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进行了分段和标点,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有 诗圣 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本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 诗史 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 千家注杜 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共8册》,资料极为详尽,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是目前收录作品全、笺释新的辛弃疾集整理本。从内容来看,除对向未整理的辛弃疾作品予以整理外,更对曾经整理的作品内容做出全新校笺,显示了新的学术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分为标点、校勘、编年、笺注、附录等部分。正文分诗集二卷(共收辛弃疾各类诗一百四十篇)、文集三卷(分奏议二卷和杂文一卷)、词集十卷(按作者生平的七个重要时期,分别收入词作共六百二十八篇)。所有诗文词都按写作时间先后考证其确切或大致作年,并加以新的笺证和注释,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关人物时事及典故、俗语词的准确意义详加笺释。后载新著辛弃疾年谱一卷,在对辛弃疾生平研究多年心得的基础上,参据出土资料、族谱、金石资料,并勾辑前人未见的其它文献资料,完整准确地记录辛弃疾一生的真实面貌。附录一卷,收载有关辛弃疾
《宋词三百首》是迄今*为通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由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的上彊村民(朱祖谋的号)于1924年编定。此次出版,是为满足读者收藏、阅读宋词经典的需求而推出的大字线装、繁体竖排本,以上彊村民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及诸家总集、别集。作者小传、词牌介绍之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宋词之美。
邓汉仪是清初著名诗人,曾与吴伟业主盟诗坛数十年。所评选《诗观》、《慎墨堂名家诗品》等,搜罗富而抉择精,以同时人选同时诗的优势,反映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本稿辑录邓汉仪所编选总集、别集及诗评类著作之评语及笔记中论诗文字,内容首列《诗观》三集四十一卷,以清康熙慎墨堂刻本为底本,以乾隆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辑本和书林道盛堂本为参校本;次列《慎墨堂名家诗品》一卷,清康熙刻本;再列清康熙介安堂刻本孔尚任《湖海集》和清康熙师白堂刻汇印本之李赞元《出门吟》、《悔斋集》、《又新集》;末卷为清夏荃辑、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钞本《慎墨堂笔记》。书后附录邓汉仪诗歌序跋、诗歌评论及传记资料等,以备参考。
方世举撰郝润华、丁俊丽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上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十二卷,是在总结前人注本基础上完成的一部集大成的韩愈诗注本,笺注方法具有清人注疏的时代特色,并首先采用编年之体,在现存韩集旧注中属质量上乘之作,为后世多种注本大量借鉴引用。
《敬业堂诗集》是查慎行诗集的总名,查氏诗集之集名,林林总总,达四五十种之多,大都随笔立名。本书据《四部丛刊初编》本(涵芬楼影印原刊本)整理,加以新式标点及专名线;有明显错讹,则径改,不出校。
《二刻拍案惊奇(套装1-5册)》主要内容包括: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吕使君情媾宦家妻吴太守义配儒门女、沈将仕三千买笑钱王朝议一夜迷魂阵、莽儿郎惊散新莺燕犓梅香认合玉蟾蜍等。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为白居易诗集的全新整理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特点有二:1.本书为白居易全部存世诗歌的校注本,收入《白氏文集》中的全部诗歌作品及集外佚诗;2.本书以影宋绍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为底本,以敦煌本、残宋本、马元调本、曾大有本等国内近二十种珍、善本及日本金泽文库本、东大寺本、真福寺本、伏见天皇临摹本等十六种珍稀刻、写本参校,同时对照以《才调集》、《文苑英华》等相关总集,是迄今为止文字校勘上参照为广泛、为权威的校本;3.本书校、注参考了前此国内已出的所有具代表性的校、注本,同时还参考了日本国截止2003年以前的所有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许多为近年来的*研究成果;4.本书汇聚了校注者本人十余年关于白居易及其诗文的研究成果,不少内容属新发现,在国内外研究中居领先地位,对研读、理解白诗
陆游是南宋大作家,著名的爱国诗人。所著《剑南诗稿》,存诗九千多首,为丰富。通行版本为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八十五卷,现由江苏师范学院钱仲联教授校注。陆游诗稿,历代未有全注者,钱仲联教授此书实为创举。他据多种宋、明版本校订底本误字、异文,作有校记,并在汲古阁本所收之外,据各种资料辑补佚诗多首。每首诗有题解,说明该诗的写作时地;对诗中史实、典故、人名、地名等,尽量加以注明。后附陆游年表、传记材料、前人关于陆游著作的版本著录、题跋等。内容充实,为研究陆游诗作提供了较好的版本。为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篇目索引。
本册包括《乐府古辞考》《乐府文学史》两册。《乐府古辞考》全书大致依《乐府诗集》的分类编排,收录散落在史籍和前代学者著作中关于乐府古辞性质、来源等的论述,并加按语,进行辨证。《乐府文学史》是作者为配合授课需要所编写的教材之一。全书凡六章,约十七万字。首章为叙论,对乐府文学作了界定并划分类别。末章为结论,从 创制 和 模仿 角度对乐府文学的演化作了总结和批评,并提出 乐府为词曲之公祖 。中间四章次述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四时期之乐府,材料丰富,立论有据。
:《列朝诗集》是钱谦益先生所辑的有明一代诗歌总集,凡八十一卷,上起洪武,下迄崇祯,共十六朝,历二百七十八年,入选者达一千六百余家,分甲乙丙丁四集。本书仅有两种版本:一是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原刻本,一是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重排铅印本。许逸民先生点校时同时吸收了上述两本的合理成分,使本书成为了一种兼具二者之长的新版本。 本书可以用来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宋诗钞》、《元诗选》、《晚晴簃诗汇》配套使用,从而全面了解中国诗歌发展的整体脉络。
本册包括《唐诗研究》《唐诗概论》两册。《唐诗研究》共八章,分为四个部分,前两章为总论,介绍唐诗源流及时代背景;第三到六章分四个时期介绍唐诗的发展情况;第七章专论唐代女诗人的作品;第八章为 附录 ,根据《全唐诗》的记载,著录了六百多位唐代重要诗人的小传,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全唐诗》中的收录情况。《唐诗概论》共二十章,分为两部分,前两章概述了唐诗兴盛的原因和唐诗发展变迁的主要线索,后十八章按照历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唐朝各时段诗歌的发展情况、流派特点及重要诗人。本书将唐诗分为 继承齐梁古典作风的时期 浪漫文学隆盛的时期 写实文学隆盛的时期 唯美文学发达的时期 和 唐诗的衰颓时期 五个阶段,引入了欧洲比较经典的 浪漫主义 写实主义 唯美主义 等流派概念以统括唐代诗人,是较早利用西方理论处理唐代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