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日本三种美学的理论书籍,分成《幽玄》《物哀》《侘寂》三册,系统阐述日本美学的概念和发展渊源。 《幽玄》 幽玄 *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 幽玄 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大西克礼将 幽玄 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物哀》 物哀 一词*早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 物哀 ,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 在于物哀 。本居所指的 哀 ,
本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拜访艺术创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书中走访了14位艺术家的住宅,以建筑师的眼光,发掘潜藏在建筑中的人性温度和独特灵感。书中走访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爱艺术亦爱生活,利用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小物品,辅以各自擅长的手艺与匠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 手作私宅 ,令家居空间充满创作者的血与骨。栖身之所是 房子 ,容纳起生活才成为 家 。跟随本书发掘日常乐趣,搭建起创意生活的舞台,让住宅充满潜在的可能性。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其地东有鸭川,西有山阴道,南有巨椋池,北有船冈山,是一块 四神相应 的福地。这就是今日的京都。 这座仿照中国古都建成的城市初被称为 平安京 ,从规划时就被致力打造成为日本的 千年之都 ,平安宫与罗城门、东寺与西寺、金阁与银阁 共同构成华丽舞台,《源氏物语》《平家物语》在此上演,能乐、狂言在此孕育成型。 建都至今一千二百余年的京都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经历无数灾难与兵燹的古都如何浴火重生?孕育于其中的市民文化如何改变甚至主宰了城市的命运?这座城市见证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兴衰更迭,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悲欢离合,京都人的智慧与力量,也在古都的一次次新生中显露无遗。
日本的细节: 《日本的细节》是著名学者蒋丰的全新力作。作者旅日三十年,经过悉心观察、思考,通过上千个细节,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日本。 书中内容涵盖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新的方式,体现日本的创新细节、匠心精神、人性关怀、教育理念、社会文明等,比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并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 本书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形式新颖。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细节知日,通过理性对比与思考,达到淬炼心性,获得正确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的目的。 日本的细节2: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
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发展为与伦敦、巴黎比肩的国际大都市 作为东京的前身,江户町开创性地打造 の 字形城市布局,巧妙利用山丘、河流等自然地形,不受限制地不断向外扩张。历经五十年光阴,曾经荒芜的江户发展成为热闹非凡的日本大都市。然而,明历三年的一场大火,却使江户城大天守和江户町毁于一旦。 浴火重生,谱写出一部至今不褪色的 江户文化史 德川幕府以一套崭新的计划完成重建工程,应对都市清洁、治安等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建设工程使得江户成长为一座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 江户的市民文化也由此蓬勃发展,无论是歌舞伎、大相扑,还是浮世绘、浮世风吕,在传承与发展中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
本书以汉口为主体,就中国娱乐业近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研究,尤其就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期,汉口在戏曲、电影业、茶馆、民众乐园等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从传统到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无我茶会是源于我国台湾的一种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于中国本土的新茶道文化,为当代茶道思想的载体,现已成为世界主要喝茶地区通行的茶会形式,目前正在各地爱茶人群中流行开来。茶会模式自1990年实施27年,10多个国家,10000多场次,500000多人次参与,188条茶会操作细节,共同专注于茶道技术与艺术的生命力。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无我的无也不是“空”、不是“忘记我”、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藉“茶”将之纯化为无,创造一个茶道理想国。本书提供了相当精密的一套科学方法,将茶会之前、之后或进行时的“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的实际操作技艺一览无。作品以干净清晰笔触,解释了“无我茶会”是什么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尽头吗?它的边缘究竟在何处?自创世之初,奇境之国便萦绕在伟大探索者的遐想和文字里,它们抑或自汪洋大海中浮现,抑或骤然出现又消隐无踪,抑或笼罩在无尽的传说之中。多少个世纪以来,水手、探险家和勘探者留下了无数关于遥远世界的奇闻异事:阿弗洛狄忒诞生的基西拉岛,藏有金羊毛的科尔基斯,怪兽横行的穆塔帕王国 不止于文字,远方传言激励了一代代探索者离开家乡,去开拓新大陆。哥伦布受马可 波罗的启发,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詹姆斯 库克在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的途中,发现了澳大利亚这片热土;葡萄牙水手们在航海家恩里克的推动下,纷纷启航探索非洲大陆的西海岸,最终抵达遍布香料与宝石的东方古国。本书邀您跟随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16世纪的伟大探险家,跟随古往今来的诗人、涉猎广泛的作家和学者,一同
独居老人=悲惨的晚年?! 《独居老人》中作者采访呈现的16位老前辈,会用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打破世人的这种偏见。他们中有的独身已久,有的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一一送别至亲好友,也有的兄妹子女仍健在于某处。他们每个人虽然不怎么富裕,但都在一间小屋,埋首于喜欢的事物 摄影、跳舞、画画、放电影、乘摩托车兜风、表演行为艺术、走唱街头 没有压力,没有人际关系的纷扰,也没有对未来的不安,看起来每一天都过得相当愉快。他们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唯独年岁稍长而已。敢于做独居老人,敢于不察言观色,也是一种适用于如今这个日益老龄化的社会的STYLE。
本书稿包括引言和文化环境文化发展沿革物质文化习俗民间信仰传统艺术风俗习惯文化节会等内容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马来西亚文化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充分的描写,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马来西亚文化的发展脉络,又能从微观的角度了解马来西亚文化习俗的基本特质
作家王蒙的新书《伊朗印象》,记录了作者2006年冬访问伊朗期间的所见、所感、所思,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伊朗的古老文明和多彩文化。本书文字优美,将会使更多的中国读者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伊朗,将是中国人民了解伊朗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