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嘉定十年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递修本。 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春秋繁露》又名《董子》,乃西汉一代儒宗董仲舒(约前一七九 前一〇四)之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学说之思想体系,同时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梁启超谓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 《抱经堂丛书》本堪称迄今为止《春秋繁露》各版本中的刻本,历来颇受重视和好评。郑珍在《题移写〈春秋繁露〉卢氏校本》中曰: 卢绍弓复加考核,尤极精详。 李慈铭云: 阅《春秋繁露》,抱经堂本,凡十七卷八十二篇,为足本。 耿文光谓: 卢校本甚精,而脱文衍文尚多,疑误处亦复不少。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在《春秋繁露》条中注明: 抱经堂刊本善。 顾廷龙的《春秋繁露跋》指出: 嘉靖本及《汉魏丛书》本,卢抱经皆校过,其佳处已采入校本中。天启本亦曾手校,已由八千卷楼归江
梁启超著,介绍中国晚明至民国十二年近三百年来学术发展的专著。 据一九二九年上海民志书店刊本影印, 共十六章。本书系统介绍了清代学者在经、史、哲、文、音韵、训 诂、历算、地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知识。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收藏彝文古籍1000余部,其中的15部经全国古籍评审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审,入选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别是:第三批:清乾隆年间《贿赂经》抄本;清嘉庆七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年《指路经》抄本;清道光十八年《签书》抄本;清同治二年《彝族六祖源流》抄本;清光绪十六年《献水经》抄本;清光绪二十八年《献牲 合灵 本命方经》抄本;清光绪二十九年《献酒献茶经》抄本。其中《彝族六祖源流》、《贿赂经》、《指路经》三部彝文古籍参加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第四批:明刻本《劝善经》;清乾隆十九年《卖查》;清乾隆三十二年《祭奠经》;清道光十年《池普纳氏族辖地及叙谱书》;清咸丰四年《叙谱续代书》;清光绪二十三年《祭场解口舌罪经》;清宣统三年《北方尼诺史》。项目拟在修复补缺破损字的基础上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寰宇读碑书系: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更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康有为著,据一九一七年京师美使馆之美森院刊本影印,是书收入《万木草堂丛书》。二十卷,卷首有康有为《序》, 逐卷对《论语》进行注疏,在注疏体例上,每一卷先在开头解题,然后注明 章数, 再对每一章抄录原文进行详细注解。注解时 通常 先解释个别字词 ,然后 引证 前代 儒学诸家如 郑玄 、朱熹的注疏阐释句义, 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为主,融通古今,兼摄中外,对儒家经典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以期达到 化古昔为今务 的政治功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薛福成纂辑,根据清光绪十三年刊本影印,四卷。卷首有黎庶昌《序》、薛福成《序》及《凡例》。卷一分上下编,上编为禀牍文,下编为禀牍详文。卷二为书牍。卷三为咨、移、札、照会、告示。卷四为电报。《凡例》云,各类文 各以岁月之先后为次第 编排。所录各文, 一篇有一篇之用,或尚恐原文义蕴未宣,则附识数语,以畅其言。又有一二要端,关系*钜,而禀咨等九类中无可见者,亦详记于附识之中以备将来防海程式。
戈公振 著,据一九二七年商务印书馆 刊本影印。前有戈公振《序》,正文包含 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内容。 戈公振给报纸下的定义: 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 他还提出: 新闻当新鲜,有如蔬菜鱼肉不可陈腐。 揭示了各阶级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共同要求。
谢无量编著,据一九一六中华书局刊本影印。六大文豪分别指 屈原、 司 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韩愈中国古代六位大文学家 。共六编,每编列举一位文豪的传略、在文学上的价值、代表作品及其成就,创作思想等内容。 以六家为主,仍各考其渊源所自,次及并世之人,次及感势所被,兼明各家所连属之道,学者既能六家之神理,又可由是以辨古今文学之源流也。
中国 近代旅行著作,十二卷,载振著,上海文明书局 1903年铅印本。1902年,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在伦敦加冕,应英国外务部邀请,清朝派出镇国将军载振前往英国参加加冕仪式,途中经过比利时、法国等国家并进行考察。此行历时约半年,载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考证了各国的政治、学术、律令等方面后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并且写出《英轺日记》,对于后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陶孟和著,据一九二五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刊本影印,文存收集了作者 1915 1924 年的文章共 33 篇,这些文章曾在《新青年》《新教育》等多种期刊上发表过。全书分三卷,*卷主要关于社会学内容的文章;第二卷是关于政治学内容的文章;第三卷是关于教育学内容的文章。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浙江官书局刊本影印,共十二卷。许景澄曾担任清政府驻五国公使,期间出使西欧各国,收集大量国外船只的文献,本书内容包括了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日本等十九个国家的舰船情况,各卷详细记录舰船名称、尺寸大小、航速马力以及火力配置等基础资料,并附有大量船身的旁视图、平视图、横剖图等,共计约230余幅,*终整理成书,是当时研究世界舰船制造史和航海史的重要资料。
虚受堂 为室名,意为 朝夕读书游憩之所 。据清宣统二年上海国学书社刊本影印,是书十六卷,前有陈毅《序》,苏与《序》。《虚受堂文集》由时论、序跋、传记、行状、道碑、墓志铭、墓表等构成,所涉内容颇为丰富,是研究王先谦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思想的重要史料。
王闿运撰,十六卷,据清光绪十二年成都墨香书屋刊本影印。 1864年湘军攻破南京,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湘军在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想要以修志来反映湘军的史志。但曾国藩在世时,王闿运并没有编纂《湘军志》。后 王闿运应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之请,光绪元年开始收集湘军的有关资料,光绪三年( 1877)到光绪七年(1881)是《湘军志》的成书过程,这是王闿运自认为*得意的史学著作,内辑湘军防守篇、水师篇、临淮篇、平捻篇等十六篇军志,为研究湘军的重要史料。
侯文华,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先秦诸子散文文体及其文化渊源》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批准号11 ZD103)阶段性成果。共分八章,分别论述《论语》与春秋君子文化,《老子》与箴诫传统,问对体与咨议制度,经释体与说书传统,先秦寓言、小说与俳谐风尚,说唱与先秦诸子文献,先秦 论 体演进及其成就,先秦诸子言意观与文体,对先秦诸子的各类散文文体的发展渊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据一九三三年刊本影印,钱基博著。《现代中国文学史》主要阐述了清末民初学术兴衰递变的发展轨迹。全书分上、下编两部分,上编包含古文学,分文、诗、词、曲四种文体,论述当时著名的古文学家;下编讲述新文学,分新民体、逻辑文、白话文等三部分,是一部研究我国近代文学历史发展、了解当时政治、社会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本书 据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刊本影印,共计十四卷,本书记录了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间,清代官员许景澄出使俄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时发给总理衙门的咨文和信函,共计168首,包括了众多附录,具体有合同、节略、公约、条款、价单等文件,是中国近代一部不可多得的外交著作。
文集,清黎庶昌撰,六卷, 清光緒十九年( 1893)上海醉六堂刊本, 约十一万字。此集以园名题集,卷首有 薛福成《序》,卷末附罗文彬《跋》,正文六卷,辑录奏议、序跋、书札、墓表、墓志铭、家传、别传、史论、祭文、游记、考证等诸体文近一百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