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译注》由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董楚平全注全译,1986年出版时得到何其芳、胡念贻、袁珂等文史大家的鼎力相助,问世40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曾荣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书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以战国时期楚国作品为范围,收屈原全部作品、宋玉《九辩》、《招魂》及《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是为严格意义上的楚辞全本。 本次出版《楚辞译注(彩图珍藏本)》,包括前言、题解、原文、译文、注释、注音、彩图、图释、屈原行迹图、附录十大版块,全彩印刷。对旧版一些失韵、误译的文字进行了修订润色。收录《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九歌图》《湘君湘夫人图》《渔父图》《龙舟竞渡图》等楚辞历代彩图250余幅,其中近100幅江户时代楚辞植物彩图为首次整理面世,杜若、兰芷、江离、辛夷、杜衡、薜荔、女罗、菌桂等楚
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读物。
尚荣译注的《洛阳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街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感慨历史变迁的一部记叙性作品。其内容以记录洛阳佛教寺庙为主,同时它又记叙了当时许多政治事件、重要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还原了历史事实,对正史中记载的不足具有补益之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优秀的历史地理名著,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颜氏家训》并称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本书为简体大字本,加大开本及字号,版式疏朗,双色印刷,原文、译文及注释三部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减轻视力负担,并使阅读过程赏心悦目。 繁体字本中《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敬请参阅繁体字本《论语译注》。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入上品,称其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进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进行整理,合为一编,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据其祖父 近代著名作家、学者马其昶的遗稿编辑而成。马氏折衷诸说,删繁就简,对韩集异文、注解进行校勘、订正和补充,征引广博,其中有些是未刊的手稿、抄本,文献价值颇高。书中所集评语,对读者欣赏韩文艺术成就颇有裨益。本书自1957年整理出版以来,深受学界、读者的喜爱,一版再版,并入选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著作 、 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及其整理版本 。现对原书存在的排校疏误及部分标点作了力所能及的修订,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版本。
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阐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公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所著的《韩非子》,不仅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而且汲取了先秦各种思想成果,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与复杂诡谲的社会道德,是我国古代无与伦比的政治学巨著。本书以嘉庆二十三年(1818)吴鼒所刊《乾道本韩非子廿卷》为底本,以他本校勘核定,简注通俗易懂,译文流畅准确,每篇之前有精彩提要,每一小节有深刻评析,有利于读者领会原文的内涵。
《黄帝内经灵枢》一书是中医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一。全书运用阴阳五行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对经脉、腧穴、针刺及营卫气血等,均有独特的发挥和系统精详的论述。 为了便于读者对《黄帝内经灵枢》原著的阅读和掌握,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编写的这本《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3版)》对原文进行了校勘、注释、语译,并对每篇增加题解、本篇要点等内容,对于原文中重要理论和主要论点则增补按语,提示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3版)》使文简义深的《黄帝内经灵枢》原文通俗易懂、浅显明了,易为读者掌握和运用,是阅读和研究《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参考书。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又作和斯辉)撰,是我国第1部营养学专著,具有很高的中医食疗养生的参考价值。 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兼通蒙汉医学,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乃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于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编成此书。 此书卷一、卷二以食疗、饮食制作、饮食宜忌为主要内容,列养生避忌、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等15大类;卷三载食物本草约200种,并附插图,一一介绍性味、主治。全书自成体系,图文并茂,有很高的价值。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本为底本。
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首选读物。 本次修订,文字据底本重新校勘,拼音由全国优秀科研教师秦振良老师审定。精选纸张,厚薄适中,便于携带。
东汉刘熙的《释名》,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中取材选词,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条目,训释词语一千七百多个,以事类为经,义类为纬,分为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等二十七篇,大类之下又有小类,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广泛采用 声训 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国*部语源学研究著作。它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一起,堪称汉语言文字学的 四大名著 。本版以专研《释名》三十多年的任继昉先生《释名汇校》为基础,以明嘉靖三年储良材、程鸿刊翻宋本《释名》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依三全本体例进行简要题解、简明注释和全文翻译,是一部易读易用的适合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周礼》,亦称《周官》、《周官经》、《周官礼》,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的一部经典,我国*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它涉及古代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秦汉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可谓研究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徐正英、常佩雨译注的《周礼(上下)(精)》的注释和翻译,力求通俗流畅。经文以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 周礼注疏》为底本,分节参考了杨天宇先生的《周礼译注》,注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而又有所辨析,并注意参考考古新材料及出土古文字文献。译文多用直译,并添加必要的字句以使白话译文完整通顺,这些增添的简短字句一般不另设符号标明。但少数篇目如《秋官 司仪》等礼节繁琐,需要依靠后人注解补充大量原文所无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妓女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本书以王弼《老子注》本为主校本,以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33种版本为参校本,根据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篇次,参考今本章次,依次按照帛书甲、帛书乙、王本的顺序分句分段抄录,详细对比和校勘,并对异文进行辩证,对经义进行解释,实现了勘正《老子》今本讹误,澄清其中是非,恢复经文真旨的目的,是一部研究帛书《老子》的扛鼎之作。
《史记》是中国传统史学中的经典,如何读懂经典,或者说如何让经典 好读 ?张大可教授可谓用了毕生精力。张教授通过对《史记》的研究,结合多年的古籍整理以及自身阅读的经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完美的《史记全本注译》。 这套《史记全本注译》从内容上有如下特点: 一、《史记全本注译》的内容构成 在今本《史记》基础上独立创作,增加了绪论、题解、注释、译文和段意五体内容,全书共330万字,分为九册,第一册《十二本纪》,第二册《十表》,第三册《八书》,第四册至第五册为《三十世家》,第六册至第六册为《七十二列传》。 二、宏观把握和微观解读相结合 1.序论:全面评介全书内容、创作主旨及价值、作者事迹等内容。(宏观把握) 2.题解:置于篇前,提示本卷大事梗概,帮助读者了解本篇主旨、历史大事件、作者的创作意图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蜚声海内外。增订本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的学术成果。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 《易》本是卜筮之书 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唐诗三百首》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经典唐诗选本,其中多首诗歌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本书专为青少年读者设计,同时也适合全年龄段读者,是零基础入门唐诗的bi备读物。通过注音,帮助读者准确掌握古诗读音,扫清阅读障碍,在诵读中感受唐诗的韵律之美。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四大亮点:1.注释详尽,讲授重要的古代汉语知识;2.译文信、达、雅,以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古典诗歌,在 能读诗 的基础上 读懂诗 ;3.赏析精准,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指出诗歌在内容、章法和风格上的特色,并阐发主旨。4.书末附诗人小传,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辅助诗歌欣赏。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楚辞译注》由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董楚平全注全译,1986年出版时得到何其芳、胡念贻、袁珂等文史大家的鼎力相助,问世40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曾荣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书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以战国时期楚国作品为范围,收屈原全部作品、宋玉《九辩》、《招魂》及《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是为严格意义上的楚辞全本。 本次出版《楚辞译注(彩图珍藏本)》,包括前言、题解、原文、译文、注释、注音、彩图、图释、屈原行迹图、附录十大版块,全彩印刷。对旧版一些失韵、误译的文字进行了修订润色。收录《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九歌图》《湘君湘夫人图》《渔父图》《龙舟竞渡图》等楚辞历代彩图250余幅,其中近100幅江户时代楚辞植物彩图为首次整理面世,杜若、兰芷、江离、辛夷、杜衡、薜荔、女罗、菌桂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