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本书作为全注全译本,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每篇均有题解、注释、译文,每部被取材的古文献和每位古文原作者也均作题解,注释力求精当,译文流畅自然,希望有助于更深入地阅读欣赏这部经典。
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读物。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传习 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全书采用黄帝与岐伯问答的方式,总结古代医家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而成。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典之祖。 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书。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度的集中展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关注、宣扬、赞赏人的个性的时期,士人们自觉地通过言语、行事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智慧,流露自己的真情,即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则通过有倾向性地选择、渲染、描写,为后人集中描绘了一批儒雅为底蕴、深情为基调、聪慧为标志、放纵为表象的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鲁迅曾经评论其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描绘。《世说新语》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所取材引用。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思想深度、文学历史价值和玄远哲理的文化宝典。 三全本 《世说新语》译注者朱碧莲、沈海波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为宗旨,其中 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 ,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二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权威准确;译文由人民大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分20篇,492章。两千多年来,它教导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学习、交际、处世、修身、为政。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风骨性格、道德智慧,都蕴藏在这本书里。 由于此书年代久远,文字又缺少历史背景,故歧义颇多。现代人常常缺乏历史知识与古文功底,想要读懂读透,活学活用,颇为不易。但若参照前辈学者的解读,必能事半功倍。 唐翼明出身书香世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论语》一书,他从总角之年读到耄耋之年,历经几十年积淀,方著成这一集注释、译文、导读于一体的《论语》读本。 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卷为底本,原文近16000字悉数收录,精心编校。注释详尽,兼顾梳理相关历史人物背景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师生共同执笔,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底本采用中华的排印本,同时参照清乾隆年间映雪堂刻本加以比勘。题解部分交代选文背景、中心内容,并对选文作简单评价;注释部分言简意赅;译文文笔优美,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为 二十四史 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本次出版的三全本《史记》(全10册),原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修订本为底本,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史记》做注释、翻译、评析,各篇篇首有解释篇题、概括要点的 释名 ,篇末有汇集古今点评的 集评 和延伸探讨的 评论 。注释详实,引证丰富;翻译准确,流畅易懂;评析全面,深入浅出;《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审阅把关,是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本《史记》,现代人阅读《史记》的理想读本。
诸雨辰译注的《梦溪笔谈(精)/中华经典名*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沈括则被称为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 。
苏东坡,宦海沉浮,南来北往,是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人。看的多,想的多,积累沉淀下来,铸就了苏东坡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其才艺也是雅俗并重,深受大家喜爱。《东坡志林》是苏东坡留下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苏轼的世界。其书的大致内容, 纪元祐、绍圣二十年中所身历事 。全书分29个门类: 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学问、命分、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女妾、贼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所记人事,妙趣横生,回味隽永,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感受他机智幽默的个性,领略他从容优雅的姿态,触摸他幽隐深慨的心灵,体察他诚笃坚毅的精神,管窥他博大包容的思想。《东坡志林》一书,以自传性的书写,不只
《左传》作为 《春秋》三传 之一,自汉代就成为 经 书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受到了人们更多、更持久的关注。其史学和文学价值一直得到了古今学人的推崇。 从史学价值来说,它既记载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春秋文化百科全书,了解春秋时代不得不读的经典。它是中国第一部建立了健全的编年体制的编年体史书,是先秦史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其综合性、整体性的史学观一直为优秀史学家所推崇;其点、线、面相结合,在反映历史全貌时注重突出当时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做法也一直是史家的榜样。 从文学价值来说,其典雅、浑朴、传神的文风成为文学创作者学习的典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书中史实衍生出的故事,也为后世小说、戏曲甚至影视剧提供了的原
《儒林外史》塑造了三百多个可敬、可爱、可怜、可憎、可恶的人物,既有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也有官僚、选家、僧道、才女、侠客 各色人等在小说中进出往返,连环套接,从而构成了一人一传、前人引出后人的连轴大戏。不仅传神刻画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精准摹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世态人情,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士文化及社会风俗的活字典。 本版《儒林外史》以清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完整收录五十六回全文;再由国学大师陈书良先生亲自主持的若水古社进行专业考校,并对各类官职典章、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做精准注释,形质兼美,可读宜藏。
本书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名著。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现存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所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绳。全书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剂被后世称为 经方 ,张仲景也被称为 医圣 。
《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共30卷,1000多个故事。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神异志怪,上自女娲神话时代,下至唐朝时期,辑录了600多个神话传说、妖鬼奇谭与江湖故事;下部山海博物,近500个博物知识,从九代君主到民间美食、纹身杂耍、医术偏方 事无巨细地讲述唐人的生活细节、古代的奇珍异宝。 (酉阳,乃神话传说中,穆天子藏书之洞穴。俎,本来是盛放祭品的礼器,这里代指不同于正餐的奇味。酉阳杂俎,就是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
《幼学琼林》,全名《幼学故事琼林》,一名《幼学须知》,或名《成语考》。 幼学 ,界定它的受众是儿童,性质是蒙书。 琼林 ,是比喻性说法,意为精华荟萃。 故事 ,是从内容角度描述,说明该书所讲是古时候的事情; 成语 ,是从语言修辞角度界定,该书性质为习用的古语。《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全书采用对偶句写成,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全书分天时、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寿幼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狱讼、释道鬼神、鸟兽、花木33类,内容涉及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饮食器用等,丰富广博,包罗万象。是关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小型百科全书。 了解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我国zui早的典籍之一,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ji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融合了道家、儒家等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诵读《黄帝内经》,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健康意识,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自我修养。诵读本的形式更便于记忆和理解,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将《黄帝内经》中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本书完整地收录了《素问》和《灵枢》各八十一章全文,采用简体、横排、大字的形式,并为全文标注了拼音。让我们通过这套诵读本开始走进《黄帝内经》这本传统的神奇医学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