析(普及读本)》每首诗有诗人简介、诗作详析、诗句浅释,既通俗地注释诗的词句,又深层次解读作品的内涵真义,还有唐诗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近体格律诗的写作常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与时俱进;既古典又新颖。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焦循是清代扬州学派的重要代表性人物。《焦循诗文集》是目前收录焦循诗文齐全丰富的一本书籍。 从这部文集,可以看出焦循在词赋、诗歌等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诗歌中既有对闲适生活的描摹,也有对农家田事的载录。此外,还包括其在经学、史学、诸子、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精华,并首次收录了焦循大量的手札,从中可看出当时扬州的风土人情。如焦循写到他所居住的北湖,是如何应对洪灾的;当地还有恶霸霸占了祠庙,焦循请出扬州知府前来解决;还牵扯出了《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的史料,弥足珍贵。
本册包括《乐府古辞考》《乐府文学史》两册。《乐府古辞考》全书大致依《乐府诗集》的分类编排,收录散落在史籍和前代学者著作中关于乐府古辞性质、来源等的论述,并加按语,进行辨证。《乐府文学史》是作者为配合授课需要所编写的教材之一。全书凡六章,约十七万字。首章为叙论,对乐府文学作了界定并划分类别。末章为结论,从 创制 和 模仿 角度对乐府文学的演化作了总结和批评,并提出 乐府为词曲之公祖 。中间四章次述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四时期之乐府,材料丰富,立论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