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更新了首版大部分的示意图,新增介绍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的老建筑,并将这几年新挖掘的档案资料补充进来。另外,还有不少这几年在城市更新中翻修的老房子,以及新开辟的新形式的公共空间,都会在这本修订版的书中有所体现。如上生新所、夏衍旧居等等。建筑师邬达克早已为人所知,而另一位留给上海众多老房子的建筑师赉安也应该让世人知晓。本次修订,附录中除保留介绍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建筑作品,新增了介绍赉安在上海设计的建筑作品。
本书的撰写就是一种承前启后的研究工作,它试图总结上海民俗的过去,把上海(特别是一百多年)历史的民俗事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可以为人们了解、认识上海特有的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从天上云霄看上海,把握一个整体的上海;从别样角度看上海,领略一个个性的上海。 给上海一个象征符号,赠上海一个创意星座…… 世人太熟悉的上海,就没有鲜为人知的缺遗了吗? 请听卡通人物牛博士、马妞专程为您侃上海。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上海素来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传统,再过一些时日,这个边界的现实意义就稀释了。时间会治疗一切,时间也会告诉我们一切。在这个花开花落的季节,作者沈嘉禄把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整理汇编成一本《石库门夜来香》,郑重地献给各位。
《海派文化典藏:上海先生》是一本人物故事集,作者程乃珊笔下的“上海先生”,有银行家、医生、美食家、运动员、侍者等,他们的出身、职业、境遇各不相同,但都有老派上海先生的特点:温文有礼,处世有方,生活节制而有情趣,接受传统教育,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历经多次运动洗礼后,这些“上海先生”特点在后人身上不多见,于是作者搜集资料,采访本人,向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也展示老上海的神韵。
本书是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系列的第二辑。自2005年被确立为上海市中文教育高地以来,上海大学中文系依托中文教育高地的建设与发展,邀请了国内外上百位资深学者、知名作家,与上大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做了一百多场演讲,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这极大地开拓了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问题意识,加强了上海大学师生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和对话。为使这些学术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特编辑此演讲录以飨读者。 由于篇幅所限,本演讲录只收录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语言学领域的30篇讲稿,内容涉及中外人文经典的现代诠释、中国当代文化现象以及文学创作的总体把握与个案分析、在总体文学的视野下对于文学的变体与形式及叙事伦理批评的剖析、在跨文化视野中对于中外
近代上海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上海见证着现代中国的成长。该书收录了近代上海的众多咖啡店相关文字,内容涵盖了咖啡店的由来以及相关趣味文化、名人情结、历史事件等,配有详细的近代上海咖啡地图,满足“咖啡文化”一代人的“咖啡情怀”,也成为他们怀旧寻梦的指南。近代上海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上海见证着现代中国的成长。该书收录了近代上海的众多咖啡店相关文字,内容涵盖了咖啡店的由来以及相关趣味文化、名人情结、历史事件等,配有详细的近代上海咖啡地图,满足“咖啡文化”一代人的“咖啡情怀”,也成为他们怀旧寻梦的指南。
上海是留存中国近代老建筑最多的城市,尤其是在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的老建筑更是构成了 万国建筑博览群 。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一些老建筑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并得到妥善的保护。特别是在贯通黄浦江两岸滨江空间和苏州河两岸滨水空间工程中,许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用厂房和仓库被重新利用,成为上海老建筑群中一个新的亮点,而以往少有介绍。本书是 漫步上海老房子 的系列篇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九条导览线路,重点介绍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的老建筑,引领读者领略上海在一轮轮城市更新后一江一河两岸最新的城市风光。
本书主要对上海方言中的古汉语成分进行了探究,全书按注音排序,共收录上海方言字、词近200条。作者认为,上海话的来源包括以下几种:早年当地居民口语的延续,外邦系族语言的融入,各时代不少顺应潮流的创新;当然,多的是对民族共同语 汉语的传承。从文字记录角度看,上海话中的绝大部分是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另有不少部分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对应关系;另一方面,上海本地流传的古代吴越语言由于使用汉字记录的缘故,不少也渐渐被主流语言接受,成为今天的上海话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对应关系的另一种例证。基于此,作者引经据典,考查、探究了这部分与古代汉语有对应关系的上海方言词的来龙去脉,试图正本清源,为上海方言的研究与传承贡献力量。此外,本书对明确上海话在中华民族共同语中的定位,进而提升上海人的文化自信也是有益的