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战国策》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可谓一书在手,终身受益。 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从原文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章中精选了二百三十二章。这些篇章或是记录了对历史进程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入上品,称其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进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进行整理,合为一编,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尚荣译注的《洛阳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街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感慨历史变迁的一部记叙性作品。其内容以记录洛阳佛教寺庙为主,同时它又记叙了当时许多政治事件、重要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还原了历史事实,对正史中记载的不足具有补益之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优秀的历史地理名著,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颜氏家训》并称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又作和斯辉)撰,是我国第1部营养学专著,具有很高的中医食疗养生的参考价值。 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兼通蒙汉医学,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乃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于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编成此书。 此书卷一、卷二以食疗、饮食制作、饮食宜忌为主要内容,列养生避忌、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等15大类;卷三载食物本草约200种,并附插图,一一介绍性味、主治。全书自成体系,图文并茂,有很高的价值。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本为底本。
本书为简体大字本,加大开本及字号,版式疏朗,双色印刷,原文、译文及注释三部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减轻视力负担,并使阅读过程赏心悦目。 繁体字本中《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敬请参阅繁体字本《论语译注》。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 《易》本是卜筮之书 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评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内容博杂,既有对礼乐祭祀等国家大典的记述,也有对民间传闻、鬼神信仰的辨正,还有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涉及汉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了解汉代风俗的*手资料。本书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过整顿风俗,树立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净化民众的思想,从而帮助东汉王朝摆脱危机,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孙子兵法》是兵学史上z重要的典籍,《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z为重要的传本。该书汇集曹操、杜牧、李筌、王皙、梅尧臣、贾林、张预等十一家注释,使《孙子兵法》一书的内容更为丰满。各家注释不仅解释文字、疏通文意,而且加入了大量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这样使对作战谋略的阐释不流于单纯的说理,如此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兵家策略。本书所据底本为宋刊本。 1.当前流通的《孙子兵法》中z善之本,注释丰富,校勘精良; 2.简体横排。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箾》时,以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本书书名中 观止 二字即由此而来,是表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读本。 吴乘权和吴大职是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乘权字楚村,博览经史,学识丰富,一生以授馆为业,所著除《古文观止》外,尚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大职字调侯,秉承家学,颇有才气。他同叔父吴乘权一起在家乡 课业子弟 。《古文观止》就是他们教授弟子诵读古文的讲义。
东汉刘熙的《释名》,从天文地理、人体、人伦、语言、衣食起居、文书、器具、病丧共八个大类中取材选词,收录了一千四百多个条目,训释词语一千七百多个,以事类为经,义类为纬,分为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等二十七篇,大类之下又有小类,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广泛采用 声训 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国*部语源学研究著作。它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一起,堪称汉语言文字学的 四大名著 。本版以专研《释名》三十多年的任继昉先生《释名汇校》为基础,以明嘉靖三年储良材、程鸿刊翻宋本《释名》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依三全本体例进行简要题解、简明注释和全文翻译,是一部易读易用的适合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妓女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本书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书末还附有词典,可以帮助读者籍自学方式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本书为袁珂先生在系统研究《山海经》基础之上,经过校勘、考辨、注释,为读者与研究者提供的一部传统文化典籍经典之作。《山海经校注》自出版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于1984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一等奖,是研究中国上古图腾社会珍贵史料、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著作。 与一般校注类著作相比,作者以其深厚的神话功底,旁征博引,对《山海经》中相关神话的解读颇有独到之处。注释除引经据典外,还注重《山海经》本身的内证、新近文物出土的学术成果,以及金文和甲骨文等方面的运用,不但解释了中国远古神话的问题,而且对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随文所配插图,更弥补了古本《山海经》有图,而今已亡佚的缺憾。 为满足不同作者的阅读需求,此次编辑出版简体横排本。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
《列子集释/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还有不少读者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我们修订完善这套书,在此谨致谢忱。 《列子集释/新编诸子集成》目前以平装本行世,每种单独定价。近期我们还将出版精装合订本,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本书从曾国藩授翰林院检讨(1840)到去世前一年(1871)所写1000多封家书中精选506封,分为《禀祖父母》《禀父母》《禀叔父母》《致诸弟》和《与二子书》五部分,展示了曾国藩在修身、处世、齐家、治学、交友、教子、识人、用人等方方面面的实战经验与心得体会,可谓 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 , 出之有本,言必由衷,如揭肺腑以相告语 ,是现代人教育子女、建设家风、读书治学、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绝佳指南。 本书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印行的仿古字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对有据可查的疏漏错误进行了校勘订正,对不可考据的疑问则遵照原文收录,原书中的夹注、旁注也予以保留,并采用中国传统的 子注合本 方式,注文以小字形式紧随原文,这样既方便阅读,又不至于打断文气。此外,从方便读者角度出发,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典
《曹操集》(收于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编于1959年,分为诗集、文集、孙子注、附录、补遗几个部分,是曹操著述及相关资料搜集得比较齐备的本子。该书是以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为底本,稍加整理和补充。增加的《孙子注》,取自《孙子十家注》。附录则有《三国志》魏武本纪(含裴松之注)、江耦所编《曹操年表》以及节录自姚振宗《三国艺文志》的《曹操著作考》。现据此繁体本改排简化字本。 1.一本书即可从生平、为政、军事、文学等方面全方位了解曹操; 2.简体横排。
万历帝十岁登极,少年天子励精图治,与张居正联手打造万历盛世。张居正死后,却对其抄家清算,掀起数十年党争。其后二十几年不上朝,被大臣痛批 酒色财气 。运筹 万历三大征 ,战果辉煌,*后岁月却为辽东战事所困。在位四十八年,一生分为黑白分明的两段,心灵在成长中蜕变。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压抑、偏执与报复?他的人性弱点为他的王朝带来了哪些厄运? 古代帝王操控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自己何尝不被 高处不胜寒 的身份操控?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从普通人性的视角,以专业的史学修养与生动的文学叙事,真实再现了万历帝和他的朝代。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系统总结论述了汉晋之际流行的神仙养生思想,全面记载了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与应用,集魏晋以前神仙思想、道教方术之大成,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我国古代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次整理,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采校包括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刊本和孙诒让、俞樾、罗振玉诸人校本以及道书《神仙金汋经》《云笈七签》在内的十二种文献,并择要注释而成。
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首选读物。 本次修订,文字据底本重新校勘,拼音由全国优秀科研教师秦振良老师审定。精选纸张,厚薄适中,便于携带。
《千字文》是南朝梁代周兴嗣应梁武帝萧衍之命于公元六世纪初期编撰的一本蒙学读物,用一千个不同的常用汉字来概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相当于一部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流传到今天已经有1500年了。《千字文译注》则是今人解读《千字文》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作者蔡国根先生对《千字文》情有独钟,缘分颇深,他积十五年心血完成此书,为的就是传承发扬这本千古奇书中蕴含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译注原文以西安碑林藏宋刻智永本为基础,以求真、求通为目的,将《千字文》分成14节,每节包含若干句不等,每句8个字,一共125句,即125个单元。每一节有 导言 ,每一句有 题解 、 注释 和 译文 。 导言 和 题解 的篇幅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释简洁明了,译文通达流畅,可对照原著互文
新编诸子集成丛书,自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学术界特别是新老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已形成规模,成为学术研究必*的基础图书。丛书原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拟目三十多种,后经过调整,确定为四十种,今年将全部出齐。第二辑原来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有的项目已经列入第一辑出版,因此我们后来不再使用第一辑的提法,而是统名之为新编诸子集成。 随着新编诸子集成这个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丛书划上圆满的句号,作为其延续的新编诸子集成绩编,现在正式启动。它的立意、定位与宗旨同新编诸子集成一脉相承,力图吸收和反映近几十年来国学研究与古籍整理领域的新成果,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提供更多的子书品种和哲学史、思想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