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编纂于康熙四十二年(1705),系由清康熙帝亲自动议、发起,工程浩大,蔚为壮观。康熙四十六年(1709)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烨为之作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也被称为四库全书本《全唐诗》。全书忠实记录了唐代诗人、唐代诗歌的精微全貌及壮丽历程,共900卷,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诗人 凡二千二百余人 ,传世至今,居功甚伟。 本书以地道扬州诗局本及四库全书本《御定全唐诗》为底本,囊括了其中全部诗人;诗作从近五万余首中精选4809首(约占全书十分之一),并作简要、专业之注释;诗人排序、卷次一仍其旧,另增唐诗作者索引及唐诗篇目索引,方便读者查询。集学术性、阅读性、欣赏性于一体。 于此一编,《全唐诗》概貌、精华尽收眼底,唐代诗歌发展之洋洋大观自可纵情鸟瞰。
《逸周书》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晋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删《书》之余。西汉景、武之时,有人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迹。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发盗魏襄王冢,得竹书数十车,中有《周书》残本,秘书监荀勖校定。东晋著作郎李充校书,将传世孔晁注本与汲冢本归并为一,厘为十卷,系于 汲冢书 下,不言孔注。《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卷,注曰 汲冢书 ,即从李充而来。今传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 此书所载多确实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法律思想之材料颇多,足资开发。尤其是对研究孔子儒学思想的渊源,亦属有用。其他如天文历法、气候物产、民族方国、谥法谥义、察人观物、修养处世等材料,也很丰富,不仅是史家的宝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材
《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首次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宋诗精华录》是陈衍晚年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讲授宋诗的自编教材。 陈衍论诗以兼师唐宋二代为宗,实际上是在为宋诗争地位,他把宋诗看作唐诗的发展和变化。 特点:一、按初、盛、中、晚次序,精选名家名作,凸显宋诗发展轨迹。全书分为四卷,共选129家,690首诗。二、重视五、七言近体,共选548首,近入选作品80%。三、评语本着 知人论世 的宗旨,内容广泛精到。四、整理者辑录诸家诗评,作为辅助阅读。以商务印书馆1938年5月再版本为底本。书末附朱自清《什么事宋诗的精华 评石遗老人(陈衍)〈评点宋诗精华录〉》一文。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内容包括二大部分:*部份是作品的编年笺校。这是根据各种版本和有关文献,将姜词作了编年,校勘异文和笺释词语。第二部份是《辑传》、《辑评》、《版本考》、《各本序跋》、《行实考》、《集事》、《酬赠》等,特别是《行实考》,对研究姜氏生平、交游及其著述有参考价值。*后所附《承教录》,是对书中有关资料和论点的补充。这是一本广征博引、考证详明的著作,为研究姜白石作品及其生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韦庄是晚唐五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被后人评为 典雅绮丽,风致嫣然 ;其词更是被说成 千古词宗 的发源之作,词境 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 。本书收入韦庄全部存世的诗词文,计诗249首,另附补遗72首,词54首,文4篇。书后附有 诗文残句 、 伪作考 、 诗词集评总论 、 书录序跋 、 传记资料 、 年谱简编 等资料。全书精校精注,每篇作品后集录前人对该作品的评语,注释以笺为重点,详细排比旧说,得出新解,翔实可信。词语注释也较详赅。这是一部迄今为止的收作品*全、考订*精审、资料*详备、注释精当的韦庄作品集,被列入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出版。韦庄集的整理、校注,前人已有不少成果。聂安福君在充分吸纳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更广,考辩更细,在词语注释、典故引述、史事释证、作品背景与主旨开发上,用力颇勤,取得了一些
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无论对于学者研究,还是爱好者的阅读欣赏,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可谓为苏词锦上添花。书末附有篇名索引,可使读者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篇目。可以说,本书在保证学术质量之外,兼顾许多人性化的处理,力求为读者带来方便,相信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范祥雍先生费积年之功对其进行整理,成《洛阳伽蓝记校注》一书,注释详实,有助于佛教史、地理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本版吸收了近年来读者提供的建议,改正了一些讹误。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 仁政 王道 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孟子集注 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 亚圣 ,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孟子》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体现了许多理学思想。本书在影印宋版基础上又加入了释文和诵读音频二维码。
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谄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曾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名句来:惨惨柴门凰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巳《穴饿乡纪程3》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嗣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寨。乙《羊牧之穴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温于旨表。 郭沬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穴采石矶锣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呵夫子自遗』。乙《穴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谐、评传、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解放以后,
《金匮要略》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伤寒杂病论》原书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成《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重新编次增补,分三卷,取名《金匮方论》。 现行《金匮要略》共25篇,重点为六十多种病证的诊治方法,收方剂205首。书中许多方剂,千百年来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被称为 医方之祖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杂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刻《新编金匮方论》即元邓珍本为底本,1988年日本燎原书店影印本,参校明其他四本。各篇依次分为按语、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释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 中兴四大家 。其学诗不肯死在 黄(庭坚)、陈(师道) 江西派的篱下,敢于自出手眼。他的诗颇具奇趣,令人耳目一新,时时流露出风趣、幽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诚斋体 。其散文词赋,也颇可一观。 周汝昌先生自十四岁开始读诗、作诗,如何注诗才能对今天的读者更有助益,是他常常考虑的问题。《范成大诗选》初试牛刀、与人合注《白居易诗选》之后,《杨万里选集》成为他真正将自己想法贯彻始终的部作品。本书精选杨万里诗文词赋作品,加以注释、评笺,注语清新活泼,体贴人心。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初版,1979年修订重印,深受读者欢迎,今以繁体横排全新再版,以飨读者。
《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本次重版尽量改正原书的个别排校及标点疏误。因整理者已故去,处理疑误时,重点参考了原书所依底本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旧注颇多取资的朱熹韩文考异等相关文献,并吸收了湖南大学昊钦根先生及其他热心读者的勘误成果。《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〇)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各方面,都对旧注作了许多订正和补充;旧本字句讹夺的地方,也作了细心的校勘。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与《西游记》齐名的神魔小说。讲述商纣王荒淫无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铺叙道教诸仙和众神来历,塑造了姜子牙、哪吒、杨戬、土行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等民间喜闻乐道的艺术形象。全书描写生动,充满奇异的想像,历代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书以清初 四雪草堂 刊本为底本,王维缇点校整理。钱伯城《前言》,原刊于本社1989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内容、成书等作了详细介绍。此次出版,新增注释、插图和附录三部分,以便广大读者阅读。注释600余条,重点解释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插图近200幅,选自明万历金阊载阳舒文渊刊本、清 四雪草堂 刊本、清光绪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清代墨绘本《封神真形图》等。附录,选择《史记》《尚书》《诗经》等古代典籍中对 封神演义 历史的记载,
本书为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中的一种,系对王阳明诗歌的全面汇集整理。王阳明是明代伟大的思想家、 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儒家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出色的文学家,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对其诗词作品,学界以往关注还不多,本书系对王阳明的诗歌集中进行编年、校勘、注释、集评、辑佚等系统整理,全面总结了他的诗歌成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既给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文本,也可让普通读者领略古典诗词之美。
杜甫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自宋代起,对杜诗的种种注释笺校便蔚然成风,有 千家注杜 之说。然而所谓的千家之中,难免良莠不齐,并非每本都有较高的价值。钱谦益是由明入清的著名学者,其学问之广博精深素来为世所公认。他着重以史证诗,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核进一步阐明杜诗的思想内容,对相关交游、地理、职官、典章制度等的笺注亦颇有价值,可说资料翔实、论证精当,是*有影响的杜诗注本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与多年前出版过《钱注杜诗》,此次重版,将之列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相信会受到杜诗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欢迎。
《高适集校注》,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高适集校注》在注解与评析的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 国初*词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
本书为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中的一种。全书汇辑孟浩然的全部诗歌作品,按孟诗诗体即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排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分类编次。共收诗二百七十五首,残句三联,每首诗后后均有题解、校勘、注释,以及历代名家评点。另有补遗部分,收录误入孟集或有争议的作品;附录部分,收录孟集序跋、史书志传以及唐人有关孟浩然之诗文等,以资参考。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 ,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后代读《周礼》者离不开这两家。但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讹误日增,又无标点,今人读之,困难重重。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蜀石经》以及历代善本,并吸收了国内外各家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新式标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可以说,整理后的《周礼注疏》是目前为止的*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