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范祥雍先生费积年之功对其进行整理,成《洛阳伽蓝记校注》一书,注释详实,有助于佛教史、地理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本版吸收了近年来读者提供的建议,改正了一些讹误。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 仁政 王道 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孟子集注 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 亚圣 ,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孟子》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体现了许多理学思想。本书在影印宋版基础上又加入了释文和诵读音频二维码。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杜甫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自宋代起,对杜诗的种种注释笺校便蔚然成风,有 千家注杜 之说。钱谦益是由明入清的著名学者,其学问之广博精深素来为世所公认。他着重以史证诗,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核进一步阐明杜诗的思想内容,对相关交游、地理、职官、典章制度等的笺注亦颇有价值,可说资料翔实、论证精当,是*有影响的杜诗注本之一。
本书的写作以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为指导,将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相互释证,对《战国纵横家书》进行系统译注和研究,推动战国学术史的蓬勃发展,带来在传统文化研究上的推陈出新。本书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战国纵横家书》注释和译文加以全面整理,出版一部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校注本。同时详细考辨每章系年及辞主作为《引论》上篇、中篇、下篇冠于卷首。《战国纵横家书》集中丰富且真实可靠地记载苏秦史料,本书据此考辨苏秦及其相关人物事迹作为《附论》上篇、下篇附于文末。本书对《战国纵横家书》进行注释的同时,以现代文加以翻译,做到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本书以《引论》形式对《战国纵横家书》章节系年、辞主的存疑之处进行考证;本书以《附论》的形式考辨苏秦及其相关人物事迹,解决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历史
十三经是儒孥的基本典籍,是中华傅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逮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封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难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级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如果说二十四史是以记寅为本,从贯古今,鉴往说来,宣张门资治,更多发挥的是实用的镜鉴的作用,那末十三经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灵魂。自汉武帝接纳董促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立于学官之后,直到清代,经学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制定国策的理论信报,是士农工商各色人等齐家立身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十三经还被法典化,于是有了『春科断狱』,『礼』成了『礼法』,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于是儒学成为国家、国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广到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 国初*词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是一部关于北宋一祖八宗九朝一百六十七年的简明编年史,共十八卷。其中第一、二卷为太祖朝纪事,第三、四卷为太宗朝纪事,第五、六卷为真宗朝纪事,第七、八、九卷为仁宗朝纪事,第十卷为英宗朝纪事,第十一、十二卷为神宗朝纪事,第十三、十四卷为哲宗朝纪事,第十五、十六卷为徽宗朝纪事,第十七、十八卷为钦宗朝纪事。本次点校,选用云衢张氏集义堂刊本《续资治通鉴》十八卷为底本,以其他两个元刊本为对校本,并辅以他书进行他校。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开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的教材读物,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伦理价值观念,对千余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其观点存在时代局限性,然其所提倡的 卑弱 谦顺 执勤 等德行在过去帮助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以退为进,安身立命,同时对于现代读者在和顺夫妻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起到正面的启发作用。 《闺范》一书共四卷,*卷为嘉言,摘录了四书五经以及宋代以前的著述中关于女子教育的经典文
《王闿运全集》全面收录王氏现存著述,先后列入2011 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21 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担纲,带领专家团队,历时八年,点校整理,成书38册,1240万字。《王闿运全集》是岳麓书社继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四大全集之后,又一湖湘名人的鸿篇巨制,其文献价值重大,极具文化传承意义。包含王氏作品《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湘军志》《八代诗选》《唐诗选》《楚辞释》《周易说》《尚书笺》《诗经补笺》《周官笺》《礼经笺》《礼记笺》《春秋公羊传笺》《论语训》《尔雅集解》《六书存微》《国策选本》《史赞》《(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同治)衡阳县图志》《(光绪)东安县志》《(光绪)湘潭县志》《墨子注》《管子注》等。 本书为《尚书笺 尚
晏殊、晏几道父子为北宋词坛名家,他们创作的《珠玉词》和《小山词》深情婉美,是宋词婉约派之开创者和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对二晏词多有收辑,从明代毛晋、吴讷直至近代朱彊邨、林大椿均有辑刻,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亦收录二晏词,但校勘仍未尽完善。近代以来,二晏词或有选注本,对全集作笺释则极为少见。本书对二晏词的全部作品作了全面整理,除运用多种校本校勘外,对词中涉及的人物、年代、事件、名物、典章、故实等作了笺释考辨,还特意对词意作了讲疏,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书后收录前人对二晏词的评论,并撰有二晏简谱,对大晏、小晏的生平和创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 权威性 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本书以收罗完备,笺
方苞,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他是桐城派的开创者,文风言简意赅,雅洁洗炼,在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的影响。本书收方苞纪事、论说、书札、铭诔等各类古文近六百篇,方氏传世之文已包罗殆尽,对于方苞研究及清代文学研究均有作用。
《唐宋散文选注》由唐代和宋代上下两册组成,选录唐宋两代著名作家52人的代表作品,共计112篇,均为历代传颂的经典,如《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醉翁亭记》《赤壁赋》等。每位作者均有简介,每篇作品均有详注和简析,是阅读唐宋代散文的上佳选本。《唐代散文选注》,张撝之选注,初版于1978年;《宋代散文选注》,王水照选注,此书初版于1963年,这两种 大家小书 均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的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丛书。现将唐宋合为一套,以便阅读。
本書爲殷墟出土甲骨的整理與著錄,為宋鎮豪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叢編(*輯)》之一。《殷虚書契四編》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拓本,多為京津集、北圖、北大、歷博、曾毅公舊藏,共132片。作者對其重新整理,做出新的釋文,並附有《殷虚書契四編》材料來源表、綴合表、甲骨著錄書和拓本簡稱表,以及對《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補編》材料來源表的補充和糾正、整理說明等,十分方便學者使用。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蜚声海内外。增订本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近期新的学术成果。
《五岳游草 广志绎》是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的两部非常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其中《五岳游草》共十卷,包括岳游、大河南北诸游、吴游、越游、蜀游、楚游、滇粤游等;《广志绎》供六卷,分别为方舆崖略、两都、江北四省、江南诸省、西南诸省和四夷辑,并附《广游志》。可以说,此书所体现出来的地理学思想和成就以及所保存下来的宝贵的地理资料,足使王士性跻身于我国历史上的大地理学家之列。
《孔子家语》是记载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行的重要典籍,今本为十卷四十四篇,字数是《论语》的数倍之多。该书所记为孔子与门弟子、当时君卿大夫及时人问对言语,及有关孔子身世、家世、求学、为政、施教的记载,内容丰富,对于全面了解孔子思想及早期儒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被学界誉为 孔子研究di一书 。本次出版,以日本宽保二年(1742)嵩山房刻太宰纯《增注孔子家语》本为底本,校以黄鲁曾本、宽永本、冈白驹本、四库本、同文本诸本,并参校杂取《左传》、大小戴《礼记》、《荀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新序》、《说苑》、《淮南子》诸书,兼录学者《家语》考辨研究成果,凡引用者皆注明之。注释以训释疑难字词、标正难字音读、疏通文句义涵为主。原王肃注皆予收录,后世古今诸家之说亦酌情采录,尤其是太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 史学三长 。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 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本书系西北师范大学尹占华教授对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校注本。以南宋临安府陈解元宅刻本为底本,校以席启?刻本、毛晋刻本、明抄本、全唐诗、文苑英华等书,加以增补、整理、校注。收录了王建目前存世的全部诗歌,注释精确、校勘精审。后附有关于王建的研究资料,分评论、纪事、序跋等,尽力求全。同时附有校注者所作《王建系年考》。前言部分则详细论述了王建其诗以及在中唐诗坛上的地位。 本书曾于巴蜀书社出版,本次出版则增添了专名线、并优化了底本,核正了一些原文与注释中的讹字。另外,对一些注释也进行了增补与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