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审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对北京的27处地标性景点予以解读。这27处地标性景点分别是紫禁城、长城、中轴线、天坛、钟鼓楼、圆明园、胡同和四合院、天桥、积水潭、旧城墙和门楼、燕京八景、国子监、贤良寺、颐和园、砖塔胡同、什刹海、琉璃厂、红楼、湖广会馆、菜市口、法源寺、燕园、清华园、南锣鼓巷、陶然亭、铁狮子胡同、前门八大胡同,与走马观花式旅游不同,作者边行边思,带您走进北京的心魂深处。诚如作者所言, 掩卷之余,在幽静的灯火阑珊处,文化北京变为我们心里*温情的底色,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沧桑的历史感,如同一副尽收人间繁花似锦、悲欢离合的煌煌长卷,穿越世事和历史的风雨,缓缓展现于每一个关注北京的读者面前。 本书是人文北京、古都深度游的***书籍。
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作者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全书分为十章,从北京的现实入手,以五十多年来北京城营建史中的历次论争为主线展开叙述,其中又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重点,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等一批建筑师、规划师的人生故事穿插其间,试图廓清 梁陈方案 提出的前因后果,以及后来城市规划的形成,北京出现所谓 大屋顶 建筑、拆除城墙等古建筑的情况,涉及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 批判复古主义 、 大跃进 、 整风鸣放 、 文化大革命 等历史时期。 与文字同样重要的是书中选配的三百余幅插图,不乏私人珍藏的照片及画作,如梁思成先生工作笔记中的画作和首次发表的梁思成水彩写生画。
愚园路,历经一个世纪建设,从未更名,历史与现代交织缱绻,构成复杂、多元、多层的社会街区图景。漫步愚园路,在风格迥异的建筑形态中感悟历史的醇厚积淀,在穿巷走弄间体悟城市氤氲的人间烟火气。本书精选数百幅精美图片,全景式展现愚园路建筑风貌,总结美食、咖啡、潮店、文学等打卡路线,让读者在建筑与人的故事中,读懂上海。
上海汉口路,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约1500米,一百多年来,汉口路承载过近代风云,见证过上海成长,留下过无数前人的足迹,书写过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奇迹。上海汉口路不仅是报业街,还是海关街、金融街,满满的历史、墨香与传奇。优秀历史建筑林立,坐落着曾经的申报馆、海关大楼、扬子饭店等,气场不可名状,气质深不可测。本书稿从建筑、美食、名人名迹等方面,书写汉口路上的历史风云,挖掘曾经在此驻足的历史名人以及发生的传奇故事等,结合数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这条百年马路的悠久历史。
本书是《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出版计划的普及本,是突出普及性、可读性、传播性的城市建筑文化读本。本书共收录上海地区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书和伴手礼。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 文 、 旅 、 声 三个部分。主体内容为建筑图文,建筑数量仍为56处,仍分春申古风、中西交汇、都会映象、梧桐深处、海上华章五个篇章。以别册形式,添加10 101条建筑微旅行路线内容,体现 以脚步丈量人民城市 的精神。随书印刷 建筑可阅读 音频有声版的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码欣赏本书音频内容。 本书形态为单行本,另配别册
City walk风起自上海。自诞生了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 的概念后,所有喜欢遛弯、荡马路且对城市人文历史带感的男女老少,都欣然投入都市行走中去。上海,无疑是国内被漫步得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 如果City walk有一个比较中国化、知性化的名字, 叩街问巷 是太合适了。本届都市人,叩街问巷去!这是著名专栏作家何菲女士为《叩街问巷:一个人的上海马路叙事》这部图文并茂的描摹上海马路与老建筑的散文随笔集所作序言的标题。 200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 非知名作者 、工科男周林所著的《叩街问巷: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在没有任何签售活动的前提下,此书在当年畅销书如云的上海书展图书销售榜名列第7,也一定程度引领了当年上海的叩街问巷风。文字作者周林是责编朱志凌在博客时代 打捞 的一位素人作者。 时隔16年,作者和编者重新
本书著者十余年来从事老上海银器历史文化研究与展陈策划。此书以古代上海银器开篇,以近代上海银器为论述重点。近代上海银器历史文化研究,采取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逻辑。总论近代上海银器及产业历史与概貌,分述老上海银器首饰产业链中之使用消费、生产供应背后的上海人、上海事。附录1906 1948年上海银楼、外国首饰店名录,为学者深入研究老上海银器历史文化提供线索。 本书研究成果填补了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背后诸多城市记忆空白;本书既有全貌勾勒,又有诸多具体案例与细节描述,通篇采用实物与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使银器视角中的上海城市记忆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上海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与江南文化等众多元素在此融合衍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上海建筑文化,为上海展现别样的人文气象提供了深厚积淀。本书基于 建筑可阅读 的理念,用精选的图片、简洁的语言介绍了上海市富有特色的十几条马路,如安福路、武康路、复兴路、南昌路、思南路等,通过介绍,读者不仅能够阅读位于这些马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欣赏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千姿百态,而且能更深入地了解掩盖在这些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进而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上海市城市建设海纳百川、包容万千的发展史。
本书汇聚葛剑雄、李天纲、张乐天等16位致力于上海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方面,多维度展现上海的人文魅力,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著作。全书分为 史话上海 潮起上海 烟火上海 三个部分,既从地理、考古、方言等方面解读上海的历史变迁与江南底蕴;又聚焦近代,带领读者回到20世纪,感受上海经历的思想洗礼和社会变革,讲述了红色文化在上海的孕育与传播;此外从饮食、服饰、书信等多个侧面,与读者共读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书中还配有140幅表现上海风貌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色。
本书为全彩色、立体化教材,全书彩图1000余幅,扫码视频200余个,电子画廊图片逾5000幅。 本书内容包括国内纺织非遗技艺、国外纺织非遗技艺和现代服饰面料三个部分。国内纺织非遗技艺涵盖20余个民族的典型纺织传统技艺,如缂丝、织锦、新疆艾德莱丝绸、织毯、剌绣、蓝印花、枫香染、扎染、泥染、蜡染、香云纱、漳绒等;国外纺织非遗技艺涉及33个国家的织锦、地毯、挂毯、藕丝纺、西阵织、蜡染、缬染、泥染布等;现代服饰面料部分涵盖丝织、色织、毛织、化纤纺织、针织等面料的特征和织造工艺。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纺织、服装、非遗、艺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中小学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劳动教育读本,还可以供广大纺织非遗爱好者学习参考。
爱上北外滩 关于虹口的记忆 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任主编,由《虹口港》《乍浦路》《虹口源》三本图书组成。本书所界定之 虹口源 ,取自已有之 外滩源 徐家汇源 ,意为虹口近代城市之源。其位置起始在 文监师路 (今塘沽路)与 百老汇路 (今大名路)口三角形夹角出,此处原为19 世纪中叶所建美国圣公会救主堂,虹口甚至整个沪北地区近代城市化,由此处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张。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特质。沿黄河而行,从上游直至下游,一场黄河探寻之旅,是寻找黄河历史记忆之旅,是感受黄河流域风土人貌、时代变迁之旅,更是真实体会黄河文化生生不息的酣畅过程。 《黄水谣:沿黄纪行》按照黄河上、中、下游分为三辑,对黄河全流域重要城市、关键节点进行了扫描,多点和多侧面展现了黄河流域的历史性变化,文章旁征博引,有历史性的探讨,也有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方面的思考。通过近距离观察,带领读者更加真切地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如何谈论 故乡 ,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心境。在一个虚拟世界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谈论 在地 且有 实感 的故乡,已然不纯粹是怀旧,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想与生活趣味。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对于故乡潮州的一次文化探寻,也是 却顾所来径 的深情回望。书中以 潮州 为题,论文、随笔、演讲、序跋,体裁丰富,指归却一:故乡。无论是体味故乡的地域特质、生活方式、文化品格,还是谈论故乡的地方文学、乡土教材、文化名人,都是一种别样的 返乡 。至于那些对童年与青春的记录、对亲人的念怀,更是与读者分享的自家心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今日的我们,该如何怀乡,或如书中所言: 不妨就从自家脚下,一直说到那遥远的四面八方。
本书分为 大盘小膳 面面俱到 有米之炊 鱼羊为鲜 秀色可餐 流光溢彩 六章,以讲述新疆各族人民 有滋有味 的生活故事的形式,全面且细致地介绍了新疆的特色美食,生动展现了新疆的民俗、美食文化,客观反映出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新疆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内外读者真实地了解新疆。
海派文化地图 丛书16卷按照上海的行政区域划分,把一个个海派文化的地标、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阐述了海派文化在各区内发源、分布、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上海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包容、创新时尚、务实精致的文化性格。本书精选丛书部分篇章,并补充时效性更强的内容,辅以英文提要、相关图片,既作为丛书导读本提供概览,也可供广大读者感受海派文化的多元特质与独特魅力。
本书以晋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为底本,加上译文和注释,并对每种植物的药用功效和使用方法等略作介绍,每种植物配以水彩绘图。《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早的植物学专著,成书于公元304年。书中不仅记录了当时岭南地区约80种植物的产地、外观、效用等信息,还保留了许多古代民俗、农术、传说等资料,为现今诸多方面的研究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岭南地区,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区域,主要包括今天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诸省以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部分地区。《南方草木状》全书包括草、木、果、竹四个部分,共80种植物,其中涵盖内容丰富,除了植物的外形及功能,还包括当地的部分神话传说和民俗故事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岭南人们的生活状态。本书以水彩博物画的形式,给予《南方草木状》中的植物生动直观的再现,配
《大河两岸》这个名字,既指兰州,亦可指整个甘肃。 金城 兰州,通常因 甘肃省省会 的名头被大家熟知,在此名头之外,五泉山、白塔山,牛肉面,读者杂志社,这些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 兰州印象 了。很多人对兰州(甘肃)都抱持着粗犷、豪迈、黄土朝天的朴素印象,而在作者和很多当地人看来,家乡的风情中,既夹杂着朴实与豪放的风沙,又饱含情怀与诗意的人、事、物。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人、事、物,才能真正看懂兰州,玩透甘肃。 通过此书,希望让读者可以看到 兰州记忆,不仅仅是一碗牛肉面;兰州印象,不仅仅是一本《读者文摘》;而兰州名片,更不止于中山桥和 黄河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