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春秋繁露》又名《董子》,乃西汉一代儒宗董仲舒(约前一七九 前一〇四)之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学说之思想体系,同时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梁启超谓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 《抱经堂丛书》本堪称迄今为止《春秋繁露》各版本中的刻本,历来颇受重视和好评。郑珍在《题移写〈春秋繁露〉卢氏校本》中曰: 卢绍弓复加考核,尤极精详。 李慈铭云: 阅《春秋繁露》,抱经堂本,凡十七卷八十二篇,为足本。 耿文光谓: 卢校本甚精,而脱文衍文尚多,疑误处亦复不少。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在《春秋繁露》条中注明: 抱经堂刊本善。 顾廷龙的《春秋繁露跋》指出: 嘉靖本及《汉魏丛书》本,卢抱经皆校过,其佳处已采入校本中。天启本亦曾手校,已由八千卷楼归江
梁启超著,介绍中国晚明至民国十二年近三百年来学术发展的专著。 据一九二九年上海民志书店刊本影印, 共十六章。本书系统介绍了清代学者在经、史、哲、文、音韵、训 诂、历算、地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知识。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收藏彝文古籍1000余部,其中的15部经全国古籍评审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审,入选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第三批:清乾隆年间《贿赂经》抄本;清嘉庆七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八年《签书》抄本;清同治二年《彝族六祖源流》抄本;清光绪十六年《献水经》抄本;清光绪二十八年《献牲 合灵 本命方经》抄本;清光绪二十九年《献酒献茶经》抄本。其中《彝族六祖源流》、《贿赂经》、《指路经》三部彝文古籍参加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第四批:明刻本《劝善经》;清乾隆十九年《卖查》;清乾隆三十二年《祭奠经》;清道光十年《池普纳氏族辖地及叙谱书》;清咸丰四年《叙谱续代书》;清光绪二十三年《祭场解口舌罪经》;清宣统三年《北方尼诺史》。项目拟在修复补缺破损字的基础上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寰宇读碑书系: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更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康有为著,据一九一七年京师美使馆之美森院刊本影印,是书收入《万木草堂丛书》。二十卷,卷首有康有为《序》, 逐卷对《论语》进行注疏,在注疏体例上,每一卷先在开头解题,然后注明 章数, 再对每一章抄录原文进行详细注解。注解时 通常 先解释个别字词 ,然后 引证 前代 儒学诸家如 郑玄 、朱熹的注疏阐释句义, 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为主,融通古今,兼摄中外,对儒家经典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以期达到 化古昔为今务 的政治功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本书据1927年铅印本影印,王国维撰。全书二十四卷,分为艺林八卷,包含古史、古文字、古音韵、经字等方面的研究;史林十四卷,包含殷周史事、秦汉地理、西北史地、汉魏碑刻、两汉简牍、敦煌文书等方面的研究;别集二卷,讲述有关古代史地器物的论文。《观堂集林》在学术上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不仅推动了古代文字的研究,同样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是我国研究文学历史的重要著作。
薛福成纂辑,根据清光绪十三年刊本影印,四卷。卷首有黎庶昌《序》、薛福成《序》及《凡例》。卷一分上下编,上编为禀牍文,下编为禀牍详文。卷二为书牍。卷三为咨、移、札、照会、告示。卷四为电报。《凡例》云,各类文 各以岁月之先后为次第 编排。所录各文, 一篇有一篇之用,或尚恐原文义蕴未宣,则附识数语,以畅其言。又有一二要端,关系*钜,而禀咨等九类中无可见者,亦详记于附识之中以备将来防海程式。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所著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清代胡鉴作注,全书共五卷。此书约成书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是一部理论性与系统性较强的诗话著作。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个部分,全书“论诗书大旨,取盛唐为宗”,提出了如“兴趣”“妙语”“别才别趣”“以禅喻诗”等许多创造性的诗论。底本为清光绪七年(1881)胡鉴所注的《沧浪诗话注》。
戈公振 著,据一九二七年商务印书馆 刊本影印。前有戈公振《序》,正文包含 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内容。 戈公振给报纸下的定义: 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 他还提出: 新闻当新鲜,有如蔬菜鱼肉不可陈腐。 揭示了各阶级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共同要求。
谢无量编著,据一九一六中华书局刊本影印。六大文豪分别指 屈原、 司 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韩愈中国古代六位大文学家 。共六编,每编列举一位文豪的传略、在文学上的价值、代表作品及其成就,创作思想等内容。 以六家为主,仍各考其渊源所自,次及并世之人,次及感势所被,兼明各家所连属之道,学者既能六家之神理,又可由是以辨古今文学之源流也。
中国 近代旅行著作,十二卷,载振著,上海文明书局 1903年铅印本。1902年,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在伦敦加冕,应英国外务部邀请,清朝派出镇国将军载振前往英国参加加冕仪式,途中经过比利时、法国等国家并进行考察。此行历时约半年,载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考证了各国的政治、学术、律令等方面后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并且写出《英轺日记》,对于后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陶孟和著,据一九二五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刊本影印,文存收集了作者 1915 1924 年的文章共 33 篇,这些文章曾在《新青年》《新教育》等多种期刊上发表过。全书分三卷,*卷主要关于社会学内容的文章;第二卷是关于政治学内容的文章;第三卷是关于教育学内容的文章。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n n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浙江官书局刊本影印,共十二卷。许景澄曾担任清政府驻五国公使,期间出使西欧各国,收集大量国外船只的文献,本书内容包括了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日本等十九个国家的舰船情况,各卷详细记录舰船名称、尺寸大小、航速马力以及火力配置等基础资料,并附有大量船身的旁视图、平视图、横剖图等,共计约230余幅,*终整理成书,是当时研究世界舰船制造史和航海史的重要资料。
《奎文萃珍·历代古人像赞》收录自传说时代至宋代以来共88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如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光武帝、蜀昭烈帝、魏太祖、吴大帝、司马懿、晋元帝、宋武帝、齐高帝、梁武帝、陈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宋太祖、宋仁宗、宋高宗等等,图均为半身像,每图右上角题人物姓名,左上角题赞辞,文字均为行楷。 《奎文萃珍·历代古人像赞》是现今所见刊刻时间版画人物肖像画集。笔力和刀法都是刚劲而不流于粗豪,工致而不流于板涩;富有生动的描写力,使每个图象都显得神采奕奕。相较于明万历时胡文焕刻的《历代圣贤像赞》和王圻在《三才图绘》所收的历代名人图像,技略高一筹。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所著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清代胡鉴作注,全书共五卷。此书约成书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是一部理论性与系统性较强的诗话著作。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个部分,全书“论诗书大旨,取盛唐为宗”,提出了如“兴趣”“妙语”“别才别趣”“以禅喻诗”等许多创造性的诗论。底本为清光绪七年(1881)胡鉴所注的《沧浪诗话注》。
《小窗幽记》是明末出现的一部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全书共十二卷,该书的纂辑者一般认为是明末陈继儒。但经过某些学者的考证,认为此书是清乾隆时期书商将明代陆绍衍的《醉古堂剑扫》改头换面而成,两书的分卷、卷名和内容基本相同。全书按照按照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分为十二卷,一千五百余则,每卷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事等,文字“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奇书。 此书底本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问心斋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