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黄帝四经》是研究先秦黄老道家的重要文献,本书给与了详尽的解释。全书四大篇,分述《黄帝四经》的四大部分。每篇下列解题,每小节下列内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释、今译、阐述组成。书末附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 ,据此读者可以更具体、更明确地了解四经的文义和思想底蕴,从而对先秦道家发展的脉络关系有新的认识,对先秦各学派之间的流脉关系有新的了解。
要想了解中国茶文化,有两部经典不能不读,一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一是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陆羽《茶经》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组成,详细介绍了茶的来源、茶具、茶的制造、茶器、煮茶之法、品茶、茶事、茶的产地等诸多方面,是我国*部系统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茶文化的综合性著作。《茶经》使茶的品饮从粗放性走向程序和艺术化,成为茶文化著作的开山之作,陆羽也因此被誉为 茶神 茶仙 。 自唐至清的数百年间,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煮器具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茶经》中提到的茶具、茶器和品饮方法等已不可行。陆廷灿《续茶经》延续《茶经》体例,通过搜集唐以后茶文化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部 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四库全书总
《国语》是 编 不是 著 ,是 选 不是 作 。《国语》文章是从西周到战国初年不同时代的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史官早就写好了的,编者只是起到选篇、编辑的作用。《国语》选编范围,包括西周、东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尽管选篇不够完备,但是像西周覆灭、齐桓、晋文称霸以及吴越兴亡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部书中得到反映。它的记载上至周穆王,下迄鲁悼公,约当公元前967年至公元前453年,历时514年。各国史料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悬殊甚大,其中《晋语》所占篇幅*多,而《郑语》只有两条材料。本书由陈桐生编译。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闲情偶寄(套装上下册)》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其中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他撰写此书确实下了很大功夫,运用了大半生的生活积累和学识库存。
暂无内容简介。。。。。。
《鲒埼亭集》是清初大史学家和文学家全祖望的文集。他以碑版墓志和书序等特殊形式,记述了明末抗清的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慷慨悲壮,文笔动人,不但有相当的史学价值,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鲒埼亭文集选注》是已故山东大学历史系黄云眉教授的一部遗稿。全书分上下两编,收碑铭传志等文共一百八十四篇,全祖望在文史方面的主要作品,俱已包罗在内。书前有黄云眉教授撰写的前言,分析了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和特点,对于全祖望表彰明季忠义的精神予以肯定,并扼要阐明全祖望在史学和文学上的高度成就及其特征,有助于读者对本书的研读与学习。
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分三个层次对《滕王阁序》进行了精细解读。第一个层次是对字面意思的解释;第二个层次是对历史背景的论述和对各种典故的考据;第三个层次是对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知识的阐释。由此,读者不仅可以立体化地理解《滕王阁序》的多层含义,而且可以举一反三,掌握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和原则。王勃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哲学观,也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 本书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学习文言文的鉴赏读物,也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掌握文言文常识和阅读方法。
基本信息 书名: 梦溪笔谈 作者: 诸雨辰 开本: *: 54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12 书号: 9787101118810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前言 《梦溪笔谈》序 故事 卷一 卷二 辨证 卷三 卷四 乐律 卷五 卷六 象数 卷七 卷八 人事 卷九 卷十 官政 卷十一 卷十二 权智 卷十三 艺文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书画 卷十七 技艺 卷十八 器用 卷十九 神奇 卷二十 异事(异疾附) 卷二十一 谬误(谲诈附) 卷二十二 讥谑(谬误附) 卷二十三 杂志一 卷二十四 杂志二 卷二十五 药议 卷二十六 补笔谈卷一 故事 辨证 乐律 补笔谈卷二 象数 官政 权智 艺文
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编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相承的道统体系,学者们将子思与孟子合称“思孟”。战国时期,学术界重视的是子思论述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兴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视,被朱熹列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