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本次重版尽量改正原书的个别排校及标点疏误。因整理者已故去,处理疑误时,重点参考了原书所依底本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旧注颇多取资的朱熹韩文考异等相关文献,并吸收了湖南大学昊钦根先生及其他热心读者的勘误成果。《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〇)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各方面,都对旧注作了许多订正和补充;旧本字句讹夺的地方,也作了细心的校勘。
《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本次重版尽量改正原书的个别排校及标点疏误。因整理者已故去,处理疑误时,重点参考了原书所依底本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旧注颇多取资的朱熹韩文考异等相关文献,并吸收了湖南大学昊钦根先生及其他热心读者的勘误成果。《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〇)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各方面,都对旧注作了许多订正和补充;旧本字句讹夺的地方,也作了细心的校勘。
本套书共七册,分别为:《曹操集校注》、《曹丕集校注》、《曹植集校注》、《徐幹集校注》、《王粲集校注》、《孔融陈琳合集校注》、《阮瑀应玚刘桢合集校注》 谈到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曹、七子,《建安文学全书丛书》尽可能将建安时期作家作品搜集齐全,并加以校勘和注释,以“全”取胜,一套在手,研究资料不用他求。内容上,突出其可靠性,遴选有理有据,不妄下结论。注释力求通俗易懂,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出版价值。
《金圣叹全集》是陆林教授穷十余年之功辑校整理金圣叹作品的全集,校勘精,收录全,具有权威性,在学术界和读书界得到好评,全书计分诗词曲卷、白话小说卷、散文杂著卷三编六册,其中小题才子书是首次整理,书后附录年谱、资料等研究成果。
《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共10册)》共收书7种,附录1册:之一:《寒柳堂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四:《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之六:《元白诗笺证稿》,之七:《柳如是别传》。附录:《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梦影红楼:旅顺博物馆藏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为清人孙温、孙允谟绘,共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并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000余人,主要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其绘画技法高超娴熟,既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西洋画法,既有宫廷风格的华贵富丽和文人画的内涵气韵,又有民间绘画的色彩明艳生动,通雅通俗。该画册现藏旅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唐贤三昧集》为清初标举“神韵说”诗歌理论的著名诗人王士禛所选编的唐诗读本,主要选取盛唐人诗作,凡44人,诗四百余首,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译注本,注释简明准确,今译整饬畅达,是有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作品的较为理想的注译本。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妓女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瀛奎律髓》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体现宋代“江西诗派”诗学观点,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大型唐宋律诗选集。 “江西诗派”由两宋之交的吕本中提出,追尊黄庭坚为创始人,所论多言法度,强调规模古人,以故为新,在北宋末以及南宋影响广泛深远,至南宋末则趋向衰微。方回为重振“江西”旗鼓,编纂是书。提出了“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以“格高”为宗旨,以“细润”济粗犷生硬。按类系诗,便于学习揣摩。 本书以明成化三年刻本为底本,参校元至元本、清康熙吴之振刻本。汇录了冯舒、冯班、陆贻典、何焯、纪昀、许印芳等十余家评语,对方回编选之失多有指摘,亦可从中窥见唐宋诗之争的余波。
这是对吴承恩著的《西游记》的评点之作。《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以明代《李卓吾批评西游记》为底本,参校明金陵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及《西游证道书》、《新镌全像西游记》等,对底本中的讹、倒、衍、夺作了校正,将异体字统一为正体字,重新分段,采用新式标点。
本书以清汲古阁毛表校刻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因其虽非宋椠,但讹误很少。刘师培曾说:“毛刊洪氏补注本,出自宋椠,尤为近古。”是可信的。(补注本,虽有明翻宋本(即为《四部丛刊》初编所辑者)及清乾隆间吴郡陈枚宝翰楼翻刻本、清道光二十六年长沙惜阴轩丛书翻刻本、清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翻刻本及日本宽延二年皇都书林翻刻本,皆不及汲古阁本精善。)然后与敦煌旧钞本隋僧智鶱楚辞音残卷、日本金泽文库藏唐写本陆善经文选集注残卷、韩国藏奎章阁翻刻宋秀州《文选》六臣注本、日本藏宋绍兴间明州州学翻刻《文选》六臣注本、宋理宗间建阳翻刻赣州《文选》六臣注本、宋淳熙尤袤校刻《文选》李善注本、明正德十三年高第、黄省曾翻宋《楚辞章句》本、明隆庆五年朱多煃夫容馆翻宋《楚辞章句》本、明隆庆间朱一夔、朱一龙校刻《楚辞
本书分为文献编与经学思想编两部分。文献编部分除一篇撰写目的在重新检讨《四库总目》殿本与浙本的关系之外,其余各篇均在探讨现存于世的各种提要与《四库总目》稿本的编纂时间与文献价值,试图藉此建立各种提要的先后顺序与《四库总目》稿本的年代系谱,为未来进一步比较各阶段稿本的异同预作张本。经学思想编部分则以探讨《四库总目》定本的经学观为主要目的,藉以了解此书在“汉宋对峙”的核心观念下,如何阐释各种经书讨论的主要问题。
徐志钧撰写的《老子帛书校注(增订本) (精)》特点: 古老的版本:本书以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迄今为止 古老的版本——《老子帛书》乙本为底本,参校《老子帛书》甲本、王弼本、傅奕本、河上本。 详细的校注:本书应用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知识,破解隶书文字通假的奥秘,探求文字背後的哲学真义。 深入的义释:本书着重从哲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产生老于思想的远古原始社会的背景,破除千百年来笼罩在老于身上的种种迷雾,强调其中华文化的源头与原典性质。
徐志钧撰写的《老子帛书校注(增订本) (精)》特点: 古老的版本:本书以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迄今为止 古老的版本——《老子帛书》乙本为底本,参校《老子帛书》甲本、王弼本、傅奕本、河上本。 详细的校注:本书应用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知识,破解隶书文字通假的奥秘,探求文字背後的哲学真义。 深入的义释:本书着重从哲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产生老于思想的远古原始社会的背景,破除千百年来笼罩在老于身上的种种迷雾,强调其中华文化的源头与原典性质。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素为学林所重,之前只有校点本而无注本。校点本仍有未尽如人意之处。有失校者 ,有不明音韵而误点者 ,有不明训诂而误点者 ,有不明史实而误点者 ,有不明年号而误点者 ,有不明天文而误点者 ,有不明地理而误点者 ,有不明职官而误点者 ,有不明姓氏而误点者 ,有不明书目而误点者 ,有不明文理而误点者 ,有不明出处而误点者。 总体说来,笺注非常细致得体,纠正了前人对钱大昕理解的错误,也对钱氏本人一些错漏提出见解,是迄今为止较全面较深入的笺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